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张家口商道沧桑 |
[游记]张家口商道沧桑 |
2008-05-22 sina.com.cn |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张北县。有一处中国北方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和数以千计的牲畜都会云集在这里进行交易。 在这个看似平常的交易市场里,一种奇特的交易方式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这种隐藏在衣服下面的商谈价钱的方式,也被称为袖口里的交易。但是,让我们不解的是,为什么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在这个现代的交易市场里,人们却依然沿袭着这样一种古老的交易方式呢? 带着这种疑问,我们来到了张家口市,希望从这里找到答案。但是,一个更大的发现却令我们异常兴奋,这个发现使我们有幸接触到张家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张家口市博物馆一间不大的库房里,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有关张家口历史的一些重要文物。在这一地区出土的大量兵器,无一例外地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张家口的历史始终都是和战争紧密相连的。但是几张照片偶然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不禁大为困惑。照片上这些人是干什么的?这些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照片为什么会出现在博物馆里?他们跟张家口的历史又有什么渊源呢? 在现代人眼里,塞外张家口始终都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边城,垛口,烽火,狼烟,是这一地域千年的象征。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城市的诞生与发展,繁荣与衰落,竟然与一条千年古道息息相关。这条古道便是张库大道。 刘振英,是张家口市一位普通的文化工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张家口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张库大道有着深入的研究。 今天的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历史上被称作库伦。张库大道便是指张家口至乌兰巴托的一条古代商业通道。由于张家口地处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历史上便是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从蒙古高原南下到中原地区,这里也是最近、最便捷的路线。因此,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决定了这里千百年来始终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是,在战争的间歇期,这里又成为南北贸易的主要通道。历史上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各游牧民族由于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对中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用品严重依赖,而中原地区又急需草原的马匹等物,因此,张家口一带自古便成为商品交易的集散地。从明朝中期,明朝廷在张家口开设马市开始,从张家口北上到草原的这条商业通道便逐渐形成。张家口博物馆里的这几张照片记录的便是历史上行走在这条大道上运送货物的驼队和牛车。 提起张库大道,许多张家口人都引以为傲,甚至把它称为另一条“丝绸之路”。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我们决定跟随刘振英一起去探访一下这条神秘的古道。 离开张家口市区不久,我们的汽车便驶入一条人烟稀少的河谷。坑洼不平的道路使我们备受颠簸之苦。 大约行进了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一个房屋破旧的小山村。 在坝底村的村口有一眼水井,非常醒目地立在那里,仿佛是这个小山村的一个标记。 显然,这眼仍在使用的水井是这个小山村的主要水源。 在村里我们见到了这个小山村四口人之一的曹老汉。没想到曹老汉又把我们带到了另外一眼水井旁。只有四口人的小村庄为什么要打两眼水井?我们正感到疑惑不解,曹老汉接下来的话又让我们大吃一惊。 11眼水井?一个只有4口人的小村庄竟然有这么多水井!这里面一定有一定大有文章。 原来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里。历史上竟然有11家车马大店。曹老汉告诉我们,这11家大店中,他们家便占了其中的四家。 面对着这些残垣断壁感慨之余,不仅令我们产生无尽的遐想。张库大道途经的一个小小的村子为什么要开这么多车马大店?历史上这条张库大道曾经是怎样的繁华和兴盛! 在没有现代交通的古代。货物运输都是靠牛马和沙漠之舟“骆驼”来完成的。根据记载,张库大道鼎盛时期,每年行走在这条大道上仅骆驼就有几十万头之多。它们重载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往返于张家口与乌兰巴托之间进行以货换货的交易。我们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驼队、马匹汇成浩浩荡荡的商队行进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中,那种情形是怎样的壮观。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b974701000c8c.html1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