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丹松赞林寺(汉名归化寺),位于中甸县城4公里的佛屏山麓,占地500余亩,整个建筑仿西藏布达拉宫设计,是迪庆地区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寺庙。现有僧侣700余人。1578年,藏传佛教格鲁派三世达赖索南嘉错应丽江木氏土司邀请,到云南藏区传教,格鲁派在迪庆藏区得以传播并发展。1674年,以中甸噶举寺院嘉夏寺为首的迪庆境内各噶举派寺院反对格鲁派及蒙古和硕特部统治者之间的战火,以噶举派为代表的势力集团失败,蒙藏联军关闭了中甸、德钦一带的大多数噶举派寺院,解散了这些寺院的僧人,又将没收来的全部财产用来筹建松赞林寺。1679年,寺院动工,1681年,完成基本建设,由五世达赖赐名为“三神游息之地”,迪庆境内最大的格鲁派寺院正式建成。至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王朝赐定名为“归化寺”。之后,松赞林寺又得到云南巡抚及清朝历代皇帝的垂青和一再赏赐,取得了极为崇高的地位,拥有众多的信教群众,成为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圣地。松赞林寺的僧侣组织分扎仓、康参和密参三级。前面介绍的扎仓也指最高层次的僧侣组织。扎仓的下属僧侣组织就是“康参”,藏语意为僧团,即按僧侣籍贯或来源地的地域划分,将大寺僧侣划分为若干团体,形成教区区域性组织。康参由老僧主持,下设念哇、格干等办事人员,相对独立地管理教区的行政、宗教、经济事务。松赞林寺的八大康参为:独克康参、扎雅康参、东旺康参、绒巴康参、洋朵康参、结底康参、卓康参、乡城康参。前6个康参代表了中甸地区区域内村落形成的教区区域组织。卓康参则为江边地区(今上江、金江、三坝、洛吉)等地的纳西族僧侣组织。而乡城康参是指中甸与四川省的乡城和得荣两县僧侣的康参。 我们到达的那一天,正好赶上两个月一次的僧侣“康参”活动,大约有300多僧人,从寺的各个方向走来,我们看到每个僧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小包包,还有一个小碗。那时他们的中午饭,青稞面,和酥油茶碗。我和红茶试着和他们打招呼,他们都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匆匆的逃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