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记6月初张家口之行 |
[游记]记6月初张家口之行 |
2007-08-03 blogcn.com |
如果我们的文化真的不重要的话,那么就毁了吧;如果我们真的没有必要记得以前的东西,那么也就忘记吧;如果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做人,那么,也就不做了吧。或许我们的记忆就是要努力的被忘却。如果一个民族在自我主动异化,那将是多么可怕。 ——记07年6月初的张家口之行 去了张家口,不能说破烂,只能说,给我一种沉重的感觉。 此次不是旅游,因为也没什么看的,自从去了贵州之后,好像对山就不怎么感冒了。 到达的当天去了赐儿山,看到,山下面的一些小山,已经划上了白线,那是现代文明与自然文明的分界线,白线外侧,是要被机器挖了的,那是山下已经开始盖楼,一部分楼盘已经成形,旁边仍在打地基,挖山,山很疼,人们看不见,不知道山上寺庙的修行者是否看得见,我听到他在敲着什么。寺庙上面挂着横幅,“祝愿高考学子”之类等等,香火倒还可以,因为门面修缮的很精致,快下山的时候,几个和尚也下了山,貌似“下班”,再后来,一个学生样的人跑上山来,到寺庙砸门,寺里有个“值班”的来看门,年轻人说是来烧香的,就要高考了,想来这求个愿,如今高考已经结束,不知道是否如愿。 失忆的土木堡和村民 也去了怀来县的土木堡村,果然和传说中的一样,那可怜的明代古城墙真的被毁坏得很严重,南面保留较好的一段可能也仅仅是因为被分给居民当了院墙用才没有遭到厄运吧?可是,也有一部分被挖出了洞,毕竟墙两边的人互有往来。踏上古城墙,看到另一个院子竟然用城墙来当了羊圈的一面,而把电视的室外天线插到城墙上的住户更是屡见不鲜。 老房子在不断消失,村子好像富了,很多家都在盖新房,路旁到处都可以看到水泥,沙堆,新砖。最初走进村子,沿着第一条大路向东走,即将出村子的那里,发现了一个比较新的类似于城楼的建筑,看了一下上面的时间,“建于二零零五年九月”,还有“明代古城墙遗址”而隔着路对面的,那不起眼的差点被我当成村子的破土堆的,就是明代的古城墙了。 没有和村子里的人交流的太多,和以往进其他村子的情况一样,我这样的一个手持相机打扮相对于村民来说另类很多的外来者,总是被人们当成怪物一样看的。但我喜欢村里面那不同于城市人警惕的眼神,在这里,他们总是没有敌意或仅带着大多惊异的。 路过一个院子时看到照壁上竟然有石雕,通常人家几乎都仅仅是一个“福”字,我不自觉地走了进去,里面有一位老大爷,正在院子站着,没有注意具体在干什么,只当他是在发呆,地上有口井,已经被东西盖上,不再使用。我向老人家打听村子里面有没有一些祠堂古建筑之类,老人想了想,说:“没有。” 路上遇到的和我聊天的村民,没有人会主动提起这村子里城墙的故事,可能很多人认为那仅仅是土墙吧。听说这个村子的村民对“土木堡”的故事接近于失忆。看到那些孩子,不知道他们家里的长辈是否会给他们讲到儿时玩耍于墙根的地方,是明代的土木堡,土城墙…… 新建的“城楼” 新建的城楼上面的字 城墙下是垃圾堆 城墙被分开,成了路 院中的石雕 城墙被用来圈起了羊 用来当院墙,种菜 被弄出个洞,便于两侧交通 鸡鸣驿城墙的豁口,我看到了文化的残垣断壁 鸡鸣驿,尚有城墙在,我进入的那个有城楼的门刚好是正门,门口有个上了年纪的老爷爷,挎着一个看着比我年纪还大的导游证。我上了城楼,上面在“装修”,问了一下工人,他说,“只是给刷一遍新漆”。我说是不是今年国家给拨的款,因为前阵子才在网上看到这里被评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他说是。 下了城楼,在主街上走,街上没有什么人,更没有游客,几个院门外有一些坐一起聊天的老人,奇异的眼神看着我。随便转了转,里面的几个名宅在装修,粉刷一新, 一直走出了侧面的“城墙”,之所以加引号,因为那城墙已经不是封闭的了,从侧面看那断了的一截城墙,里面黑黑的,仿佛一个洞。 绕到了另一面的城墙,显然这里是“卫生死角”,估计一般人也不会上这里来,脏的简直让人作呕……快步走过了那一段噩梦般的路。在城中还遇到一个收废品的,看到我在拍照,说,这里有什么好拍的,也许,对他来说,废品才是最有价值的吧。 小学外的篮球架. 我发烧了,只有写这么点了。blogcn的图片系统也出问题了。 先这样吧。我躺着……发烧真难受…… |
转自:http://daguoguo1984.blogcn.com/diary,8564962.shtml2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