上海陆家嘴--21世纪的中国华尔街 2007-02-27 13:56:29 大中小 100多年前,上海黄浦江西岸的上海外滩,外资和中资金融机构林立,被称为“远东华尔街”。100年后,黄浦江东岸的陆家嘴,正在接替外滩100年前的角色。凭借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央行上海总部落户、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深化、中外金融机构业务重心向浦东转移、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有利因素,浦东小陆家嘴正在打造与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东京新宿、新加坡中心区、香港中环对话的中央商务区,蜕变成为21世纪新的“东方华尔街”。 作为目前上海六大CBD中唯一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中央商务区,凭借其特有的政策优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小陆家嘴吸引了众多中外金融贸易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国际财团的进驻。目前,陆家嘴营业性外资银行机构数量占全国的31,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突破3700亿元,占全国的52.8。花旗、汇丰、渣打、德富泰、交通、浦发等20多家中外资银行已在陆家嘴设立中国营运中心。“金融贸易区”名符其实。 小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是指东起泰东路(即墨路、浦东南路),西至黄浦江边,南起东昌路、浦东大道,北至黄浦江边、昌邑路的公共区域。在这片新崛起的热土上,开发者们用心血创造出了建筑美与商业氛围的完美融合,成就了一片新天。450米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上海的象征和标志;滨江大道、世纪大道以开放式的河滩公园和绿地景观,使新区的绿化覆盖率高达35;拔地而起的金茂大厦、香格里拉、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以大尺度的几何形体,改变了沿江岸线低矮绵延、建筑破陋的形象,共同构成黄浦江东岸独特的天际线轮廓。 众多经典建筑的建筑形态不仅丰富了陆家嘴滨江景观,让整个陆家嘴地区的建筑群体环境更趋完整,更象征着欣欣向荣的浦东——新兴的亚洲经济、金融中心,正在不断迈向发展巅峰。 陆家嘴在政策上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由于国务院将陆家嘴CBD作为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主要试点,给予先试先行政策,使得陆家嘴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结算银行等在此设立办事机构,并以此为切入点,推动更多外资企业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的汇聚。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第二总部入驻浦东,标志着浦东以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大量中外金融保险、物流商贸机构、跨国公司总部的集聚,为陆家嘴地区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可观、高档次且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日益浓郁的办公氛围则今后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作为上海新兴的CBD地区,小陆家嘴不仅是众多公交线路的始发站,其物流运输更可通过地铁二号线、延安路隧道、复兴路隧道以及大连路隧道等主干线辐射全市。日益完善的交通及商业配套设施,为小陆家嘴写字楼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面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2006年底中国全面开放金融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利好消息,浦东小陆家嘴写字楼市场持续升温,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全球各大金融中心的写字楼供应量分别是:纽约3500万平方米,东京4200万平方米,香港670万平方米。而上海的甲级写字楼供应量约为330万平方米,其中陆家嘴约150万平方米。据戴德梁行统计,目前在上海,每年40万平方米写字楼需求中,金融机构占据主力,而其中大多数金融机构都集中于陆家嘴。截至今年4月,陆家嘴金融中心平均租金在0.88美元/平方米/天,较之南京西路、淮中西段几乎已达1美元/平方米/天的租金,还有升租空间。 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上海的甲级写字楼存量远远不能满足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需求。上海仍需要提供更大的办公空间和运作平台,写字楼市场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刚来浦东时,我只带了1个亿的启动资金,现在我已经在陆家嘴投资建设了3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市值可以达到60个亿。”谈及往事,致力于开拓浦东商业办公楼市场的中融集团董事长倪召兴不无感慨。对于倪召兴来说,抓住浦东陆家嘴的发展机遇,便是成就其从1个亿到60个亿传奇的开始。 -------------------------------------------------------------------------------- 文化眼看陆家嘴 位于商城路679号乐凯大厦对面的沈家弄路别墅依旧保存完好。这座已经121岁的老房子,既有上海石库门的建筑风格,又融合了欧洲别墅的特点,室内依然保留着巴洛克式的护墙板和中世纪教堂的窗花。老房子前的两棵广玉兰树种植于1899年,楼前古井也有百年历史。这幢老洋房原主人姓沈,海外留学回来后开设了一家医馆,造福于一方百姓,为表彰他的德行,沈宅前的路也被称为沈家弄路。浦东开放后,沈家弄路改名为商城路。 以沈家弄路别墅这类老洋房为蓝本,一个规划中的新区域——“陆家嘴1885文化中心”即将建成。根据规划,1885文化中心占地约1万多平方米,将以历史人文为主题,以海派建筑文化为表现形式,广场经营业态以精品特色餐饮为主体,结合高档休闲会所、艺术沙龙、专业艺廊及部分品牌专卖店、概念店,成为兼具文化体验功能的时尚休闲广场。 陆家嘴对于文化的规划远不止于“1885”一项,还有毗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集艺术展览中心、五星级酒店、办公楼在内的证大喜马拉雅艺术中心,以及世纪公园旁与上海科技馆隔岸相望,由已故著名画家陈逸飞倡导的张家浜创意产业街等等。 已建成的文化休闲场所中,中心绿地是陆家嘴的亮点设计。每每让游人一出延安东路隧道便感觉豁然开朗。绿地占地10万平方米,仿砖型混凝土路面蜿蜒其中,勾勒出上海市花“白玉兰”图案。6.5万千方米的大草坪起伏而有层次,香樟、银杏、雪松、广玉兰等树木点缀其中。为保留一些历史悠久的树木,政府动员搬迁居民多达数千家。 同时保留的还有绿地南侧的陈桂春住宅。《民国上海县志》中记载:“陈桂春,烂泥渡人。以驳运起家,性慈善,于地方公益事业尽力资助,孜孜不倦。光复之际,地方警饷无着,几致哗变,桂春临时筹垫,得以无事。对教育事业热心并建警局路小学一所,年捐经费千余金。县长沈宝昌,嘉其好义,赠以热心‘见义勇为’额。” 陈桂春住宅又称“颖川小筑”,始建于1914年,建成于1917年,这幢富有特色的上海近代民居建筑融东西方文化于一炉,也被当地人称为“绞圈房子”。“颖川小筑”现已修缮一新,作为陆家嘴开发陈列室馆向游人开放,于热闹处静静诉说着浦东的发展历史。 绿地中间8700平方米的人工湖恰似一幅浦东地图,构思精巧又具气势。涟涟碧水周围,从外地运来的太湖石平添不少情趣。湖畔巨型白色帐篷提供了700平方米的休息场所,夜晚在灯光辉映中像飘浮的船帆。门口8个高低不同像蘑菇的灯取名为“春”,抽象造型现代气息浓厚。 夜游绿地是一段美妙的经历,湖中三圈喷泉灯光映照,格外清凉透明,高达百米的主喷泉雾气升腾。轻柔的背景音乐声中,躺在草地上,看看老房子,怀想过去,遥念未来,不亦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