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避暑山庄残影游记

[游记]避暑山庄残影游记

2007-07-16    

避暑山庄残影(游记)

打个苯比喻,如果把北京故宫的建筑,比作奥运场馆的时尚建筑,那么避暑山庄风姿绰约的格调,就好像一位冉冉攀升,但还尚未完全出道的准明星。同样让人赞叹她天然的典雅气质。故宫因为是大清王朝的权利中心,建筑突出了恢宏,整体布局的意味深长,中轴线和金碧辉煌的修饰成为点睛主格调。红墙琉璃瓦,碧水玉栏杆,伴随着黄昏时分,那盘旋归巢的一群群乌鸦,融入其中,闯进我脑海的强烈反差颜色,让我温习百年岁月的苍凉,那时那刻,能不让人感叹历史沙漏在心底坠落涂抹的震撼余波么。

避暑山庄在北京东北方两百多公里的地方,这座平实的皇家山庄,处处都突出了天然去修饰的韵律氛围。再打个苯比喻,如同流行歌曲中荣祖儿唱到的《挥舞翅膀的女孩》那样,让人既可以体味懵懂青春的一面,也可以端倪豆蔻初开的纯洁芳容。山庄的笼统格调,也可以用另外一首流行歌曲《后来》做个浅显的诠释,因为山庄是三分天然楠木宫殿群,五分辽阔水域,两分葱茏山林。所以那湖蓝的水面,可以当作纯棉湖蓝色的百褶裙,那散落在堤岸畔的宫殿建筑,就是栀子花点缀在蓝色百褶裙上了。

皇家在这座山庄上,来了个返璞归真,特淡雅简朴乡野,殿宇的规模不很突出,彻头彻尾的青砖围墙、民家灰瓦的,建筑殿宇的木质材料全都没油漆,很像现在装饰的本土风格。

在这座园林的东北方,有个著名的热河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里,以最短的一条河流著称。这条河短的全长一共不到十米,热河的源头是眼天然地下泉,从这里一年四季,连绵不断的流淌出清澈无比的泉水,不断补充避暑山庄的湖水。在寒冷的冬天,也只有这河水的泉眼附近才不会结冰。在西风凛冽的塞外清晨,可以看到原本不大的河水水面,蒸腾出的袅袅热气,因为泉水是温的,所以才名副其实的叫做热河。这热河看上去没有济南趵突泉的暗涌,这里的热河反倒很平静,从巨大条石修砌的河道前方,耸立着一座随形石碑,上面是皇帝御笔“热河”俩字。很多游客除了在那石碑出留影,还都在岸边洗手。我学着赶快用热河水洗手,因为“洗了热河泉,打牌不输钱。”

在清朝鼎盛时期,避暑山庄的初衷是皇帝木兰秋狝的一座行宫,以后才逐步开发,修建了外八庙。从北京出发,开车过密云县的古北口长城,进入河北,再跨过栾县的滦河,再往前开三四十公里就到了避暑山庄。听说过“引滦进津”的调水工程吧,说的就是把这条滦河,让天津人喝到了甜水。

在避暑山庄可以体味塞外的凉风,从地理透视,从避暑山庄向南辐射,是两百公里的京城心脏,人说的京畿重地。向北直达可进入内蒙,在没有天然屏障保护的辽阔草原,最惧怕骑兵的突袭。向西是葱茏的高山峻岭,修建了长城要塞。向东辐射,就是毗邻鼎鼎大名的天下雄关的山海关,长城从这里为端点,一直迈向沙漠中的嘉峪关。

这里可以说是清朝进退的要塞,一个不可不设兵的咽喉,沟通东三省和山海关内的大路,除了山海关那条靠近渤海边,可以让清朝骑兵进入京城的道路外,就只有这里可以让清朝退师东三省了。现成的话叫做:“兵家必争之地。”可这里从来没有大的战事,也许百姓传说的:“热河泉水可融‘冰’”,这里的冰,也做“兵”解释。

