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游记-日喀则,后藏第一城破灭了喇嘛梦想

[游记]西游记-日喀则,后藏第一城破灭了喇嘛梦想

2007-09-05    live.com

8/22/2007

西游记-日喀则,后藏第一城破灭了喇嘛梦想

日喀则距离拉萨,只有短短的280公里,位于年楚河和雅江交汇的地方,是西藏第二大城市。由于历史上西藏被分为了前藏和后藏,前藏的政治中心是拉萨,日喀则便成为了后藏第一城。时至今日,日喀则的人口数量更是超过了拉萨,呈现出一派兴旺之势。

重新上到中尼公路,也就是318国道上,车子开始沿着雅鲁藏布江的岸边行进。虽说是国道,又是国际通道,中尼公路的路况并不是特别好,只有窄窄的双排车道,路面和内地也不可同日而语,仅仅也只能算是平整。路边到处都可见汉藏双语的护路标语,可见这条公路对于西藏经济的重要地位。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 当时在高原修建这条公路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以至于不得不用大量的精力放在对保护公路的宣传上。

路边雅江江水开始是很平缓的,河滩加上江面也宽阔到差不多有好几公里的样子。但随着行进,两边山崖之间的距离不断收窄再收窄,路面相对江面的高度也不断提升,江面仅仅也只是百米左右宽,江中的水流也变得湍急起来。我自诩不错的方向感开始在车子沿着江岸不断地变换行进方向之后开始变得迷乱起来,正午的太阳直直地从头顶照射下来,更无法从影子分辨前进的方向。

远处绛青色的雪山顶上的积雪也在阳光直射下愈发显得刺目,我不得不把墨镜戴上。不一会肩膀上的皮肤也开始隐隐有些疼,一看才发现已经开始晒脱皮了,后悔有点小觑这高原的艳阳,防晒工作没做到位不说,还在车里图凉快只穿了个背心。

下午一点多的时候,到达了尼木小镇。我们在尼木大桥边的一排小饭馆中的某一家吃了一顿几乎可以算是难以下咽的中饭。菜是水煮萝卜麻辣豆腐一类,姑且可以将就,主要是米饭居然是陈化粮。旅行社的车子一辆辆不断停下来,一堆堆衣着光鲜的游客不分贫富地位,挤在脏乱破旧的小饭馆里争吃农民工大锅饭级别的午餐,也算是高原旅游一景。饭馆虽说有雅江鱼可以单点,但一想西藏的水葬风俗,还有当地人都不吃雅江鱼的习惯,还是没有勇气尝试。

通往日喀则的一路上,风光不算秀美,有的路段几乎可以用荒凉来形容。高原生活的百无聊赖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几户人家,没有有线电视,没有移动信号,没有娱乐场所,几乎所有现代文明的东西都与这里无关,连偶尔经过的汽车都只是一闪而过不作停留。

车里沉闷的气氛一直没有改变,如同窗外的风景,《拉萨酒吧》也终于听到了厌烦得想吐。在无数次翘首期盼之后,车窗的右边终于出现了一大片城镇,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日喀则终于到了。

进入市区的路段正在施工,路况很差,很难想象这就是进入后藏第一城的门户。这里地势比较高,刚好可以居高临下地看到大半个城市。日喀则没有高楼,最宏伟的建筑自然是寺院,金灿灿一大片伫立在远远的山脚下,那就是久负盛名的扎什伦布寺了。城中最高的建筑就是离扎什伦布寺不远的仿照布达拉宫建造的小布达拉,虽然没有布达拉宫那么宏伟壮观,但是也是雄踞在一座小山头上,傲然俯视整个日喀则。

来到日喀则,游览的主要内容就是扎什伦布寺。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南部的拉卜楞寺,统称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庙,更是历代班禅活佛的驻锡之地,至今已经有差不多五六百年的历史。扎什伦布寺是整个后藏地区宗教和精神的中心,也是我入藏以后进入的第一座寺院,对于信佛的我来说,差不多占据了所有对日喀则的向往。

扎什伦布寺依着山坡而建,背后就是一座陡峭的高山,山顶就是一个天葬台。整座寺院最显明的部分除了主殿当属右边的晒佛台了。由于来的时候并不是藏历的节日,所以晒佛台上并没有挂上寺中珍藏的巨大唐卡,但从晒佛台的高度可以想象出佛像挂出时该是多么壮观。如果再晚些天,赶上跳佛节,不但可以看到很多平日里看不到的场面,甚至连门票都是可以免掉的。

