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河北石家庄游记—满城汉墓精品文物系列灯具展—河北省博物馆大. |
[游记]河北石家庄游记—满城汉墓精品文物系列灯具展—河北省博物馆大. |
2007-07-30 17u.com |
满城汉墓出土各式各样的铜灯20多件,形态多样,构思巧妙,生动美观。下面我们就一一认识这些罕见的汉代文物 1-炉形铜灯:由三足空心炉,灯盘、灯罩、灯盖、烟道等部分组成。三足炉扁球体,蹄足。炉盘外壁伸一长铜扳手 ,可移动灯盘,盘底圈足正好置于炉上。灯罩为两片弧形屏板,两下角各有小钮,可推移屏板调整光照的方向和高度。灯盖形如覆钵,上饰有柿蒂纹。盖顶中心伸出一管状烟道,弯曲向下和三足炉身伸出之烟道衔接为一体。烟道既是灯的把手又可吸收烟炱,保持室内清洁。灯各部分可拆卸,便于清除灯内积灰。 2-铜朱雀灯:朱雀昂首翘尾,脚踏蟠龙,口衔灯盘,作展翅欲飞状。灯盘为环状凹槽,内分三格,各有烛扦一个。灯座为一蟠龙,龙首昂起。因制作时铅的比例较大,所以灯体异常稳重。 3-豆形铜灯:始见于战国,形似青铜器的细把豆,可能是取形于豆逐渐演变而来。据考察,豆形灯是我国最早的灯的形制,也是使用最久、最普遍的一种灯。豆形灯一般为浅盥,盘中常立烛钎,细葫芦形或近似葫芦形的把,喇叭口形底座。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的豆形灯,灯盘外壁常有数道瓦纹,并逐渐缓收成底。汉代的灯盘均作直壁,平底,腹壁和底之间呈明显的直角折棱。盘壁常刻有铭文,自铭为“锭”或“镫”。一般高度在一、二十厘米左右,也有高达三十厘米的。有的在灯盘口沿,伸出一叶形鋬,便于手执;有的灯盘呈圆环凹槽形,用三叉托连在把座上。 4-当户铜灯:作胡人半跪擎灯状,灯上刻铭曰“当户锭”,指明人俑是象征匈奴官吏(匈奴官号有左右大当户)。由于战国中山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导致与匈奴关系紧张,这座灯的出土可以说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5-铜拈灯:古代燈具。多漢代遺物。燈盤為圓形敞口,盤身為直壁,盤中心有燭釬,平底三足,盤外壁有一平□把手。基本形似行燈,但燈下多一承盤。河北滿城一號墓出土一件,燈和承盤都有刻銘,分別稱「拈錠」和「承槃」。《小校經閣金文拓本》卷十一,著錄一件燈銘為「建武中元二年(57)七月十六日東海官司空作銅槃鑽鐙……」。這幾件的時間,是在西漢中期至東漢早期之間。 6-铜拈灯铭文 7-铜卮灯:古代燈具。燈形似古代青銅飲食器厄,即作帶蓋直筒杯形,蓋上翻,即為燈盤,中心立燭釬。銅卮燈僅見河北滿城一號漢墓出土一對,杯、蓋均有銘文,稱「卮錠」。屬漢代武帝時期制器。 8-铜磐灯:古代燈具。基本形如豆形燈,只在燈下有承盤。燈盤中心立燭釬,燈盤外側常有葉形□。高度在一、二十厘米間。河北滿一號漢墓出土的一件槃燈,燈盤外壁刻銘,自銘「槃錠」。迄今槃燈都發現於西漢墓中。 9-铜羊尊灯:灯作卧羊状。羊昂首,双角卷曲,身躯浑圆,短尾。羊颈后有一活钮,臀上安一小提钮,使用时可将羊背向上翻开,平放于羊首顶部作为灯盘。灯盘呈椭圆形,子口,一端有一小流嘴,便于安置灯捻。羊尊腹腔中空,可储灯油。 10-长信宫灯:出土于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这妻窦绾墓,通高48cm。灯的形象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宫女头上梳髻,戴头巾,身穿长衣,衣袖宽大。她面目端庄清秀,目光十分专注,头略向前倾斜,神情恭谨、小心翼翼,表现出一个下层年轻宫女所特有的神态。宫女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袖口下垂成灯罩。灯盘可以转动,灯盘上的两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身体中空,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灯的各部分还可以拆卸,有利于清洁。此灯上面刻有“长信尚浴”等铭文共65字,所以被命名为“长信宫灯”。长信官灯将灯的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个造型自然优美、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 根据铭文考证,此灯是公元前172年(汉文帝时代)铸造的。灯的最初主人是阳信夷侯刘揭,后来刘揭子中意“有罪国除”,此灯被没收进少府的“内者”(官名),归长信宫所有。长信宫是皇太后居信的宫殿,文帝的皇后窦氏是刘胜的祖母,景帝时为皇太后,很有权势。后来窦太后又把此灯送给了她娘家族裔中的一位叫窦绾的女子,窦绾将铜灯视为珍宝,死后就将灯随她埋入墓中。 长久以来,长信宫灯因其独一无二的造型、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奇特巧妙的艺术构思被视为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巅峰之作、民族艺术的魅宝,她曾多次赴国外展出,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 11-长信宫灯灯罩 12-长信宫灯后面 13-右侧观赏长信宫灯 精彩链接:明十三陵大型考察报告专题—探访明十三陵神秘的地下玄宫(图文版)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37087.html8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