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承德-坝上夏令营琐记游记游记阳光与影子

[游记]承德-坝上夏令营琐记游记游记阳光与影子

2007-07-16    bokee.com

7月17-21日,带雨点参加了成长网主办的夏令营。这是雨点也是我自己此生第一次夏令营,琐记于此。

第一篇:胜利会师,奔赴承德

在去车站的出租车上,向雨点讲起爸爸妈妈第一次到承德的经历,那次我做介绍人,硬拉着那个女孩子和我们一起到承德玩,想为两人创造机会,对承德的印象一是我被那个女孩子折腾得两休没怎么合眼(托付终身前的必然紧张反应),二是饭桌上的炸各种昆虫让我不敢动筷子。雨点在弄明白时间后总结说:“那时候你还是爸爸的女朋友”。

第一次这么早来到北京站,一贯喜欢火车的雨点十分兴奋,不停地询问时间。穿着营服的筱音爸爸一行四人从远处走来,白色的营服在混乱的北京站非常醒目。比我们还早到的一位来自湖南的大妈走过来核实我们是否也参加成长夏令营,在得到我的肯定答复后,将她的孙子和外孙郑重地托付给了我(彭辰凌九岁,袁文尧八岁),还留下了我的手机号,要求每日联系。很理解作为老人的心情,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时候还没有太多地感觉到里面的责任,容后细说。

大部队到来了,满眼的成长,很是吸引眼球。轰轰烈烈上了车,除了我们一家三口和临时加入我们的两上小家伙外,附近有海子、小其妈妈和小佑、筱音爸爸和筱音,以及在车站刚刚认识的林一苇。整个车厢气氛热烈,叫声、喊声、笑声,声声入耳。雨点和两上刚认识的彭、袁两位小朋友已经开始吃东西了,对孩子来说,吃零食可是旅游的一大乐趣。

没过一会儿,组委会就通知大家按小队集合,彭、袁二位小朋友在二小队,得去另一个车厢,在我答应替他们照看行李后跟着辅导员走了。车厢里以小队为单位开始了火热的选队长、起队名和口号的活动。因为超人妈妈在我们八小队,我们的队名在几番修正后,变成了“超人——梦之队”,口号很响亮“超人超人,所向无敌”。旁边的七小队则变成了“苍狼”队,满车厢都回荡着他们或苍凉或稚嫩的狼嚎声。

雨点又是一贯地带着笑,做一个游离的观众。

终于领到了营服,雨点的营服简直就是一件长袍,在整个夏令营期间,除非组委会有明确要求,否则雨点是坚决不穿营服的。注意观察了一下,许多孩子的营服都有这种阿拉伯风格,不是事先报了身高体重吗?奇怪。雨点爸的头太大了,帽子后面的带扣必须完全松开,于是脑袋后面总是有根带子在晃,很是滑稽。

第二篇:形形色色的挑食者

整个夏令营期间,孩子和父母基本都不是同桌就餐,我们小队共有六个孩子,筱音和戴宗麒较小,其它几个相对较大,所以我基本上只是管这两个小家伙。孩子们吃饭各有特色,鲜有不挑食的。筱音吃饭细嚼慢咽,总是面带微笑,食量不错,给她夹在盘子里的菜基本都能吃完,爱吃鸡蛋汤中的蛋花,每顿饭总是最后一个吃完,然后要餐巾纸擦嘴(这是永远不变的一顿饭的结束标志)。戴宗麒不爱说话,问他要不要吃,无论什么总说不吃,后来发现相对爱吃的东西给他夹在盘里也就吃了。如果劝他多吃菜,他就会手指放在嘴唇上发出“嘘”上,示意你闭嘴。和筱音一样,每顿饭都要吃汤里的蛋花。在庙宫水库的第二顿饭有西红柿炒鸡蛋,这两个孩子非常爱吃,戴宗麒吃完一碗饭后,我也不再问他,再乘了一碗,小家伙拌着西红柿炒鸡蛋又吃了。爸爸挑起了大拇指,小家伙鼓着肚子踱起了步,真是可爱。龙龙最为挑食,吃得少,几乎没有他爱吃的菜,除了肉,别的都不吃,一次全桌的小朋友都批评他,小家伙不为所动,扬长而去,看得出来,他的奶奶还是很操心他没吃饱的。

