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小五台历险记-五一之行全记录 |
[游记]小五台历险记-五一之行全记录 |
2007-07-31 |
一、初识小五台 凌晨四点,满满当当的挤了9个人和9只大包的松花江小面包终于摇摇晃晃的从下花园开到了赤崖堡。拐过一道弯后车停在了一个大院门口,小赵那张驴子们熟悉的略带疲惫的脸在夜色中迎上来,略事寒喧后把我们领进屋。说好5、30开饭后队员们横七竖八的躺在小赵家的大铺上,眨眼都睡着了。而我尽管坐了一夜的车几乎未合一下眼,却一点睡意也没有,有的是上战场前的兴奋。 掏出地图和攻略,再熟悉一下,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轻轻的走出屋子,对面就是小五台,吸一口外面的空气,虽说小五台冬眠乍醒,但这小山村的空气还是比大城市好了不知多少倍,吸一口沁人心田。旁边屋里的一群京驴陆续起来了,洗漱的、如厕的、收拾装备的,小院又充满了生气。长着一口疵牙的护林员老刘也不失时机的走了进来收取进山费,也许是当着那些京驴的原因,老刘死的很,说了半天才答应9人收150元。小赵两口子端上来热腾腾的馒头、香喷喷的米粥,唤醒睡的正香的那八头驴,大家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说来也怪,这些在城里吃惯了鸡鸭鱼肉的人到了外边咋就吃嘛嘛香呢? 饭间老步再次提议请一个向导,理由响当当:可以避免走错路、节省时间,建议得到了好几个队员的响应。我本来计划是自己走的,但看看面前这些驴友,虽说都是老驴了但以往的活动都是跟着俱乐部走,真正有探路经历的并不多,想想连穿时间确实比较紧,最终还是妥协了。说实话,别看我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探路经历也不算少,但小五台却一次也没走过,而平时走过的那些山与小五台实在不能同日而语,眼下站在小赵家的院子里,面对眼前的大山还真有点心里发虚。 站在小赵家院子里所看到小五台 小赵为我们请来一个向导,说好60元把我们送到北台山脊,7、30队伍终于出发了,西出赤崖堡,往北一拐,进入了一条大沟、就是那条无数驴子走过的沟,我们要从这里开始我们的五台连穿。沟是干的,连一丝潮气也没有,让人有些失望,两边的景色也很一般,但行不及二里,眼前突然一亮:前边高高的的山坡上出现一团粉红,“看,那有一片花,好象是高山杜鹃”?“那是山桃花”,向导回答道。拐了一个小弯后,原来那棵高高在上的山桃花早已被我们甩在了身后,景色变的更美了,右手是大片的松林,左手的山坡上刚刚发芽的灌木丛中夹杂着一簇又一簇山桃花。路始终在沟的左侧延伸,不经意间看到下边几十米的沟底有一小片灰色的水泥抹过的痕迹,“谁会在那抹水泥呢?哦,可能是前边搞什么工程剩下的水泥随手抹在这了吧”,没有多想,继续前进着。“冰河”,听到喊声,再向沟底看,原来那干渴的沟底出现了连续的看不到头的灰色,原来我前边看到的不是什么水泥是残冰。过了护林员的高脚屋再向前走,我们终于下到冰河里,走在了冰面上,只见被尘土遮盖的有些灰蒙蒙的冰铺满了沟底,象巨龙一样翻滚着延伸着,见首不见尾。 连续两次跨过冰河后,向导将我们引向左侧的山梁,“走梁比走冰更安全快速”,一路上话不多的向导说道。路弯弯曲曲的,两边全是一人多高的灌木林子,却不见驴子讨厌的酸枣枝子,坡度也不大,这样的路让人走的很舒心,然而就是这样的路还不时的听到后边有人喊:“累了,休息一会儿吧”。休息的次数比平时出行多多了,休息的时间也长多了,因为每次休息都要等后边的队员到达后再休息一会儿再出发。再往前走,队员的体力差异更大了,队伍渐渐拉开了距离,中间的不断的喊:“走慢点,后边的没跟上”,休息时等侯后边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有时竟长达2、30分钟,好在这路只有一条,不用担心迷路。而前面的队员却感到走不开,直嚷“还没走呢怎么又休息?还休息那么长时间,肌肉刚走紧又放松,这样走真累”。队伍就这样走走停停,我有了充分的时间照相,再也不用担心因照相而落后。 2200营地终于到了,前边就是通北台的梁子,时间已是下午3点多了,比攻略上说的4小时慢了整整一半儿,“这个速度可不行,照这个速度,4天也走不了五台连穿,而延长天数水又是一个大问题,这一路上雪已经基本没有了,前边就是有也不会多,且全是脏雪”,前队的队员议论道。向导也说:“我最多再领你们上到前边的梁子就得往回翻,不然天黑前我就下不去了,从这往前走到北台营地还要三小时,你们这个速度太慢,天黑前怕是到不了,如果在这扎营,明天你们到东台也得走一整天”。怎么办?我认真的思索了一会儿,终于向大家说出了自己的决定,一个有点自私而又痛苦的决定:“改变计划”。