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双版纳游记/博客日志/敏思博客

[游记]西双版纳游记/博客日志/敏思博客

2007-07-16    

我们是在昆明定的旅行社。我们先买了一份当地的报纸,查看旅游信息。云南号称旅游大省,旅游的地方很多。以昆明为中心,向西是大理、丽江,继续向北就去香格里拉或者泸沽湖;向东是石林和一些新开发的景点,什么彩色沙林,有世界彩色沙雕展览。向南就是西双版纳。
去西双版纳可以坐卧铺汽车或者坐飞机,都是四日游,双卧旅行团是800余元,双飞在1600-1800之间。据旅行社介绍,一路上山高路险,卧铺汽车颠簸很厉害(车内气味也很糟糕),单程要16个小时。我们选择了报价1600的云南烟草国旅。因为发团时间不合适,最后以1640元/人成交。
不少人劝我应该找价格适中的旅行社,太便宜的怕有诈。但我咨询了旅行社,他们只是把我们介绍给版纳的地接社,并不派导游随行,我觉得就无所谓了。再去烟草国旅的办公室看,也是挂靠的“业务主办”居多,业务员各自为政,真不知道如果业务员卷款潜逃了公司有什么办法。反正我的报名款是交到财务上了。
晚上七点的飞机,半个多小时就到了版纳州首府景洪。12月初版纳的气候还很热,气温大约有20多度,来接我们的女导游都穿着裙子。十多分钟就把我们送到一家2星级宾馆,就算结束了第一天的旅行。宾馆的设施基本还齐全,但比较旧,看上去就是使用了5年以上了,不知道那些1800的旅行团是否会住在高档一些的宾馆里。
导游走的时候我们还一直问明天怎么安排,什么时候出发,坐什么车,是不是三天坐一辆车?导游只是说等一下会有电话通知我们,就匆匆离去了。
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有电话通知我们第二天早晨七点半会有一辆依维科到宾馆来接我们。车上的导游知道我们的名字,会到餐厅里来找我们。

西双版纳植物园

第二天是去植物园。上车一打听才知道,车上十多个人都是散客,有的已经在版纳玩了2、3天了。看样子在版纳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游客调度系统,可以把不同行程的人安排在某天某个司机+导游的组合里到某个景点去旅游。
植物园在版纳的东部,开车近两个小时。沿途基本上都在澜沧江边的盘山公路上。半路上还在一个水果市场停留了一会,水果价格和内地比的当然便宜一些,除了菠萝椰子等热带水果,还有许多种类内地不常见,什么鸡蛋果、木瓜、甜角酸角等等。小贩很热情,品尝一些并不生气。但卫生条件较差,考虑到出门在外身体健康最重要,携带也不方便,我们就没有多买。
后来还去访问了一个傣族村寨,到傣族人家里去喝茶,当然免不了向我们推销傣族的银制器皿。有意思的是,傣族的未嫁少女不让我们摄像,说这是他们的民族风俗。傣族人家的房屋都是两层的框架房,最早是竹楼,现在以木楼居多,也有旅游景点盖成了砖瓦结构,只是保留了那个黑瓦翘檐的房顶。傣族人把孔雀当作吉祥的象征,所以楼上外墙都画有孔雀的图案。两层楼的下面一层原来是养牲畜了,现在也不一定了,我们去的那家人家就成了储藏间兼手扶拖拉机车库。
由于路上耽搁,到植物园的时候已经中午,先吃了午饭。这里的导游司机不象跑长途的进包厢,他们就在门口的小桌子上吃2菜一汤,可见云南的旅游市场还是比较正规。
进了植物园的确是大开眼界。西双版纳植物园是国家级的,也很有名,许多国家领导人都在里面种过树,专门有一片领导种的树林。从50年代开始建设,许多移栽进来的热带植物都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创业者是一位叫蔡希陶的科学家,里面有他们当初创业时候使用的工具展览,还有一尊叫“林海行”的雕塑,描绘的是老蔡和学生、当地导游跋山涉水寻找树种的情景。
热带植物以各种各样的棕树居多,反正听导游的介绍大部分都是棕树。什么象鼻棕、导弹棕、酒瓶棕、扇形棕、三角棕等等,根据树的形状或果实的形状来命名。还有槟榔树、木瓜树、睡莲、海芋、面包树、光棍树、佛肚树、含羞树以及叫不上名字的希奇树种。在珍稀植物园里,有几棵跳舞草,导游很负责任地拿话筒对着其中一棵唱了一首歌,却没有见它随声起舞,可能是有风的缘故。
不少树上还结了果实,据说12月是这里的旱季,果实较少,如果是雨季来,会看见更多的果实,给我们的印象是这里只要丢下种子就会长出参天大树来。
回去的路上同车的人已经比较熟悉,有一位老同志自称以前疗养的时候在植物园住过一段时间,给我们介绍说我们今天看见的不过是三分之一。其他还有原始森林、热带雨林都不对外开放,里面的大树遮天蔽日,旅行团进去恐怕也不安全。