第三篇:避暑山庄记行

第一天下午到了避暑山庄,在山庄门前顶着大太阳集体合影颇费了些功夫。游玩的时候,基本是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组委会负责照顾没有家长跟随的孩子。我发现组委会的精力还是有限,所以让彭、袁两个小朋友跟我们一起走。宫殿区不是很能吸引这三个孩子,偶尔有假山、石头或是可以爬上去摸摸看看的地方,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只是总是被家长们善意禁止,这种情况下我一般是采取默许的做法,在旁边任其自然。也许是和我们平时的做法不同吧,雨点对大人们的阻止很是不以为然。

离开宫殿区,兵分两路,一路做缆车上山区,一路布行到湖区。经征求三个小朋友意见,尤其是彭、袁两位小朋友的钱都在辅导员手里,我们选择了布行到湖区。女导游给大家讲了刘罗锅的故事,颇有评书色彩,搏得掌声一片。

因为三个孩子一路抓虫、打闹,我们慢慢地掉队了,遇到了在亭子边玩耍的筱音和宗麒一家,这回我也不担心从来没有方向感的自己会使孩子们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几个孩子在亭子边痛快地玩起了扔石子的游戏,筱音爸爸还表演了打水飘呢。组委会的叔叔教育孩子们,“如果十亿人民都往湖里扔石头,这湖不就被填平了呀。”这和我们几个作家长的观点显然不完全相同,我们都采取默许战术,孩子们依就在往水里扔石头,而且变着花样地扔。

离开亭子,我们沿水边的小路走,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在路边的石子以及泛起的水花上。湖边泊着一艘游船,看样子很久没用了。孩子们非常默契,齐心协力,使劲拉着缆绳,想把船拖走,这一幕被我们戏称为拔河比赛的前奏。船虽然纹思未动,但这次练习对于四中队取得拔河比赛的第一名还是很有益的。

终于和大部队会合了,在小其妈妈和海子的指挥下,大人和孩子们在草地上做出各种艺术作品。雨点旁观了一会儿,提出要去别的地方,我又带着三个孩子出发了,本来想随孩子们的心愿去做船,可是询问之后发现时间、地点都不合适,只好做罢,三个小家伙买了火腿肠、饲料,大吃大喝了一顿,又跟着大部队出发了。

临出山庄前,山庄里半野生的鹿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又喜欢又害怕,想接近又怕接近,一会儿冲鹿撒一些青草,一会儿又试图去抚摸它。

水车是孩子们出山庄前的最后一个兴奋点,他们在大人们的帮助下转动水车,将水引入小水渠,一遍遍乐此不疲。

说到避暑山庄的景区,孩子们可能一个也说不上来,但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和方式在这里获得了快乐。

第四篇:住宿问题

雨点参加此次夏令营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和组委会沟通后,我的印象是组委会还是比较严格地执行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孩子们必须与父母分开住。实际上好象并非如此。

这次一共住了两个地方,一个是承德,一个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大人都是标间,只是档次有不同,孩子们在承德是四人一间,没有空调,有电扇,很热,蚊子很多,公用卫生间与浴室。很多家长和孩子选择了共同挤住标间,雨点也是一样。

临睡前我去看望彭、袁两个小朋友,孩子们住的地方感觉有点儿冷清,两个小家伙在一个房间,房间里只有他们两个,说起其他的小朋友都走了,到“你们那边去住了”,彭辰凌小朋友还颇有些落漠。我心里突然觉得有些歉疚,雨点儿可以和我们同住,可这两个孩子却只能自己住。

