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双版纳的傣族(暑假的云南游记之一) |
[游记]西双版纳的傣族(暑假的云南游记之一) |
2007-07-16 live.com |
3/16/2006 西双版纳的傣族(暑假的云南游记之一) 凌晨两点到达西双版纳的机场,睡眼朦胧的我们刚刚走下舷梯,就眼前一亮,一个戴着泰国首饰的衣着非常光鲜的女子正在出口处散发“勐巴拉娜西”歌舞表演的宣传单,出口接机的还有几个身穿傣族服饰的导游。在深夜黑黑的夜空和雪白的灯光下,她们的无领长筒裙红得鲜艳,黄得刺眼,绿得如雨后的翠叶。 经过大半夜的修整,翌日清晨我们便开始了西双版纳之旅。导游尹梦雪是个哈尼族的姐姐,穿了一身水傣的衣服。西双版纳是傣族自治州,当然傣族占了人口的大半,而傣族分为三支,水傣、旱傣、花腰傣。水傣是生活在水边的民族,生活条件当然比生活在山里的旱傣,花腰傣要好得多了,因此水傣又是傣族的主宰。 我们从景洪一路向南,顺着澜沧江向勐仑植物园进发。澜沧江就是水傣和西双版纳各个民族的母亲河了,她一江春水向南流,穿越边境,成为缅甸的湄公河,最后注入印度洋。水养育了大地的儿女,也散播了许多文明的种子,比如傣族就和泰国人是一衣带水的民族,文字语言几乎都是一样的。 说到语言,当然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入乡随俗了,导游便专门教了我们一些当地的称呼,非常的有意思。在傣语里面,称呼漂亮的女子为“骚多哩”,漂亮的男子为“猫多哩”,老大娘为“老蜜桃”,老大爷就是“老波桃”了。于是乎,我们一行人便由“美女”、“帅哥”变成了“骚多哩”和“猫多哩”。走在路上总有“老蜜桃”和“老波桃”热情的招呼各位“骚多哩”买水果,各位“猫多哩”买纪念品。 从植物园游览完毕,已是下午一点,大家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便随导游去吃午饭,地点在一个类似于“农家乐”的“傣家乐”。导游梦雪是个很会活跃气氛的姐姐,在车上突然问我们:“你们是四川来的,是不是爱吃辣椒啊?”一听到“辣椒”,大家都很想念阿,纷纷表示“爱得不得了”。梦雪嫣然一笑:“知道傣语怎么说辣椒吗?”这个问题很吸引人,每个人都流露出小学一年级时才有的那种渴求知识的目光。“是念——‘屁’!”@_@ 晕哦!梦雪再嫣然一笑,“所以说,如果你们到了傣家吃饭,主人知道你们是四川来的,可能就会问‘菜里要不要放屁呀?’”娃哈哈,真是太、太搞笑了! “那——开始吃饭时,大家猜猜,主人又会说什么?”梦雪又问。大家摇头不知,纷纷再一次渴求答案。“主人会说‘不要脸,饱饱吃,吃完让我家姑娘收拾你,再把你倒挂在墙上!’”这、这也太有点蛮荒了吧?为什么啊?怎么这样对客人的?多像死囚临刑前的那一餐啊!我们都不理解了,梦雪这才解释:“其实大家理解得不对,这四句的意思是‘不要客气,一定吃饱,吃完有我家姑娘收拾碗筷,再把饭桌倒挂上墙’。”= =b 汗啊!看来汉语言文学真是博大精深,少数民族的支线文化也是有得一番研究的,就算是一种语言,却可以衍生不同的文化啊!就像梦雪讲的另外一个傣族人到汉人家吃饭的故事一样,傣人回家后不停的向老婆抱怨:“汉人真是小气,吃饭时不停地叫我多吃菜,害得我都不敢吃肉!” 除了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也说说这里的其他民族,不过他们都比较小,还有很多以部落的形式分布在与缅甸越南的交界的热带雨林中。比如基奴族就是解放后才发现的民族,他们的部族形态便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下跨过三种社会形态。除了社会形态,特殊的自然环境也造就了很多奇特的民族,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 ——长颈族,以妇女的颈长为美。小女孩从五岁起就要在颈上加一个环,每五年增加一个,到三十岁不再增加,也就是说,三十岁以后的女人颈上都有六个以上的环。因此,她们的颈椎骨是完全断裂的,和汉人古时的裹小脚一样,逆自然的摧残。不知道这样长颈有什么好处,最多看得远一点,但她们要终生戴着这么六个环,一取下,不出两小时就会断气。所以,要是有女人犯了大罪,只需要取下她的颈环,就是对她的最高惩罚。 ——土族,是一个吃土的民族。他们直接从大地获取营养,牙齿因此黑得发亮,当然这也是他们的“美”。不知道他们是逢土都吃,还是只吃部落所在的“特产”,但是土的味道很好么?不过在土地上种了庄稼吃,总没有直接吃土来得方便。 ——鸟人,住在树上的民族。他们在树上以树皮树枝建屋,也会像猿一样,用树藤“飞翔”。 ——免(音)族,喝血的民族。关于这个怪怪的民族,和其他没有记下来的民族一样,在我的记忆中已经慢慢 |
转自:http://pearldiao.spaces.live.com/Blog/cns!FEF6264D630DE050!118.entry3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