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河北唐山游记—菩提岛散记(C、形成)—同程旅游博客

[游记]河北唐山游记—菩提岛散记(C、形成)—同程旅游博客

2007-07-25    17u.com

C、形成

菩提岛孤悬于浩瀚的大海之中,有关它的形成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说很久以前,有人将一块中间镶有石臼的宝珠投入大海后,海上顿时风雨交加,狂澜怒卷,天昏地暗,待雨过天晴,一座美丽的海岛便奇迹般地出现在大海的烟波之上,这就是那颗宝珠中的石臼变成的。也有的人传说是女娲补天时洒落下的沙子堆积而成的。其实,菩提岛是一座在河水与大海潮汐共同作用下自然形成的蚀余岛。
驻足菩提岛,隔海相望的是大清河口,当地人也都习惯叫老河口,几百年前,这里曾经是滦河的主要入海处。滦河是华北平原上一条水系发达的河流,也曾经是一条放荡不羁的河流,多次改弦易辙,在乐亭境内有多条故道。滦河发源于承德丰宁县西北小梁山大古道沟,流经内蒙古高原及河北省燕山山区,进入乐亭县其干流曾分为东滦河(今二滦河)和西滦河(今老滦河底),西滦河的下游就是大清河,是滦河最初在乐亭县选择的一条入海口。西滦河从上游挟裹着大量的泥沙,一路呼啸着奔腾入海,但由于大海的潮汐阻挡作用,河水的流速便减缓下来,挟裹在水流中的泥沙开始慢慢沉积下来,久而久之,这些泥沙在入海口前的一个水流和大海潮流相抵挡的地方越积越多,经海洋推动作用,逐渐塑造而成了一座沙质的蚀余岛。
随着岁月的推移,大海潮起潮落,一年又一年,不停地冲涮着沙岛。海浪往高处涌时,被挟裹的泥沙也自然带到了高处,而海浪从高处退下来的时候,泥沙却留在了高处。天长日久,小岛的周边逐渐隆起,也就形成了今天菩提岛四周隆起、中间低凹的地表形态,状似石臼,人们便叫它石臼坨。
说到坨,其实这完全是乐亭人的一个习惯称呼,当地百姓都把高出地面的沙丘、土岗称为“坨”,不信可以到那些带“坨”字的村子走走看看,诸如沙坨、大黑坨、芍榆坨等都因附近曾有较大的沙丘土岗而得名。当然,如今的石臼坨,因“坨”字寓意狭小,与面积广博的海岛名实不符,遂取原为佛教圣地,岛上遍生菩提树之内涵,易名为菩提岛。
菩提岛虽然四面环海,岛上淡水资源却十分丰富。岛上“和尚井”(也叫福和泉),井深不到2米,井水清澈、甘甜,取之不尽,大旱之年,从未干枯,这又让人费尽了思索。其实,菩提岛状若石臼,地形四周高,环岛沙丘隆起,中间低平,岛上水资源缺乏,没有河流,地下水主要靠天然降水来补充,下雨的时候雨水不能外流,而海岛因是沙岛,沙的性质能滤水又能涵水,滤下去的是原来沙土中的盐碱,涵养下来的是淡水。地下埋深一般在1.2—1.8米浅水层淡水很少,深部淡水埋深150米左右。所以,以前的水井都不是很深,法本和尚曾率众僧开垦过许多井,而这口和尚井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口井,佛事鼎盛时期,和尚穿梭于寺庙和水井之间,解决众僧及牲畜饮水。这样的井,原有6处,都是法本和尚带领众僧们开凿的。
日久经年,岛上土质就由原来海水浸泡过的重盐碱变成轻度盐碱,又变成适宜植物生长的沙质草甸土,岛上就自然可以生长繁茂的植物,而在这人迹罕至的海岛上,植物却达229种,这实在是太神秘了。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38106.html35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