回到房间,对面的筱音爸爸请我们参观他们的安排,两张床中的一个床垫被放在了两张床中间的地上,筱音和宗麒就睡在那上面,满脸欢喜的样子。雨点受到了启发,也要如法炮制,我们两人于是开始折腾,将我的床垫放在地方,当雨点的床,服务员说没有多余的被褥和枕头,我只好枕衣服了,除了床板感觉有点儿硬以外,其它的还挺好。

在塞罕坝,孩子们住的是蒙古包,其实只是外形象蒙古包,还是水泥建筑,每个包里四张床,有一个角用帘子隔着,是蹲坑和洗脸池。这次住在蒙古包里的孩子比在承德时多了,可能是这里的标间比较小,孩子们又比较新奇吧。筱音和宗麒也去睡了蒙古包。在塞罕坝的第一天下大雨,蒙古包里很冷,听说宗麒几乎整晚没睡,第二天小手凉凉的,一天都不太有精神。

早上去看望那两个孩子,袁文尧很聪明,和另外一个大孩子挤在了一张床上,盖着两床被子。在那之后,孩子们又都想方设法去住父母的房间,余下的孩子便自我组合,最后一天,彭辰凌小朋友的蒙古包里只有他一个人,小家伙可能还是觉得寂寞与不安全,便和雨点商量与他同住,我们也做了雨点的工作,那夜终于将雨点留在了蒙古包里。我出门前让他们从里面插好门。晚上十二点多去看他们,隔着门上的玻璃,看到两个孩子将床并在了一起,里面卫生间的灯亮着,很温馨的感觉。看到有些蒙古包的门是虚掩的,听说有夜巡。不过我宁愿孩子从里面插好门,那样感觉上更安全一些。

大人和孩子住宿标准上的差异会给孩子们带来些什么影响呢?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五篇:“过草地”

途步越野,我期待的项目,雨点也期待展示自己在赛跑方面的特长(他认为赛跑都没问题,走路更没问题了)。

一行人在辽阔的草原上行进,各色小花装点着绿色的草地,头顶是蓝天白云,耳边是大孩子的歌声小孩子的笑声,一片详和快乐的景象。请来的当地导游有事儿离开了,队伍突然停了下来,有人向左拐,有人向右拐,似乎有了意见分歧。我们四号车的导游似乎对什么安排有些不同意见,我听到他说到了沼泽地。然后,在海子的要求下,大家一起走向了右边那片草地。此时没有任何异样。慢慢地,脚下开始有了水,队伍先进的慢了起来,慌乱的气氛开始漫延,大家不再呈直线队伍,有人开始向两边探路。我带着雨点,同几个孩子和大人一起往前走,开始我们瞅准长着一丛草的高地一步步跨行,后来发现这些高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大人都很难跨跃,何况孩子。我走在前面,让孩子们跟着我,在拉一个小姑娘(说是小姑娘,其实比我高、比我壮)跨上一个高地时,她被拉过来了,我却被她一撞,一只脚踩进了水坑,水没过了我的小脚肚。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了幻想,干脆脱了鞋袜,反正水有多深已经心知肚明,不会有任何生命危险。

我抱着雨点走了几步,林一苇接过了雨点,说“妈妈抱不动”,感动在心头。

没有了这个牵挂,我站在草地中和海子们一起牵着小朋友的手,陪他们走过水最多的地方。孩子们此时的表现让我感动,大部分孩子虽然没有了轻松的笑语,却是一脸严肃、没有抱怨地一步步踩着坚实的脚步走。上文说到的那个比我高、比我壮的小姑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姑娘没有一句话,却很勇敢。小孩子比大孩子的表现似乎还要好,有几个队尾的大孩子高声尖叫着:“啊,啊,我要回去”。这种尖叫也许有利于释放紧张情绪,孩子们都平安走过了“草地”。

过了沼泽地,彭辰凌满腿泥污地过来迎接我,带我走过最后一片水域,他说“我是先头兵,就踩下去了呗,我可不能退缩”,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雨点也在前面等我,见我平安过来,扑到我怀里说刚才很担心妈妈。

