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之行—西双版纳之傣味篇 |
[游记]云南之行—西双版纳之傣味篇 |
2007-07-16 tianya.cn |
14号晚上,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领导为我们接风,带我们去品尝了真正的傣家风味。在去之前,有一位老师就为我们大概的介绍了一下傣族风味的大概制作过程。傣族食物最大的特点是制作过程特别麻烦。一碗看似很简单的蘸酱,制作过程需要几天。走出热带植物园,路边是一栋一栋的傣家竹楼,中间穿插着一片一片的香蕉园。别有一番感受。车子在一栋很大的竹楼面前停住了。傣家竹楼一般不是依地而起,而是离地面大概一米高的距离开始建造。这个一米高的底层是用来养牲口,存放物品的。二楼才是用来住人的。而且整个楼全部都是木制结构。这样的构造特别结实,而且通风,冬暖夏凉,十分适合居住。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楼梯来到二楼,整个二楼就分三个房间,一间客厅,一间卧室,一间厨房。在来之前,导游就告诉过我们,傣族人的卧室是不能随便看的。如果你偷看了的话就必须作三年苦力或者做上门女婿。警听着这些话,我的眼睛不敢随便扫描,很怕违反了他们的一些习俗,不得不留下俩做苦力:)这家竹楼是一个导游家开的。做成了类似于农家乐的地方,不过规模不是很大,根据pp的导游小姐说,一般他们只接待一桌客人,而且如果要吃真正的戴味,必须提前两天预订,因为准备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到达的时候,一桌傣味已经准备好了,饭菜全部摆在竹制的圆桌上面,圆桌比较矮大概只有半米高。而且分为两层。上面一层特别大,菜全部摆在上面,下面一层在上面一层的基础上半径向外扩展了大概30cm,是放茶水以及主食的地方。类似于现在饭店的旋转圆桌,只不过中间的旋转圆桌和外面的主体桌子有一个落差。一桌子的傣味,菜都是以前没见过的。在吃饭之前,每个人发了一个烤罗梭,当地的一个特色食品,是糯米粉和花生酱作的,问道很不错。以及一个当地的特产-小玉米,据说就只能长到10cm长,挺甜的。 |
转自: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3389&PostID=61578223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