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漂之行2——承德避暑山庄(二)

[游记]北漂之行2——承德避暑山庄(二)

2007-07-18    sina.com.cn

(接上)
第二部分,湖泊区

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
湖泊区是庄园内最精华的部分。“仁者居于山,智者居于水”,摒弃古代风水关于住宅选址迷信的一面,此区环山抱水的自然背景对于人类来说本就是理想的居住空间,再加入符合中国传统理念中对“世外桃源”假想的空间概念的文化景观,这个不足50公顷的小小范围便成为了皇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完美栖息之地。

湖区内有大小湖泊8处,总称为“塞湖”。湖面被细径长堤和大小岛屿分割成澄湖、长湖、西湖、半月湖、如意湖、银湖、镜湖等若干小的水面,上有三座岛屿,“如意洲岛”、“月色江声岛”和“环碧岛”。
我们的游程自宫殿区北的驯鹿坡开始,沿着水岸东行便到达康熙三十六景第二景——芝径云堤。
芝径云堤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堤上加红木桥,建木牌坊,植柳树,是开辟山庄时修建的最早的景点之一。
此堤好比一株分作三支的灵芝仙草,长堤为芝径,洲岛为芝叶,长堤与三岛相连,又如互相连缀的云朵,故康熙为此提名“芝径云堤”。此堤东北可通月色江声岛,北面通如意洲岛,偏西通往采菱渡,是连接湖区各风景点的纽带,又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芝径云堤”与宫殿区北陆地的连接点是一座拱桥,拱桥的方向与东南方向的水心榭平行,拱顶距水面距离在两米左右,下可通船。桥体南北分别是如意湖和下湖两个水面,向北可观环碧岛,面南可赏水心榭,桥体东面正对上湖,上湖东岸便是月色江声岛。桥体四周岸堤参差起伏,远处岛屿建筑忽隐忽现,景色秀丽,是湖泊区观赏游程中第一个景观视线控制点。
“芝径云堤”是仿造杭州西湖苏堤的形式建造而成的,堤岸的处理也与苏堤大相径庭,但由于湖泊区内水面被多个岛屿分割,形成的单体水面相对西湖要小,于是在云堤堤岸的处理上造园者采用了碎石块堆砌的方式,同时降低云堤及湖内岛屿的陆地高度,简化岸线,尽量放大水面视域。同时松植乔木,通过树形的选择以及人为作用控制云堤上大乔木的高度,通过提高岛屿以及堤坝的通透性达到视觉上多个水面的一体化连接,起到强化整体水面,制造湖泊气氛的作用。
相反,湖泊外围陆地的岸边处理再采用大体量石块叠砌或自然式植草岸坡,且岸坡一般较为陡峭,只在湖泊北端与平原区相接的岸体部分采用缓坡的方式与水面结为一体。这样的处理方式第一可以节约使用小水面区域的水域空间,扩大水面的是视域范围,同时陡峭的岸堤形式可以夸大陆地与湖泊的界线,这对于小面积的水域来说是一种较好的反差凸现手段。从另一方面考虑,在园林的构成元素较为集中的位置,竖向层次较为丰富,这样的地段采用反差较为明显的岸堤形式有利于岸上单体元素的表现。相反,在构成元素较为单调的平原区,采用自然缓坡与水面相接的方式,利用平坦的草地延伸水面平静的视觉感,容易形成海天一色的开阔景色,同时也引发了观赏者的亲水冲动,而此时的缓坡式驳岸也可满足观者的需求。
沿“芝径云堤”北行,经“环碧岛”东侧便进入“如意洲”。
环碧岛位于如意湖南,四周碧水环绕因此得名。环碧岛是一座小岛,岛上建筑造型精致,布置紧凑,岛北端角上临水建有圆式茅草亭一座,取名“采菱渡”,是乾隆三十六景中的第十三景。
如意洲是避暑山庄湖区最大的岛,面积0.45公顷,上有康熙提名的12景(现存8景),是山庄的主要景点之一。如意洲四面环水,岛上山石叠嶂,绿树成荫,康熙有诗赞道:“三庚退暑清风至,九夏迎凉称物芳”。故岛上门殿提名“无暑清凉”。过无暑清凉门殿,为一座封闭式四合院,院中正殿名“延熏山馆”,与正宫的澹泊敬诚殿有着相似的气质,不彩不绘,显出难得的古朴大方,透露着一份山居的雅致,此为康熙早期亲政之所。延熏山馆后面又有一进院落,大殿名为“水芳岩秀”,取“水清则芳,山静则秀”之意,是康熙读书、静思、观景、休憩的地方。水芳岩秀东侧有一组院落,面南坐北为二层小楼名“一片云”,对面为一二层楼的戏台,名为“浮片玉”,是当年皇帝嫔妃们看戏赏风雨的地方。此外,如意洲西南临水处有一高大方亭,名“观莲所”。西北角处另有一组玲珑精致的小庭院——沧浪屿,此景为乾隆三十六景中第十七景,仿苏州名园沧浪亭而建。
据导游介绍,如意洲在庄园建成的早期是康熙亲政的地方,其建筑形式完全按照南方风格建造,所以整个建筑群以精巧细致、素雅秀丽为主体风格,这对于一国之君会晤举国重臣来说似乎缺少了一份庄重和九五之尊的霸气,于是便又修建了现有的宫殿区作为亲政之所,而此处便改作了皇太后以及皇后、贵妃等后宫嫔妃们居住享乐的地方,因此,游览至此映入眼帘的种种文物给予游客的则多了几分温馨舒适的生活气息。