在山坡上回头望刚才历险的草地,依然平静,毛茸茸得像一个大毡子,谁也不会想到底下竟然会有沼泽地。一段有意思的历险,其实是有惊无险。大部分的孩子继续去爬山了,个别孩子嚷嚷着要去坐车。

回到车旁,领导们在开会(组委会和辅导员),好像气氛不太对。孩子们已经围上了那些卖东西的小摊,雨点用每天十块钱额度的零花钱买了一把藏刀,据说要价三十,他砍到了二十五。

太阳依然热烈,云朵依然洁白,草地依然碧绿,除了赤脚或湿鞋的我们,没有任何沼泽地存在的迹象。

第六篇:存瑞中学

来到存瑞中学的那一天,阳光明媚。

这是一所环境优美的校园,音乐喷泉在迎接大家,边上的水车吸引了雨点,在避暑山庄没玩过瘾的遗憾终于可以有所弥补了,更何况比较而言,这个水车的体量正好合适,雨点一个人就可以推动它。几乎所有的营员都去了图书馆,雨点还在玩,我的苦口婆心和工作人员的明确要求终于使雨点放弃了继续玩水车的想法(这为雨点后来执意以某种方式不参加拓展训练干打下了情绪基础)。

我们来到了位于图书馆三楼的百家期刊出版社共建的存瑞中学图书馆阅览室,这个阅览室很大,大约可以同时坐二百余读者,期刊种类也不少,应该不少于一百种(都是目测数),而且有许多在学校经常被视作“闲书”的杂志。整个阅览室的布置显得很有文化氛围,柱子上有励志类的名言警句,四周的墙角是一些类似青铜器的著名文人头像雕塑,下面刻着其最有名的诗名,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等。这是我所见过的中学图书馆中阅览室规模最大的了,可惜在这里的时间比较短,没有机会了解这个图书馆的整体情况。想来一个能够为学生在学习之余提供这样一个窗明几净的“闲书”阅读环境的学校应当是能够让孩子们终身受益的吧。因为这个图书馆,我更加喜爱上了这所学校。

更为奇特的是,在听完校长慷慨、感人的即兴演讲之后,我带着雨点在组委会成员匆匆“尽快下去集合”的要求声中匆匆看了看室内绝大多数的雕塑后,雨点肯定地说,他一定曾经来过这个地方。这是一种奇妙的、难以解释的感觉,我也曾经不止一次地有过,看到雨点眼中的光芒,我了解他此刻正在经历的那种神奇。冥冥之中雨点和这所学校、和这个阅览室有些什么样的缘分呢?

集合了,天很热,雨点想往的只有水车,对于即将进行的拓展训练有了敌意,他不停地抱怨自己要中暑了。这项拓展训练是孩子们在一个大约两米多高的台子上背向下平着倒下来,家长们在下面两两一组,左腿弓着,膝盖顶在一起,双手互相搭在对方的肩头,成为一个组合,然后每个组合肩抵着肩,共同接住倒下来的孩子们。我只顾和大家一起练习规定动作,以便在孩子们倒下时能够准确无误而又十万分安全地接到他们,没有太多地关注到雨点的情绪。终于,大家被带到了开展拓展训练的场地,这里没有一丝阴凉,对于过草地时刚刚被灼伤过的皮肤来说,太阳太火辣辣了。

我发现雨点并没有跟队前来,感觉到小家伙可能情绪还比较大,因为承担着与其它家长合作接住孩子的重任(其实最后事实证明,作为第五梯队我和超人妈妈没有一次接触到孩子们身体的任何部位,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顶着娇阳一遍遍地在孩子们“准备好了吗?”的问询后齐声回答他们“准备好了!”),我托白雪公主帮我去刚才集合的地方找雨点。过了一会儿,雨点怏怏不快地来了,因为要确保孩子在倒下来的时候,伸开的手不会打到下面接应的人,会有一个教练用绳子的一头绑住孩子的小手,另一头拉在自己手里,可能也有一个预防万一的作用吧。