晚餐的表演

我们回到景洪的时候是下午6点多,车子直接把我们送到餐馆。这里天黑得晚,12月份的6点多钟居然还有阳光。这一天的晚餐是安排傣家风味餐,还算是有特色。有一些用棕叶包裹的糯米粑,还有用菠萝掏空烧的饭。烤鸡、烧鱼也风味不同,反正大家也饿了,基本上是风卷残云。最后的主食是米饭、烙饼,还有一大盘汤米粉,可能就是云南的过桥米线吧,只是没有了“过桥”那一道手续。
最有意思的是晚餐后的歌舞表演。餐厅的一侧有一个大舞台,大家围坐在舞台下,食客中还有不少老外呢。到了七点半的时候,演出就开始了。先是有几位傣族姑娘跳舞,然后是其中的一位独舞,另外一位姑娘独唱。又有一位小伙子吹奏傣族的独有乐器葫芦丝,据主持人介绍他是没有进过学校的,全靠拜师学艺能演奏到这样的水平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葫芦丝这个乐器在旅游景点到处有卖,档次也有高有低。我是会吹笛子和萧的,但试着吹了一下葫芦丝,还是有一定难度。
最后一个节目是丢香包。那些傣族姑娘又跳了一个“香包舞”之后,主持人就开始挑动现场的气氛:“哪边的掌声热烈,姑娘的香包就会丢向那边!”果然效果不错。在场的食客纷纷踊跃鼓掌,看见姑娘们将香包甩动的时候,更是雀跃欢呼,好不热闹。待香包落定,得到香包的人自然是喜出望外,主持人不失时机地请接到香包的客人上台来和姑娘们一起共舞一曲,各位当然就兴冲冲地上去了。
主持人首先半开玩笑地询问了上台的每位食客从哪里来、贵姓、有没有结婚之类的客气话,然后就让音乐响起,众人围成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跳起舞来。舞姿很简单,脚步只是顿一下、走一步,手也是翻一下手腕做一个托举的姿势。也许是在舞台上紧张的缘故,反正那些食客举手投足都显得很别扭,观众看得不亦乐乎。
等音乐停下,台上台下已经是笑声一片。主持人挨个问上台的食客跳傣族舞的感觉怎么样,还开玩笑地将每个人的舞姿奚落了一番,什么你老哥好像在打八卦掌,他老弟好像是鬼子进村等等。满场哄堂大笑的时候,酒店里的小姐抱着几束鲜花上台来了,主持人说傣族姑娘丢了香包给你还陪你跳了一曲,你也应该有所表示吧。云南是鲜花王国,别担心,每束鲜花仅收你40元,随意随意,多送不限。这可是真正地下不来台,众食客虽然有些心疼,可是已经中了别人的圈套,不掏也得掏啦。