原定计划是到东台后再分队,体力好的走五台,体力差的走东沟下去。现在看来只能提前分队了,“体力不足的走北东,今天在这儿扎营,充分休息后明天到东台,能下到2300下2300,晚了就在东台扎营,第三天轻松下山。走五台的抓紧时间出发天黑前赶到予计的北台营地扎营”。老步,窦老提出走北东,老张、老刘一路上一真走在后边,也只能走北东了。 问了向导,前边仍是只有一条路,谢别了向导,告别了留下扎营的队友,我们一口气翻上梁子,眼前又是一亮:一道象刀削一样笔直、倾斜度足有50度的大坡;一道深不可测、一眼望不见底的大坡;一道无遮无栏、只长着矮草、连一棵灌木棵子也没有的大坡横在我们面前,仅容一只脚的小路就在山脊上延伸,走在这羊肠小路上,不由得人胆战心惊,我们不禁感叹,幸亏老刘他们在2200扎营了,如果上到这里,以他们的疲惫之躯,万一脚下一拌,那至少要滚下去几百米……,蔬菜的手台不断的与老刘联系:“老刘老刘,这边的道路很危险,你们就在2200扎营,明天体力好时再通过,千万不要跟过来……” 危险的北台山脊 顺着小路我们高一脚低一脚的往前走,慢慢的地形复杂起来,脚下的路面也开始有冰雪和稀泥,终于,在一处高崖前一大片冰雪拦住了我们的路,我前去探路,没走多远,整条腿就陷进了雪坑,只好连滚带爬的才冲了出去,好在这段雪路并太长,前边又是清晰的小路,只是小路前边还是冰雪……。“走这边,这边有人走过”后边有多次探路经验的老席喊道,退回去,左侧有一溜脚印直上山崖上的一个石缝,看样子是因为原有的路系被冰雪覆盖,有人上北台从此饶路而行的。蔬菜一马当先冲了上去,钻过石缝有一个小小不足容一顶帐篷的的平台,小平台的左侧下方几十米处又是一个看着能容两三顶帐篷的平台,右侧时断时续的脚印切过一段缓坡后直通远处的一道高高的山脊,凭感觉那就是北台下的山脊。 众人在平台上卸下包,老席只身前去探路,一会儿老席退了回来,“前边就是北台,就是坡度太大,足有60度,如果平时或空身可以上去,现在的体力背着包怕是上不去。大伙看怎么办,是在这扎营还是退回去走旧道?不行就退回去,好在担误的时间还不多”。时间已是6点多了,天马上就要黑了,没有时间犹豫了。“下去,下到下边的平台扎营”。队伍刚要下去,我又说:“等一下,我先下去看一看,能扎营大家再下去”,谁知我下去一看才发现这个从上面看似很平的平台其实七高八低的根本没法扎帐篷。 队伍原路退了回去,大家穿过冰雪,一路疾行,日落时分,我率先冲上了北台下的最后一个垭口,“营地、北台营地”,道路拐弯处,一个曾经修整过的能容7、8顶帐篷的营地展现在我面前,“快点呀,到营地了,北台营地”。很快,三顶帐篷立了起来,炉火燃了起来…… 二、北东山脊路 天蒙蒙亮了,看一下表,时间是4、45,象往常一样再也躺不住了。看了看熟睡中和小鱼,听一听隔壁帐篷中鸦雀无声的蔬菜、阿尔法,悄悄的穿好衣服、拿上相机,钻出了帐篷,看一看指南针,观察一下四周的地形,向北台方向走去。刚走了十几步就气喘虚虚起来,“咦,今天状态怎么这么差?空身走这几步就累成这个样子?放弃了去北台的想法,随便找了一个地方坐下,焦急的等待着日出。天还真有点冷,尽管我上穿羽绒服,下穿抓绒裤,外套冲锋衣裤但坐时间长了还是有点打哆嗦,只好不时的走动借机观察周围的地形,空中传来“嘠、嘠”的声音,抬头望去,一只山鹰在北台上盘旋,打开相机推镜对焦、却发现它又消失了,数码相机就这点不好,反应太慢。太阳终于出来了,是从云里羞羞答答的出来的,云却不理想,形不成霞。勉强拍了几张后天还不到6点,静下来更感到寒气袭人,只好又悄悄的钻回帐篷默默的闭目养神。 营地的早晨 良久,听到了老席那熟悉的“吭、吭”声,这说明他起床了,终于大家都起来了。做饭、收拾装备,小鱼的外帐已撤去,只剩下内帐在那晾着,小鱼说晾会儿再收,这小伙子真爱自己的ACME,每次出行后都要把它擦二、三遍,那帐篷干净的象新的一样。 统计一下饮水,除小鱼还有约3升外,萁余的人都不足2升,省着点用也只能坚持一天,五台连穿,水是一个大问题。阿尔法提出在附近找点雪化了带上,我说不要专门找雪,今天路上赶上哪儿雪多就在哪儿化雪,这样更节省时间。正说着,一股山风突然袭来,我们急忙歪头避风,“帐篷、谁的帐篷?”老席大喊起来,回头一看,小鱼的内帐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摇摇晃晃的被吹下了山谷,翻了几个滚后被几十米深处的一棵小树架住了,“我的、我的帐篷”,小鱼急忙就往山下冲,“慢点小鱼,注意安全”,“登山杖,拿上登山杖”。要知道这处山坡就是老席昨天说的北台下那段足有60度的陡坡呀,侍我拿上登山杖下去帮小鱼时,小鱼已背着内帐爬上来一半了。 |
原始链接:http://www.hikers.cn/m/200611/8807.shtml |
转自:23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