雨点终于找到了发泄情绪的时机,他不愿意被绑住手。而在这个时候,被太阳烘烤多时的教练和家长都希望尽快结束这项训练,没有人有机会向他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教练说“不绑就不能参加,就得下去”。雨点说“下去就下去”。就这样,雨点成了全中队唯一一个上了高台又从楼梯原路走下来的孩子。

在我责怪了雨点后,他参加了第二项拓展训练,这个训练是集体共同努力,都要顺着一个几米高的垂直的铁板爬上去,两个男性家长踩在另外两个男性家长的肩膀上先爬了上去,再将所有的孩子拉上去,许多孩子下来后还去排队,想再上一次。第三项训练是穿着安全衣上到高处,跨越中间断开的一个类似平衡木的地方,再爬下来,爬高是雨点所好的,他主动报了名,可惜安全衣十几岁的孩子才能穿,雨点很是失望。

总算到了阴凉地儿,吃了冰淇淋,我带着情绪已恢复正常的雨点去玩水车,我也总算有机会向他解释为什么刚才的拓展训练要绑着手,雨点依然坚持他可以两个手互相握着倒下来。雨点玩得很开心,我坐在水池边感受着水的流动,想受着风的清凉,远处的青山如此安静,身边的喷泉如此清脆,没有了刚才的燥热,美景就在身边,也许刚才我就该意识到雨点的强烈愿望,将他留在这里。

第七篇:竞争,从现在开始

到达坝上的第一天晚上,竞选晚会主持人。现场气氛很热闹,参加竞选的孩子们表现得很成熟,超出年龄的成熟。有以给大家带特产吃公开贿赂的,有一曲情歌献给结婚的和谈恋爱的家长们的,有呤诵诗词的,真是各有千秋。翩翩比较突出,显得极其老练,很自信,志在必得的样子。小候选人表演完后,手捧着碗,等着大家拿花生米来投票,结果是选出了两男两女四位主持人。奇怪的是,晚会当天,虽然是四个主持人在台前,说话的却总是两位女主持,男主持们看来还是最终被“夺了权”。

小一些的孩子们似乎游离在现场热闹的气氛之外,比如雨点、筱音、宗麒等。

虽然准备的时间很短,但晚会当天,节目的质量还是很高的。总的感觉象一台综艺晚会。疑惑的是,我们的孩子被塑造得那样符合这个社会的主流通俗审美,童真、童趣、童心确不可多见了。这是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

第八篇:棒槌峰与蛤蟆石

在承德的最后一项活动原定安排是家长去参观布达拉宫,孩子去爬棒槌山。后来在筱音爸爸的建议下,组委会将这项活动改成了自选活动。我们一家根据雨点的意见选择了爬山。(在雨点的印象中,爬山总是与许多好吃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更有甚者,有一次和雨点爸去爬香山,到了山脚下,先吃了带去的好吃东西,然后雨点就说“爸爸,咱们回去吧”。)

车到了山脚下,大家下车后等了许久,后来才知道是在进行分队处理,有徒步登山的、有坐缆车上去的,还有坐电瓶车上去的。再相对较长时间的等待过程中,雨点和袁、彭二位小朋友就已经无法经受边上小摊的吸引,已经开始消费了,三个小朋友都买了烤肠和冰淇淋,雨点还买了一包虾条。这时候,雨点的零花钱已经只剩下五毛钱了。

上山的路上,三个孩子都在吃那包虾条,雨点作为主人,总是提出一些条件,不让袁、彭二位小朋友痛痛快快地吃到,所以我们的行进速度非常慢,几乎已经是队尾了。路边碰到小摊,袁文尧小朋友总是会去看看可能买些什么,这是个购买欲望很强的小家伙。

在大太阳下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才到了山门口。这时雨点爸已经体力不支,一苇陪着雨点爸,没有和我们一起继续上山。