去缅甸

第二天的安排是去中缅边境。
从地图上看,从版纳州府景洪到中缅边境的打洛镇路很远。上车才知道,沿途盘山公路居多,旅途将是很辛苦的。全程是300多公里,依维科单程要开4小时左右。
版纳州的地名大都有一个“勐”字,比如勐海、勐腊、勐龙等等,据导游介绍,这是傣族语“有人居住”的意思。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二十多个民族,占民族总数的三分之一多。各个民族对男性、女性的称谓都不同,我们听说过的有大理白族的男性和女性叫“阿牛”和“金花”(到底是先有电影还是先有这个称谓也搞不清了),石林一带的撒尼族(属于彝族支系)叫做“阿黑哥”和“阿诗玛”,而在版纳州傣族把男性叫做“毛多力”,把女性叫做“骚多力”。据说夸奖女孩子可以说“骚多力你很骚耶”就是说她很漂亮的意思,不知道是真是假。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左绕右绕,一会钻进了云雾缭绕的山腰,一会开到了山花盛开的山坡,路边的风景非常好看。昨天我们在旅游景点花5元买的2串象小向日葵一样的鲜花项圈,这里满山都是。我们一直希望司机能在花丛旁边停一下,因为那种花还真有一股阳光的香味。可是司机的行程是安排好了的,总是选择有珠宝店的地方停车休息,而且厕所总是在绕过几个珠宝柜台的后面。
机会终于来了,当汽车绕过一个山头的时候,我们一起欢呼起来。因为我们的汽车已经钻过了云层,开到了云海上面。大家一起叫司机停一下,司机也很配合,毕竟这样的景致不是经常能见到。雪白的云盛满了整个山谷,静静的,偶尔有小的波浪翻动,象被文火炖着的一锅银耳汤。云海的上面,是宝石蓝的天空,那么清澈,没有一丝杂质。山顶上的植物已经不是热带阔叶了,而是象北方的落叶植物。在这里,唯一和大自然不和谐的,就是那条黄色的公路和因为开路被削开裸露的半边山坡。
车子停了一会,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几个大嫂阿婆,围着游客兜售她们手里的土产,是一些煮熟的花生、玉米。我们看见大嫂阿婆穿着黑色的民族服饰,就问导游她们是什么族,也只是回答可能是某某民族的支系吧。其实民族分类标准很难搞懂,五十六个民族已经是大大概括了,有些文明程度不高的民族可能自己也说不清属于五十六个民族中的哪一个。导游介绍彝族这个彝字还是解放的时候开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毛主席看见他们当时用的是“夷”族,有野蛮歧视的意思,毛主席大笔一挥,建议他们改为这个有米有丝的彝字,是丰衣足食的意思。
中午的时候终于到了中缅边境,排队办理出境手续还挺正规。我5岁的儿子也跟着出国,导游还多叮嘱说:呆会警察叔叔问你话你会不会怕?到了过关的时候,警察还真的拿着户口本问小孩你叫什么名字?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可能这里还真的出过贩卖儿童的事件。
缅甸这里也是傣族聚居区,风景和中国没什么区别。过了国门就有一位穿花格布裙子的缅甸男导游过来接我们进房间,交代一些注意事项。傣族是全民信教的,早先的傣族聚居区没有学校,但每个村庄都有村庙。男孩子到了十岁左右就去出家当小和尚,可以在那里学习傣族文字和简单的算术,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启蒙教育的功能。由于信教,各个村庄里最金碧辉煌的建筑往往就是村庙。现在这个习俗依然保存着,虽然已经建了全日制的小学,但里面女孩子多,因为傣族的佛教是不允许女性染指的。导游也一再警告我们到寺庙去参观的时候,女游客只能在庙宇的大殿里看看,不要上楼。其实楼上我们男游客上去了,不过就是一圈围廊,旁边的墙上画着反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壁画。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他们的文字是写在一种叫“贝叶棕”的树皮上,内容当然是经文。傣族的文字是卷曲着的,关于文字导游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相传早期的人类一起相约去佛祖那里讨文字,各个民族都派了代表。但是各个民族的人让佛祖写字的地方各不相同,汉族让佛祖写在丝绸上,傣族让佛祖写在贝叶棕上,还有某族让佛祖写在牛皮上。回家的路上风餐露宿日晒雨淋,最后还掉进了河里,那些字就变了形,成了今天我们看见的样子。那位写在牛皮上的老前辈最后大概把牛皮烤着吃了吧,反正有些民族的确是没有文字的。
