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张家口厚重的古城堡2

[游记]张家口厚重的古城堡2

2008-05-22    sina.com.cn

元中都遗址的发掘从1998年开始。
考古学所见元朝中都遗址,城址建筑在一马平川的大草原上,坐北朝南,由廓城、皇城、宫城“回”字形相套。宫城南北长620米,东西长560米,小于大都宫城,与上都宫城同大。城垣完整,高出地面3米左右。皇城东、西、北各距宫城120米,南距宫城210米,呈断续土垄状,高出地面1米左右。廓城距皇城东、北、南分别为1050米、1590米、1570米,局部残存约1米高的土垄,基宽15米,西墙已无迹可寻。宫城四墙各有一门,四角有角楼,角台残高5米。东西南三角均设有青石条砌的水道。廓城、皇城、宫城内均有建筑遗址。其中宫城内有突出地面明显可见的遗址27处。宫城中心大殿残高3米,位于宫城四门直线交点上,有四条大道与四门连接。宫城大殿由三层台基组成。下层高出地面0.2米~0.7米,周边有排水沟。中层高1.85米,宽出上翅4.2米,南北长90米、东西宽48米,中部收回呈现亚腰状。前殿东西两角二次折回,后殿东西两角三次折回。二、三层台基共有7条14级踏道,前殿伸出部正前方一条宽7米的踏道直通南门,为御道。两侧各一条宽5.5米的臣道。
从顶部建筑遗迹看,宫城前殿大而方,中殿长如廊,后殿宽而短,是合而为一的类似“土”字形建筑。宫城大殿后寝台上,有两个汉白玉莲花柱础,础径1.05米,础方1.2米。以础径与柱高的比例推算,该殿柱高应相当于现在的四层楼高,由此可想见当时宫城中心大殿的宏伟壮观。宫城南门门台遗址面阔88米、进深18米,占地面积1584平方米,中间有3条门道。中门道宽5.9米、两侧门道宽5.6米,三条门道地面均铺砌石灰岩条石。从门道遗留的过火的梁柱看,该门是木结构过梁式门道。门楼台基向左右缩回2米,缩进部分长7米接阙台。阙台与门道同宽,长17米,台基上建有阙楼、门楼、廓道,是一座并列式三冠二阙三门道森严巍峨的宫门。
宫城大殿御道上铺着龙纹地砖,砖的四角饰有法轮,中间为张牙舞爪、喷云吐雾的团龙。前殿臣道顶端东北角出土半截汉白玉浮雕角柱石,正面为游龙戏珠,下部清晰完整的后肢,利爪如鹰,浮鳞似鱼。侧面为凤穿牡丹,牡丹翠枝嫩叶,丹凤伸颈飞翔,浮雕风格流畅。前殿东步道台阶下出土两幅完整奔马图的砖雕,奔马仰头甩脚踏祥云,四肢腾空,疾驰如飞,造型浑厚庄重,刻工精湛娴熟,属元代都城砖雕孤品。金地绿边的团
龙瓦当、行龙戏水滴水,色釉鲜活。在大批出土脊饰中,尤以一件“行什”
为最,它头上戴着一顶圆形花边小帽,尖嘴猴腮,挺胸腆肚,背生双翅,手按金刚杵。上身套了件宽松的坎肩,肃目锁眉,憨态可掬。琉璃鸱吻缩头卷尾,身披鳞甲,其貌如龙。宫城中心大殿出土的50多个汉白玉螭首瞠目嗤鼻,呲牙咧嘴,突肌瘦骨,鬣毛飘曳,昂首腆胸,前肢撑地,活灵活现,跃跃欲飞,堪称元代雕刻极品。宫城前殿地面出土了24块红白相间的亮面抛光天然石地板,与唐朝大明宫铺地的“文石”相类似。前殿中轴线三分之一处的地砖下,发现一块青石板,上面纵横各6格,共36格。每格内有一组八思巴文数字,纵横对角线每行6组数字的总和为111,名为六六幻方,为喇嘛教的镇符,作为避邪物埋在殿基中,此镇符在西安的安西王府考古发掘中也曾发现过一块。
元中都遗址也发掘出了一些待解之谜。
“工”字形建筑是元代建筑的特点。包括皇家建筑也同样是这样。元大都考古发掘的后英房遗址,确是“工”字形建筑。而中都出土的中心大殿却是“土”字形建筑。在顶部同一平面上,从前殿墙基槽又向前伸24米,宽与亚腰相等,上面没有建筑而是平台,空中鸟瞰实为“土”字。
元上都宫城御天门是券洞城门,元大都宫门和仪门也是券洞城门,而中都的宫门却是木结构过梁门。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忽必烈在上都建造了我国城门史上最早的券洞城门。元中都的建造者元武宗,跨马挥戈漠北十余年平定北方诸王反叛,自是通晓军事,为什么要建筑易于火攻的木结构过梁式宫城城门呢?
在宫城城门北面,发掘出一处我国史料和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使许多知名专家都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建筑遗址。从东西阙台各向北伸出一道空心墙,50米处成90°角向里拐,相接后形成一个长方形。墙体内外侧均有收分,墙体下每隔3米有一对横向排列的柱础。在墙体内外侧出土了大量鲜艳的朱红色墙皮。宫城城门内又有围墙是首次发现,其名称和作用是个谜。
元中都作为都城的时间是短暂的,元中都存于世上的时间也是短暂的。然而这短暂的辉煌仍旧给塞外坝上的历史留下了封建王朝最高贵的印迹。