山路并不算陡,有些地方比较窄,边上没有护栏,下面就是山涧,空气中是浓郁的花草气息,沁人心脾。

三个小家伙边玩边走,倒也不觉得累。走到半山腰,看到了著名的棒槌峰,象一个树起的大拇指,高耸在蓝天下。

阳光很热烈,孩子们有些走累了,戴宗麒小朋友的适时出现起到了很好的鼓励作用,小家伙在爸爸的带领下,“小步流星”,很有登山者的气派(据爸爸说宗麒小朋友自两岁就开始爬山了呢。)雨点的斗志被激了起来,紧跑几步,赶到了宗麒小朋友前面,宗麒不服,又追了上来,二人你追我赶,我都有点儿追不上了。

到了棒槌峰与蛤蟆石的分叉口,是一个比较大的平台,孩子们看到了边上已经围得水泄不通的小摊,又是一拥而上。彭辰凌买了一包用小棍串起来的豆制品,看起来象是四川的麻烦豆腐干,雨点因为囊中羞涩,只能饱饱眼福,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跑来向我描述,看我没有任何解囊相助的意思,也只好作罢。这时候的袁文尧已经找到了他喜欢的导游姐姐,厮缠在了一起。有导游照顾,我也放心了,于是我们留下他继续前进。

我们商量后决定先去近处的蛤蟆石,然后再去棒槌峰。蛤蟆石远看确实很像一只即将跃起的蛤蟆,近看蛤蟆身与底下的大石头间有一个小洞口。

我们绕到蛤蟆石入口处,那里坐者一位臂戴红袖章的老者。老人告诉我们要小心匍匐而行,到头后左拐,千万不要右拐。还警告两个孩子谁要右拐就打谁的屁股。听老人说的很严肃,我决定自己在前,让两个孩子跟在后面。

蛤蟆身下的位置很小,一次只能容一人匍匐而过。爬了一小段路后,前面有一处相对较平坦的石面,面积也比较大,左边是刚才从外面看到的那个小洞口,前面和右边则看不到是什么,正在犹豫时想到老者的话,便带着孩子们爬进了左边的小洞口,穿过一条狭窄的通道,就看到了下来的路。出来后才发现右边根本没有路,如果没有老者的警告,可能就会直接翻下蛤蟆石,然后滚下一条不太陡的路,不过估计即便如此也不会出生命危险,但还是可能会受惊,而后受伤。

我们三人坐在蛤蟆身下,享受难得的阴凉与悠静。彭辰凌小朋友的“豆腐串”让雨点颇为嘴馋,两人做起了生意,雨点想用虾条换“豆腐串”吃,从一根虾条涨到两根,最后是五根虾条换了一串“豆腐串”,第二次的交换则以彭辰凌不愿意而告终,在其后登棒槌峰的过程中,雨点都只好眼馋着了。不过用来穿“豆腐串”的木棍有一个很尖的头,也着实让我担心,多次提醒彭辰凌站在原地吃,吃完扔了棍再走。

离开蛤蟆石,我们去登棒槌峰。要走很长一段石阶路,大约有二百多级台阶。路很窄,孩子们边数边登,坐下来休息的次数明显增多,我出台了一项奖励,等登上了棒槌峰,每人奖励金额在十元钱以内的奖品一个。非常有效的激励措施,两个小朋友立刻精神倍增。

走在石阶路上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离天上的白云很近很近,有意思的是,刚才还阳光普照的大地,转瞬之间会被行走的白云遮住阳光,带来片刻阴凉,我们就在这片刻阴凉中加紧往上爬。

终于到了棒槌峰下的平台,这里挤满了卖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小摊,两个小家伙羡慕地眼睛都不够用了。为了尽快登上棒槌峰,再回来买奖品,两个小朋友带着我又继续攀登,这是一条很陡峭的石阶路,并不高,上来后看到棒槌峰就在眼前,汪泉站在路口引导和照应大家。

