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06出行之六――方家冲、鸡鸣驿一日自驾游记 2006年初夏游怀来方家冲西沟,鸡鸣驿。 晚春初夏的京城渐显燥热。人们开始萌发踏青出游的冲动,于是在周日挚友相邀来到怀来方家冲西沟。 方家冲依山傍水,地处延庆盆地(官厅水库)的北沿,是个休闲踏青的好地方。方家冲西沟内大量的老柳树因为农民每年砍下枝条编筐而形成大片老树发新枝的独特景观.那里海拔500多米,夏天比较凉爽。山泉溪水清冽甘甜,常年潺潺不息,正是这方水土养育了方家冲人.至今这一带山中还相对完好地保留着大量古人类的栖身之地——古崖居。 05年夏天曾亲友数人相约,闲游来此野餐,众人甚感惬意! 而今风光不再,颇感怅然所失。 因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这里正在大兴土木建造高档别墅园区——原乡美利坚。自然生态环境已经被人为改变。昔日山泉叮咚自吟唱,草木萋萋掩虫鸣。而如今机械轰鸣,车驶掘尘。西式房舍拔地而起,已然别是一番天地。我真的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多年来我经常驾车游走于北京周边青山绿水间,很多当初的山野人稀之处后来都被开发辟为游览胜地或山庄别墅。这本身也许不一定是坏事。问题是现在有权钱在握于掌股者或趋于商贾、或企于禀史,多急功近利。结果造就了大量土不土洋不洋,土洋结合结果更土的景观。不仅破坏了环境也大煞了风景。令人痛心疾首之作他们却是得意洋洋。 呜呼!我之自然天成美景何在?哀哉!我之青山绿水净土何在? 请手下留情,三思而行! 不为我们,为咱们的子孙。为你们的子孙! ----- 建筑工地显然不是久留之地。我不得不驱车继续西行。 在官厅水库的西北方向有一座雄浑高大的山峰――鸡鸣山。据说此山之名还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赐。至今山上还有多处始建于唐代的寺庙。 就在山脚下,保留着一座相对完整的大型古驿站城池――鸡鸣山驿。这是一座占地约四分之一平方公里的方形城垣。西北依山,东南是大片盆地平原。 鸡鸣驿始建于元代,那时只是一座土围子,后来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的建国方针影响下,加高加厚土墙并在外墙面垒砌城砖加固。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明朝土木堡事变时明英宗就是在此成为瓦刺军的俘虏。传说慈禧西逃时也曾经在此投宿,现在她住过的房屋院落依旧,只是已经显的破旧凌乱。 鸡鸣驿全城只建东西两座城门。显然,历史上京城通往西北的官道就是从此而过。据说当年官驿车马进城走北道,商贾辎重则向南顺城墙走南道。而两城门之间宽大笔直的街道是步行商业街,两侧皆为店铺门面。可以想见在那个年代驿城内商贾云集,熙熙攘攘的热闹繁华景象。这不禁使人想起名画《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那种欣欣向荣、升平和谐。 斗转星移。从刀耕火种到卫星上天,只是宇宙历史的一瞬间却是人类历史的漫长岁月。 如今的鸡鸣驿城垣早已破败,城墙也有多处坍塌,城楼更是摇摇欲坠不禁风雨。这座全国首屈一指的古驿站早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就像一位耄耋之年行将就木的老人,对着每一位来看望他的人若有若无地絮絮叨叨,诉说他那早已远去的辉煌。但是,站在它那铁板包覆的、镶嵌着独具特色铁制门钉的高大城门前,我依然感觉到它当年的雄伟威严和坚不可摧的气势。 啊――!时光荏苒。岁月催产新生,也带走老朽。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又不可抗拒的时空,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我们的现在,从而保护我们的未来。 鸡鸣驿城外一马平川荒渺茫茫,依然一派漠漠苍凉景象。 鸡鸣驿城内民居鳞次节比,多为四合院结构,大部分都是明清古建筑。其中两座寺庙内至今保留着完好的明清壁画,线条清晰流畅,色彩鲜艳华丽。而在宽街窄巷那些古老房屋的房脊、门楣、影壁甚至山墙等处都饰以精美的砖雕,其雕刻之精细、表现内容之丰富、艺术功力之深厚在北京周边的民间再难择其二。眼见这些让人啧啧叹赞的建筑雕饰镶嵌在那陈旧败落的建筑上,我分明在心灵深处听到了那位老人已然有气无力的叙说――叙说那远去的辉煌!叙说着珍惜现在的嘱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