就在这避暑山庄,发生过震惊华夏的大事。什么大事?得慢慢说。清朝咸丰皇帝的小媳妇懿贵妃就是在这里策划了“北京事变”,成功地消灭顾命八大臣的政敌,终于迈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在避暑山庄,有清朝的两位皇帝驾崩在这面,一个是嘉庆皇帝,另一个是咸丰皇帝。也许应了龙脉和热河有根本的冲突的民间传说吧,《西游记》有一段故事,说孙悟空保护唐三藏区西天,路上来到一个地界,曾经和三个护法国师打赌,当然那三个护法国师也是妖魔鬼怪变得。其中一个鹿仙大师说自己可以钻油锅而不死,等到那鹿仙大师下了油锅以后,孙悟空偷偷一摸那锅里的油,是凉的!才引出了腾云驾雾召回了冷龙的故事。所以,这避暑山庄的泉眼是热的,龙入热泉,当然有违龙家大忌了。

在宫殿区有座“烟波至爽”殿,避暑山庄字面上理解说是夏日避暑,其实是现代意识的一处城市紧急避难所。在公元一千八百六十年,农历辛酉鸡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被迫带领宠妃那拉氏,也就是慈禧和肃顺等八大臣,打着“木兰秋狝”的名义一路仓皇逃到热河的避暑山庄。在京城单单留下了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就是外号叫“鬼子六”的。咸丰签署《北京条约》的时候,就是在离烟波至爽殿不远的一个西暖阁,咸丰皇帝用御笔写下了“准奏”俩字。

等到咸丰皇帝没两天,吐血病死后,那拉氏孤儿寡母的没有实权,需要对抗桀骜不驯的顾命八大臣。当时纷乱的形式,大清帝国朝廷统治实权,根本掌握在肃顺为首的人手中。那拉氏为了让年满六岁的儿子载淳,能够顺利登上皇帝宝座,不得不动用心思来夺取旁落的权利。北京政变那年,依据史料记载那拉氏才二十六岁,她先和在北京城有实权的恭亲王联络上,恭亲王事皇帝的弟弟,当然支持大权要落在皇上自己血脉的继承人手中的。那恭亲王得知了避暑山庄的变故,就骑快马打着“奔丧”的名义,私自来到热河,肃顺对鬼子六的突然夜晚到来,感到有变故,但是上层政治纷争,也会有疏忽的时候。

在短短的时间里,那拉氏和恭亲王秘密商议了武装夺取肃顺手里权利的大事,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辛酉政变”的开端。恭亲王匆匆离开了避暑山庄后,回到京城就找了带兵的卫戍区将领,也就是镇守京畿,掌握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和曾格林沁。终于,一场悲剧拉开了序幕……

等到京城英法联军的事情,被鬼子六处理的差不多的时候,避暑山庄的皇上遗孀和皇储,需要把咸丰帝的遗体运回京,那拉氏下了一道“懿旨”给肃顺,让他们顾命八大臣护送咸丰梓宫走承德避暑山庄会京城的大路,那拉氏和载垣、端华却超近道提前到了北京,这着棋很险,把顾命八大臣的合股势力,彻底的分断了。那拉氏和同行的顾命大臣载垣和端华一进东直门,早有接应的恭亲王派兵在城门洞拿下了载垣和端华,“北京政变”进入高潮。

这时,肃顺还在路上,没有预感到北京的变故,因为他彻底的低估了那拉氏的能量。那拉氏在北京东直门得手以后,迅速派兵赶往去承德避暑山庄的路上,可怜的肃顺,辛辛苦苦的护送咸丰皇帝梓宫的赶路,结果,被赶来的重兵逮捕了。那拉氏一纸“不能尽心和议”的埋怨,就在集市上砍了肃顺的人头。逼迫跟她一起回京的载垣和端华自尽了。

“北京政变”在剪除了顾命八大臣的党羽以后,落下了帷幕。几天后,那拉氏“垂帘听政”,改国号为“同治”元年。这段故事在《火烧圆明园》里讲得清楚,也知道这里的故事,看看避暑山庄的倩影,还需要阁下亲自来一趟承德,避暑山庄还有很多的典故,什么崇丽们,什么避暑山庄的“避”字的异体写法的由来,还有不可思议的棒槌山,外八庙中的喇嘛教的欢喜佛和金顶,太多了。这里的园林不是我能讲得过来的,这里只把自己对避暑山庄的复印件,依靠残缺的记忆,在这里和盘托出来。

走马观花的听过很多避暑山庄的故事,但把历史上发生过的,在地理彻底的对上号,能够统一起来的,还是在我参观了避暑山庄以后,主脉络才格外的通透一些。

[完]

原始链接:http://www.yourblog.org/data/20051/210337.html
转自:39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