上了台阶路,通向棒槌峰的最后一段路非常险峻,是在半空中的一条几米长的石板路,两边没有护栏,下面就是深深的山涧,风非常大,感觉应当在六七级左右,走在上面,我都觉得自己象要被吹下山涧一样,不敢往下看。小心翼翼地照顾两个孩子走过这段险途,我们用双手触摸了棒槌峰,这下都可以活到两百六了,然后赶紧贴着棒槌峰坐下,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一半。

再次通过那条奇险的空中通道,来到刚才热闹的商品交易平台,两个孩子挑选得都有点儿眼花了,终于看上了一把青龙刀,据称是铜做的,还算精致。老板要价十五元钱,超了预算,两个小家伙就开始要求老板便宜些,老板让到十二元,他们又来和我商量是否可以突破预算,我不同意,于是他们又去和老板讲价,最终以九元钱一把的价格买了两把刀,欢天喜地地下山了。

由于在买东西前,我曾与他们商量可以将奖励换为坐缆车下山,孩子们最终还是选择了要奖品,而后徒步下山。这会儿不但拿到了奖品,还计算说每人给我省了16元钱(据说坐缆车单程是25元钱)。

一路上,因为是下山,体力支出小,再加上手持青龙刀的感觉不同,我们的速度很快。孩子们一路用小草和各种植物试验着自己手中青龙刀的锋利程度。我们沿着下山的标记,一路嘲笑着坐“懒车”的懒人们,自我赞许地胜利下了山。值得一提的是,彭辰凌小朋友的水在上山的路上就已经喝光了,我们三个人只有接近一瓶水,两个小家伙很有计划性,正好在山门外喝完了最后一滴水。

回到旅行车旁,大部分营员已经回来了,过了一会儿,袁文尧也回来了,买了不少东西。我以冰淇淋和烤香肠以奖品,奖励孩子们成功登顶又成功归来。很过瘾的半天。

番外篇:雨点眼中的夏令营

明天要外出开会,还有很多感想日后有时间再写吧。回来后和雨点交流过对整个夏令营活动的看法,转述如下:

关于本次夏令营的缺点:

第一, 不公平,大人住的比孩子好多了,凭什么呀?应该要么一样住标间,要么一样住蒙古包。

第二, 彭辰凌和袁文尧的脚都泡白了,他们也没发现,还是你管得他们呢。

第三, 他们没收孩子的东西,事先也没说不让带啊,不合理。

(起因是我在蒙古包督促袁文尧小朋友用热水泡脚时,发现同屋的几个大孩子带了玩具枪,体积较大的那种,其中一个孩子以为枪里没有子弹,就扣了扳机,结果自己的额头被打了个包。我觉得这种玩具很危险,就向组委会反映了,后来知道枪被组委会暂时没收了。而雨点在买刀时也被“威胁”要没收,后来因有家长同来,要求家长保管而做罢。因此雨点发此感慨)

第四, 事先没说有沼泽地,如果说了大家就不会惊奇,而且可以让大家选去不去。

(我问他:“那你如果事先知道还会选择走沼泽地吗?”

雨点答:“会呀”)

第五, 有的菜上的慢,吃得快的人就吃不到后面的菜了。

(雨点吃饭比较快)

第六, 车上的话筒不好。

第七, 有些大人做的不太对,也没人管。头晕凭什么抢导游的书啊。

第八, 蒙古包的床特别冷,而且也不卫生,卫生间太小了。

第九, 有些小孩做的也不对,在车上抢空调,空调都快掰坏了。

(这一幕雨点妈没有看到)

关于本次夏令营的优点:

第一, 饭做得挺好吃的,可能他们有好厨师吧。

第二, 陪了一些人新鞋。

对本次夏令营的总体评价:挺好的。

印象最深刻的事:过沼泽地。

雨点妈:“以后还参加这样的夏令营或冬令营吗?”

雨点:“还去。这次是海子叔叔办的夏令营,我没好投诉,要是别人办的,我肯定投诉。”

原贴发于成长论坛: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dID=3&ID=72529&page=2

转自:http://sunshine70.bokee.com/viewdiary.12985716.html32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