宣 化 城

——宣化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京师锁钥”
、“神京屏翰”之称。尤其明代,宣府镇是生死攸关的边防重镇。
宣化城位于张家口市东南28公里处。

战国至秦汉属上谷郡,唐初改为妫州,属河北道。僖宗年间(885年)设武州、文德县,宣化为州、县治所。五代时,后晋石敬塘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其中包括武州。契丹建辽国,辽改武州为归化州,仍辖文德县,属西京道。宣化为当时州、县治所。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取“宣扬教化”之意,宣化由此得名。大定八年(1168年)改为宣德州,九年复设宣德州、领文德县,宣化仍为州、县治所。元初,改宣德州为宣宁府,后又改为宣德州。至元三年(1337年)因地震原因又改为顺宁府和宣德县治所。明代,宣化是北部边防重镇。其时明廷沿长城设九镇(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偏关)、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宣府镇为九镇之一,辖四海县至大同1300里的防御任务,是宣府镇总兵驻地和指挥中心,又称宣府镇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镇制,改置宣化府,辖一厅、三州、七县,宣化为府城所在地。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宣府镇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二十八年朱元璋的第十九子朱橞受封谷王,领上谷郡,就藩宣府。至此,宣府镇成了明王朝生死攸关的边防重镇。
明正统五年(1440年)宣化城包砖,6年后竣工。扩建后的宣化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边长二十四里余,比当时的太原城还要大。宣化城的城墙高二丈八尺,雉堞高七尺,通高三丈五尺,沿城设七门一关。一关是南门的城关,关城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关内设月城和瓮城。东、北、西三个门也分别建有月城和瓮城,但没有关城。关城、月城和瓮城都是城门外建的小城,主要是为了守城作战。城墙外还有护城河、护城台、吊桥,城墙上的四个角各建有角楼一座,城墙之外四个角还各建有悬楼一座。
宣化为历代军事重镇,素有“京师锁钥”、“神京屏翰”之称。《宣化府志》记载:“宣化全境,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居庸屹险于左,云中固结于右,群山叠嶂,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
在明朝长城九镇中,军事位置极为重要,驻军最多时达到15万人。戚继光幕下文人徐文长有歌:“宣府教场天下闻,个个峰峦尖入云。不用弓刀排虎士,天生剑戟拥将军。”据《宣府镇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宣化城军户近3万人,官户4000人,而民户仅2000人,可见,边城宣化更多时候是作为“军城”面目出现,也因此号称“九镇之首”,故有“九边冲要数宣府”一说。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2e77f01000a7n.html26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