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 地址 《周末大搜索》之我的野三坡游记 从野三坡回来已经有两天了,今天才提笔写这篇游记,希望还不算晚。从何写起呢?……大家在一起的竹阀大战、清泉山脚下篝火晚会的热闹、一起爬山的种种情景,一幕一幕的出现在我眼前…… 参加这次活动主要就是想去看看“百里峡”,早就听说了那里堪称天然的“百里画廊”,也是闻名天下的第一峡。现在看来,还是不妄此行的…… 活动的第二天我们早早的就到了“百里峡”,下车之后看到已经有许多游客在等待进入景区了。看来,我们来的还不算最早的呢:) 进入景区,步行了一段时间的路途才到达山脚下。导游介绍,这里的山全如刀劈斧刻一般,真的让人不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这里作为太行山脉的一部分,也继承了太行山雄、奇、险的特点。途中的几处山泉更是经典,顺着百米多高的陡壁倾泻而下,水虽不多,但很有气势。在泉边小歇,闻着水的气息,听着水的旋律,真正让人体会到了反璞归真,那种难以用言语描述的最自然的感觉。 沿着峡谷继续向前,有一处峡谷的路变得越来越窄,几乎要把天逼成了一条线,此处称“一线天”。这里是百里峡著名的景点,最多只能容纳两个人经过,峭壁之间离得很近,往天空见去,只能看到狭窄的一条缝隙。途中还经过了海棠峪、回首观音等等小的景点。百里峡的瀑布很美,从各个角度去看,都觉得别有一番韵味。海棠峪的前方是老虎嘴,沿着蜿蜒的阶梯爬上去,两边是陡峭沿壁,脚下是潺潺流水。 最令人难忘的是攀登2800级台阶,这是一条完全由人工修筑的台阶,有一定的坡度,所以感觉爬起来很累。这些台阶蜿蜒在山中,这相当于我们城市里的多少层楼啊?经过我详细而周密的计算,相当于164层楼。真的是不敢想象。我们互相鼓励着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攀爬了不一会的时间,已经是汗流浃背了。在台阶上可以看到,每相隔三四个台阶,就有一个台阶上写有几句话的中国的历史,从元谋人到秦皇汉武,唐宋明清,一直到21世纪,游客踏在台阶上,就好像从远古一步一步走来,走在现在,迈向未来。这也给登山增添了一丝乐趣。 天亭是百里峡的最高点,登高远眺,层层白云笼罩,飘渺萦绕。山峰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 就写到这里吧,只用寥寥百字来记录了这次百里峡之行,也当给他们交了作业。有机会我还是会去野三坡的,因为那里的景色实在很美。 转一段小历史——野三坡的名字由来: 在找野三坡的历史沿革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野三坡,野三坡,燕王扫北没扫着。头上束着野雀窝,穿的鞋子向上撅。清朝不让进考场,祖祖辈辈血泪多。” 这首歌谣,就是对野三坡的历史写照。据《涿洲志》载,“明初燕王(朱隶)兴师扫北行至三坡境界(奴才岭),见山中野兽(松鼠)捧食松果,王意以为拱手施礼,当谓左右曰:‘兽且归顺,况人民乎?!’遂颁恩诏免除丁粮。”至今还广泛流传着这里受过皇封的说法。时至清代,因三坡人民崇敬明朝,清廷即对这里人民施加压力,不许三坡人民介入科举之列,取消求得“功名”的权力。这时有些境外匪盗勾结官府来三坡敲诈勒索。人民生活不得安宁,遂推举“家道殷实,素孚重望”的“老人官”综理坡内的一切事务,被迫组织护坡武装,保卫乡里。至载:“一旦闻警,不分村界,每家一人持土枪木棒,群集前往,奋勇先行。”所以“初涿洲县政令不行于三坡”,“三坡人民除纳粮外亦无所尽之义务”。由于封建势力的反抗,清朝官府给三坡人民强加了一个“野”字。从此,涿洲代管三坡,坡内实行“老人制”也就流传下来。《涿洲志》称老人制谓“实开民选之前列,独树自治之先声。”沿续到民国十八年,涿洲始在这里设区管辖,自此废除“老人制”。野三坡由此而得名。 --------------------------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all right! 【论坛使用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