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费了好大力气才从西直门的一片破旧的区域里找到了北京北站,从轻轨看,北京北站已经修缮了将近两年,原本报以还不错的期望,走进来看出了站台加高其它的依然还保持着县城车站的水平。其实这样挺好,是我喜欢的风格,就像那天去清华园站,完完全全小城的感觉,包括环境和工人员,可站台不远处,就是忙碌和拥堵的四环,城市化进程太快,有些变动还是很难,尤其像铁路这样的设施。 6411次列车是那种典型的九曲十八弯一个站台都不舍得错过的列车,从北京北站一路向北开,到了沙河转向西,开了好久突然间看到凤凰岭的字样可是把我吓了一跳,咋又开回来了?对着地图一看果不其然啊,列车北上西行了半天之后竟然再次南下,直奔苹果园而去,将近两个小时在北京西边好好的折腾了一下。自三家店站起才开始直线向西北方向的沙城前进,列车上的人塞得满满,其中很多拿着渔具去钓鱼或者背着背囊玩户外的。列车沿着永定河谷缓慢的前行着,几分钟便停了下来,邮的时候甚至根本没见到站牌,将来有机会的话真想一站站下来把每站都好好的拍一下,也是一种很独特的纪念。 到了官厅西,车上的人一下子就少了好多,却多了不少的货物。马上进入河北,不少人家正是指望着这条线路在生活着,这点,倒像极了我的家乡。再过一战,沙城镇,也就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政府所在地,英雄董存瑞的故乡,到了。 出了车站,吃了传说中的喜来乐包子。所谓传说,无非是前两天一位兄弟去吃随便写了两句好话,反正也要选择,有推荐为什么不用呢。吃了6块钱的包子,要了两碗绿豆粥,一份小菜,一共11元,的确便宜。走到汽车站,上了开往下花园方向的中巴,这里和我们家乡那边是这样的相似以至于我对这一切有莫名的熟悉,4元钱就到了鸡鸣驿城墙外边,方方正正的座落在鸡鸣山的脚下。 我们来的巧,刚赶上鸡鸣驿收费没有几天,自然,也有机会目睹一下鸡鸣驿的门票。对于鸡鸣驿了解有些,但的确肤浅,便找了个导游,从城墙到泰山庙到驿呈暑到文庙到财神庙到贺家大院到当铺到西门,饶有兴趣的听了一路,鸡鸣驿这样的地方如果是自己看,扫几眼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也便足够,跟着导游走走,的确是听到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抚今怀昔,总要清楚昔是什么样子。在鸡鸣驿,可以真切地抚摸历史,类似驿呈署和贺家大院,甚至连家具和屋内的摆设都还与百余年前保持着同样的设置,而这种原样的存留,却并非是因为采取了如何的保护措施,只不过是百余年来一直真实而深入地融入到了寻常百姓生活而已了。在鸡鸣驿,历史目前还算是真实的历史,还没有为了迎合游客的需要或者大面积地遭到游客的破坏,当然,这种破坏也已经有序的开始了。 据说拍大话西游的那个城门,目前正在装修,新建的城楼取代了原来的土楼。从城中的任何角落看去,都是鸡鸣山的突兀和雄伟,很有一种所谓靠山的感觉。城内是个在正常不过的村子,有序的生活着,不少老人在路上扬悠闲的散步。在河北的乡村,你见到的很多东西和多年前差别不大,这里的进步还实在太小,几百公里之外的北京的蓬勃发展也并未给这里带来了什么样的商机。导游的人物结束了,看时间还早,我和菲菲又沿着原路走了回去,换了个定焦的镜头,在胡同小巷里面乱钻照相,强光下理光标头还是表现出了远超过220元的价格。回来后看到别人清晨照的片子,确实有另外一种素淡的悠然,而不像正午时分这般鲜艳了。 大概三点多的时候,回到了路上,拦了一辆回沙城的中巴,很巧,恰是我们来时乘坐的那辆,挺热情的。回到沙城,时间还早,去街上随便逛了下,买了点栗子和小枣,终于又没看住肚子,先是到一家糕点房吃了两枚蛋挞,又跑去喜来乐吃了几个包子和一盘猪肉皮儿,从包子馅上来看,这里的猪肉涨价似乎没那么明显,要不然,同样是猪肉韭菜的,清华陶园冷没有一点猪肉的感觉,而这里则陷大肉多呢。 花了三毛去了次公共厕所,K44回程只需要两个多小时,而且奇迹般地买到了座号,虽然票价17元但相比于一天劳顿之后有个休息之处总还是值得的。回到五道口的时候,大概才9点多,随时当天来回,亦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感受一会儿,再回来的时候,心里就有多装了不少东西,这就是经历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