“沧浪屿”,沧浪屿面积不过半亩,但其中以巨石堆山,造俊峰峭壁,因泉水下而坠入清池,达到“以小见大”的视觉效果,游于其中,颇有情趣。
沧浪屿是如意洲上的御用后花园,此源包括前庭和屿池两部分,从南边垂花门进入前庭,沿右边曲廊可到达正殿双松书屋,书屋后面临池而设的屿台上建有一座敞亭,亭子北檐上悬挂康熙御题“沧浪屿”。屿台面北屿池周围巨石嶙峋、跌宕起伏,堪称中国古典园林中假山艺术的顶尖作品。沧浪屿的构园形式完全依照南方私家园林的构成特点,整个园子虽占地很小,但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植物从选择材料到摆放位置都恰当细致。屿池位于园子的最北端,水面很小且相对孤立,但造园者通过提水成瀑的手段解决了水之源头,而水面向南端的拉伸加上建筑的遮挡便寻得了水之去向。实为一坛死水,却通过人为的方式运用视觉上的假想使其流动起来变做灵动之水,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最为精妙之处。
烟雨楼,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乾隆十五年(1780)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而建的。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有楼两层,红柱青瓦,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四周有廊。上层中间悬有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楼东为青阳书屋,是皇帝读书的地方,楼西为对山齐,两者均三间,楼、斋、书屋之间有游廊连通,自成精致的院落。东北为一座八角轩亭,东南为一座四角方亭,西南叠石为山,山上有六角凉亭,名翼亭,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磴盘旋而上,也可穿过嵌空的六孔石洞,出日嘉门,到烟雨楼。
青莲岛上绿树葱茂,花草繁盛,在避暑山庄素有“千林岛”之称。烟雨楼院落的布局结构与其他院落无太大差别,只其院落四周的环境营造有别于其他岛屿。烟雨楼坐北面南,前门殿之外为一石桥与如意洲相连,殿外两侧分别由两座亭子,东南四角方亭则藏匿于高大丛林之中,自南面桥头望去若隐若现,西南六角敞亭立于叠石之上,登高而至,方能观之全貌。自南而望,院落藏于怪石嶙峋与绿树从林之中,自是晴空万里之时,亦有须臾缥缈忽隐忽现之感。而北入烟雨楼,或穿跃而立于水上,或登高而观远景,自有心旷神怡豁然开朗之感。此一收一放便令“烟雨”二字在空间上多了几成深度。而在水面以北的陆地向南望去,青莲岛上绿荫中的两层楼台便成为湖面上最为和谐的一处景观。一个建筑,一南一北两个方向,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景观。
第三部分,平原区
平原区位于湖泊去以北,借助山前平坦的地形,以大面积的草坪为主体景观,营造出塞外草原的辽阔景象。由于时间限制,我们未能在平原区逗留多久,所以也没能看得多么仔细,但其辽阔而与其它区域截然不同的景色特点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承德避暑山庄的整个布局包揽了山、水、平原、宫殿,即中国的大好河山的缩影写照。当年皇帝老儿在此居住,要得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霸王之气,同时还需要具备紫禁城没有的舒适和温馨,那么江南园林的温文尔雅混入到北方园林的皇家气派之中便形成了这个上百年来的经典之所。但,作为现在的一个旅游景点,游客身临其中所得到的几乎便只有单调的观赏和道听途说,似乎除了百分百了解皇家栖息之所之外并没有感受到一丝的生活温馨。当然这并不是园子本身的问题,历史上的园子是真正意义上的居住之所,那么,生活于其中的人便使的园子成为了活物。而如今,园子成为了一个单纯的建筑实体,没有了生气的园林自然便只是一个死物而缺乏了生机。那么作为一个旅游实体,这点在某种意义上便令园子本身的价值丢失了很多。
承德避暑山庄在很多时候带给游客的不只是一座皇家行宫,更多的似乎是一个适合居住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既然如此,似乎这个园子的生活气氛就少了许多。这也是我这次游览的最大感悟。或许多一些活动,多一些亲身接触皇家生活的体验便能令这个园子变得活灵活现。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ed09b10100051j47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