到缅甸的旅游景点很少,除了参观大金塔庙和中缅友谊纪念馆外,就是参观禁毒成果展览。其实我们到的打洛镇就是以前的金三角的一部分,人员组成很复杂:其中甚至有解放前逃离的国民党士兵和文革时候跑出去的红卫兵。这里原来的统治者是一个叫坤沙的毒枭,后来向缅甸政府投诚,这里就不生产毒品,在中国政府的协助下开始搞旅游了。导游也说,近几年打洛镇的面貌变化很大,公路、楼房多了起来。估计以前做毒品生意的时候朝不保夕,人也懒得搞什么基本建设吧。
所有景点不过一小时就游玩完毕,大家坐上车。导游就开始向大家推荐异国风情了。这里主要是人妖表演和俄罗斯艳舞表演,全部是自费,票都是200元人民币/位。我们问就没有别的了吗,导游说人妖表演是和大象、鳄鱼表演连票,不能单独购票。时间也是错开了的,人妖表演一点半开始,需要看一个小时。艳舞表演是三点开始,也需要看一个小时。如果各位嫌价格贵,可以不看俄罗斯艳舞,东南亚艳舞是160元人民币/位,还可以还价。如果有游客要看,其他游客就只好麻烦等2或4个小时了。车上的人立即商量起来,我们决定带孩子去看大象、鳄鱼表演,既然和人妖表演连票,就一起看呗。有2个游客本来打算看艳舞表演,后来发现是全车的人要多等他们2人2小时,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也有游客什么也不看,只好在外面等了。
导游介绍说人妖表演是不允许拍摄像的,只能拍照片。如果看完了,可以找人妖合影,是要另外收费的,10元人民币/位。还可以叫人妖脱衣验身,100元人民币/位,可以几个人合伙。人妖表演是在剧院里,一共有十多位人妖吧。表演的节目就是对口型唱歌,然后大部分人在旁边伴舞。唱的歌曲就是邓丽君的国语歌曲,还有《血染的风采》呢。从外形来看那些人就是女的,只是更加开放,穿着暴露,动作挑逗,有2位一边唱歌一边走到台下来坐在观众的腿上。
大象表演还不错,看得出大象是很聪明的动物,又时候还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动作。每只大象都有单独的驯兽员,有男有女,站在大象身上威风凛凛的。表演场地是一片黄泥操场,中间还有一些水洼,好几个驯兽员都给大象甩下来掉到水洼里,狼狈不堪。小象会骑车,会钻火圈,他钻火圈的时候别的大象还着急地往火圈上喷水呢。大象会排队,会站立作揖,还会踢足球射门!虽然是由人当守门员,可是每只大象的表现各不相同。要知道大象有四条腿,比足球运动员左右开弓多了一倍的变化,实在搞不清楚他会用哪只脚射门,有意思极了。压轴戏是请四名观众躺在台上,大象从他们身上跨过去,脚踩在他们躺着的缝隙里。虽然很惊险,但报名的观众很多,最后选了2男2女上去。躺下后,驯兽员往每个人身上盖上一条毛巾毯,大象就过来了。前面还顺利,惟独最后一直牙齿长长的公象开始捣乱了:他先是用鼻子使劲闻第一位女士,走到第二位小姐面前的时候,干脆把小姐身上盖的毛巾毯掀开,用鼻子头拱起小姐的肚子来,弄得小姐又好笑又不敢动。这样一直拱了十多下,驯兽员才过来把大象牵走,满场的观众笑声不止。
鳄鱼表演就差多了,2个驯兽员先跪在地上祈祷一番,才开始把躺在水里的鳄鱼拖上岸来。但是鳄鱼好像很不情愿表演,总是把尾巴一甩就摆脱了驯兽员的控制,把水花打到观众席上来。现场音响很差,听不清楚介绍节目的解说,反正只看见驯兽员往鳄鱼身上一趴,广播就说表演成功;驯兽员又把一支什么东西丢进鳄鱼嘴里,广播就又说表演成功;如此成功了3次,表演就全部结束了。
从表演场馆出来,导游又说给大家增加一点旅游项目:去参观真正的赌场。外面看起来和宾馆没什么区别:门口有侍应生,门外是停车场,到了里面也很安静,摆放着轮盘、扑克桌等,每一桌都有几位赌客在耍。但是气氛很压抑,大家是大气也不敢出,绕了一圈就出来了。出来却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开车,原来司机和导游在里面赌了起来,一会儿他们出来,直说手气不好,一下子功夫输了一千块。
总结这一天的缅甸之旅,实在是劳命伤财。坐了8个多小时的车,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到家,还多花了几百元钱,严重影响了第二天的旅游兴致。
由于第二天的行程太累,第三天我们一直睡到8点多才醒。导游可能也知道我们的辛苦,所以通知我们明天早晨是自由活动,中午1点才会有车来接我们去原始森林公园,这时候也顾不得是不是旅行社减少旅游项目了,自己舒服才是嘴重要的。
上午我们就在景洪市区里面随便逛,看见马路上有广告说曼听公园是景洪市最大的公园,有喂孔雀等项目,好像是当年周总理到版纳的时候和当地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地方。招了出租车在市区里兜风的时候,还看见民族风情园也很大。司机热情地介绍说这个公园每天晚上都有篝火晚会,80元钱包吃包玩,很开心的,可惜按照我们的旅行行程安排,今晚要回昆明了。