整个寺院是错落有致的,一层层建筑上去,一直到主殿。我们开始沿着主道慢慢走上去,两边就是一条条窄窄的小路,把一个个小小的院落划分开来。院落是很标准的藏式小院,和一般的民居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显得更传统一些,更老旧一些,不会象新建的民居那样已经采用了大量的新式建材。这样小小的院落中就分散居住着寺院中最基层的单位康村,再由几个康村组成扎仓,最后再由寺院统一管理。每个康村可能是由几个小小的“家庭”组成。一般来说,每个这样的“家庭”里会有一个年长一点的僧侣,负责教导新来的小喇嘛。所以在扎寺里行走,经常会看到年长的喇嘛象带着自己的孙子一样带着小喇嘛,一老一少一边吟诵着经文,一边慢慢消失在视线中,让人感觉温暖而详和,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感动。

我们跟着前来朝拜的藏民,绕着三座白色的灵塔转了一圈,就开始进入各个殿堂参观。进入佛殿,讲究很多,帽子是一定要摘下的,另外不可以踏门槛,更不可以对着佛像拍照。其实拍照也不是有什么忌讳,主要还是寺里要收钱的原因,在各个佛殿里都有明码标价,平均拍照700摄像2500的价格想必也不是普通游客个人可以承担得起的。

来到藏传佛教寺院,全民虔诚笃信佛教的景象不由得让我们这些自诩信仰佛教的人汗颜。藏民拜佛,逢佛必拜,寺院中有灵性的地方也是必须拜到的,人人都是手提一暖瓶酥油,随时准备给神像前面的长明灯中添灯油,有的人手中还捏着一大把大大小小的钞票,在众佛像前一一捐献。连几岁的小孩,磕起头来也是有模有样,唰啦一下一个等身长磕就下去了,一副淡定自若的神情,仿佛这就是他们生命中最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也是最最神圣的事情。

从最左边的强巴佛殿,一直到主殿措钦大殿,给我的感觉就是富丽堂皇,神圣庄严。虽然我说不上每一尊佛像都是哪位神仙,也不知道他们都司管着何种职能,但是每一尊佛像都是神态各异衣饰华美,是那样的精致和与众不同。藏族人在修建佛殿和佛像上的经济投入也是相当惊人的,经常从导游口中得知某某佛像用了多少公斤黄金多少公斤白银多少颗宝石,都是一个个很惊人的数字。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区的宗教信仰的财政支持力度也大到不可思议,仅仅是在修建十世班禅灵塔的时候那些巨额财政拨款和大量金银划拨,都让我等小民有如听天方夜谭。财富在这里已经不是价值的象征,而是一种虔诚的表现,一种信仰的力量,一种美好的愿望。

从主殿出来的时候,天开始放晴了。一群喇嘛坐在主殿二层的阳台边谈笑着,我无法凭空想像做为一个喇嘛的生活是怎样的,是单调还是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又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如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喇嘛,我将继续怎么样的一种生活?看着他们略带拘束谨慎的笑容,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在主殿的外面,遇到一位二十多岁的喇嘛,估计他在寺里专门负责导游的工作,正在向一大群国内游客用还算标准的普通话讲解着寺院的历史,一会又用流利的英语或法语回答国外游客的提问,一会又小声用藏语向旁边经过的喇嘛交代些什么。看到我在注视他,他礼貌地冲我笑笑,于是我问他我们汉族人能不能当喇嘛,比如说我。他想了想,告诉我说寺院不收汉族人当喇嘛的,至少他没听说过,而且喇嘛一般要从小出家,我的年龄也不合要求。看到我有些丧气,他拍拍我的肩膀,建议我可以去一些小的寺院试试。不过我差不多已经明白了,作为一个汉族人,想当喇嘛的梦想很遥远。

沿着弯弯窄窄的石板路,我们又回到了扎寺大门前的广场上。湛蓝的天空飘着白云,夕阳把整个寺院照得一片金光,映着红褐色的或纯白色的院墙,厚重而纯朴,又不失华美。夹带着梵香的风从耳边吹过,经幡在空中悠悠地飘着,仿佛在对我表明,这个地方从此以后只在梦中。

回到酒店,东边的天空居然挂着一弯美丽的彩虹,美仑美奂,让我爬在窗台上看了好久。好象大概已经有十几年没有看到过彩虹了,美丽的东西,总是很久很久才到来,结果却只是忽然一现,转瞬即逝了。幕色中的日喀则,稀稀落落星星点点的灯光开始亮起,谈不上繁华,更谈不上萧条,一如一个久居小镇的碧玉女子,正准备在夜色降临前梳洗完毕好快快入睡,平淡而规律地生活着。

天葬台前的路牌,人生也需选择方向

雅江边的经幡守着思念

扎什伦布寺全景

随处可见的转经筒

扎寺中的小院落是康村的居所

寺中的白色灵塔

云开日出

主殿措钦大殿

喇嘛的午后生活

老少相扶

幽深的小径,厚重朴实的老墙

作别彩虹,美丽停留心间

转自:http://davyxiangru.spaces.live.com/blog/cns!97bfaebefd0ca33d!1035.entry30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