抢亲和泼水

下午去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真的是圈了几座山建设起来的。游客很多,进门的地方有动物表演,和其他城市动物园里的动物表演差不多。看完表演,就要排队等候公园里的电瓶车一批一批把游客接进去。
公园很大,从导游图上看集中的景观就有5、6处,什么佤族村寨、傣族村寨、原始森林、孔雀园、鳄鱼池、演出台等等,要一下午全部看完也是不可能的了,只能是跟着导游走马观花了。
第一站是佤族村寨,这是一群依山而建的木楼,沿着一座跨过山谷的吊桥才能到达。
佤族人穿黑衣,是以黑为美的民族。一进木楼,就有佤族少女导游把我们请上二楼。这里是佤族人的卧室吧,墙壁全部是木头的原色,年头久了木头的颜色已经发黑。南面墙上开了大大的窗户,另外的墙上挂着一些斗笠、蓑衣、农具。二楼分左右两间,中间只是用木板简单隔开,象大写的字母E。里面各铺了2张地铺,导游介绍说直接把被褥铺在地上的就是女性的床铺,男性就多一张竹子的床板,佤族是一个重男轻女的民族。男孩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要在父母的木楼旁边再盖一幢“子楼”,一直到父母去世才可以住到主楼里面来。
娱乐项目当然少不了,佤族村寨准备的活动是抢亲。导游介绍完就邀请大家参加抢亲,呼啦啦进来十多个佤族女孩子,看见男游客就给你脖子上挂一个什么吉祥物,然后就牵着手下楼去,真搞不清楚是男抢女还是女抢男。
手牵手来到门口的场地里,导游转眼变成了主持人:“记住刚才是谁给你戴了吉祥物,待一会别抢错了”。然后音乐响起,男女被指挥分站2排,面对面地跳起舞来,佤族的舞姿更简单,基本上是一排人牵着手原地踏步。一曲舞罢,主持人一声令下:“抢!”顿时乱作一团。大部分是牵着“新娘”跑进屋子里去,也有抱着或背着进去的,更有乘机占姑娘便宜的,反正是乐不可支。
十多对“新人”来到一楼的厅堂里坐定,主持人又开始即兴发挥,抽几个人问家乡哪里?有没有娶妻?然后命令一个承认已经娶了老婆的人拿过一面铜锣,面对山谷敲3下,再高声喊:“我今天娶小老婆啦——”。每对新人还被要求站在一张长条凳上转一个来回,以表示婚后要同舟共济,相互扶持。后面我没有再看下去,这些“新郎”掏钱肯定是少不了的。
出了佤族村寨,又坐电瓶车来到了傣寨。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来的不巧,反正这里没有听到什么讲解,导游只是告诉我们,泼水要另外花15元钱租用服装和脸盆。老远就看见傣寨的一角热闹非凡,还没有挤进去看,水已经泼到人群外面来了,原来这里是专门圈出来一块用来泼水的地方。场地里南北各有一条水槽,泼水的人自然分为南北两派,也就是4、5个游客对十多个傣族姑娘对打水仗。人少的时候,姑娘们就故意把水泼到场地外面来,大概是想被浇湿了的游客就会忍不住去参加游戏吧。
气温很热,至少有30摄氏度吧,可是我们还是替那十多个傣族姑娘担心,她们整天这样浑身水粼粼的不会生病吗?而且来泼水的游客出了15元钱,大有不把本钱赚回来不罢休的感觉,很有点恶作剧的味道。本来在我们的想象中是一手端着盆子另外一只手向外撩水,可是在这里完全变了样子,好几个游客都是整盆水往姑娘的脖子里灌往脸上甩,我们当时就看见有姑娘生气地哭了起来。不过她们的职业道德教育还不错,过一会儿又站起来加入泼水的“战斗”。

去原始森林

热带雨林之旅,是西双版纳三日游里面最有意思的一个节目。
森林公园的四周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热带森林,我们早就忍不住要钻进去了。终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个用竹排搭成的路口。导游一再叮嘱:顺着竹排走,跟紧大部队,不要去探险……我们终于走进了原始森林。
这里的环境保护得很好,道路有的只是林间溪边泥泞的足印,大部分是用竹排(就是盖房子搭脚手架的那种样子)架在林木之间,没有一点人造材料。进去不久路边有块导游路牌,介绍了这一片森林有多大,是某年某月保护起来的等等,最有意思的是里面介绍说在这片森林里还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是一群靠吃树叶、狩猎为生的蛮荒人类,某地修公路的时候发现了他们,现在允许他们居住在这片森林里。
越往里行,森林就越茂密,渐渐地阳光都被高大的树木枝叶遮住了,人身上不免有了一些寒意。这里是典型的热带雨林风貌:不论是参天的大树还是攀缘的老藤都竭尽全力地向上生长,谁落后就有可能因为晒不到阳光而死去。不少植物就把自己的根扎在别的树木身上,靠寄生获得更加直接的营养,而那被寄生的植物只有更加努力地生长,也有的不堪重负而轰然倒地,与寄生者同归于尽。走在路上,不时会遇见倒毙的植物横亘在路中间或小溪的上方,你必须跨过它们才能继续前进,有的上面还长着木耳呢。所谓病树前头万木春,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color][/color]

原始链接: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0989224
转自:26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