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应县木塔 悬空寺时间:5月5日 游完云冈,直接驱车去恒山悬空寺,途经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建于辽代公元1056年,据《契丹国志》所载,为兴宗皇后肖氏所兴建,肖氏为应州人,为了彰显肖家一门出三后,一家有三王的累世功勋和显赫地位,加上她又笃信佛教,就倡导在她的家乡建起这坐木塔。另外,这座木塔,还有军事作用,因当时辽宋两国在山西境内是以恒山横断山脉为界,应州地处雁门在绝险,是辽的西南门户,加上地势平坦,一览平川,此处建起高塔,有利加强守望。应县木塔之所以出名,还因它是现存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高67.41米,为平面八角型,与法国艾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齐名,被世人称之为“世界三大奇塔”。它的奇,一在于他保存年代的久远,一座纯木式的建筑,历经风吹雨打,火烧雷劈,还矗立千年而不倒,此为一奇;二奇在于它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运,全塔没用一个铁钉子,全靠构件铆榫咬合。三奇在于它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四奇嘛,就在于它的门票是非常惊人,单参观一个木塔就收门票60大元。价格惊人,我细量之下,也只能远观,不敢近看。看完木塔,我们紧接驱车去悬空寺。没见悬空寺之前,我是如何也想不到悬空寺竟然会是这样,看过介绍,也听朋友说过,自以为,悬空寺应是在恒山之上,在一处地处险要之处,应建庙宇,而且从庙宇往下看,下面是空的。我只想对了一半,悬空寺并不是建于恒山之上,而是建于山下,正确的说是建于山体的横切面上。就在呈直线的横切面中间,内挖了进去,把寺庙建在上面,一半伸了出来,下面用长长的松木挺着。第一眼看上去,好像是遇到了一个模型似的,没有真实的感觉,令人难以至信。也许由于它建筑一半悬空,所以取名悬空寺吧。这个地方正处山口,虽然时当正午,仍然冷的难以抵挡。一下车,立即就有人上前向你推租军大衣,很少有人能拒绝,我和小刘就一人一件,把自己包的像个棕子似的,但那风是从衣领口里钻进去的,仍然感到如在冰窟。从山下往上看,更可见悬空寺之雄伟与险峻。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相连,错落有致,有两座三层的危楼附于绝壁之上,由低而高,危然耸立,低座下,有几根看上去细小的松木,顶着楼阁,似乎风吹既散,让人触目惊呼,危哉。大辫子和小静混了进去,叫我们两个快点跟上,如果问起,就说是XX旅游团的。我和小刘依计照施,也随着人群进出,那大哥问我们要票,我们就没抬头,说是旅游团的,就装着看不见往里走,那大哥就在后面叫,我们就加快了脚步,终于走进了寺庙里面。我和小刘也松了一口气,心想是安全的,就想到处转转,想不到那大哥还跟着我们,问我们要票,无计可施,只能原路返回。所以悬空寺里面的情况我并没有亲见,只知道它是一座佛、道、儒共处的寺庙。但这并不是书上所说的唯一,在中国三教共处的情景很多地方可以见到,镇远的青龙洞建筑建就是如此。其实,佛道儒在理论上也是存在共处的理由,并不值得世人大惊小怪的,三者所共同的目标,都是教导世人向善,从事都是善知识教育,根本相同,那共处交融又有什么称奇的呢?游完悬空寺,我们四人在此分别,大辫子和小静两位MM,先回大同,然后返太原。我和小刘往五台,游完五台再回太原。这次结伴同行,虽之前有所计划,但结果却是料想不到的,我是和大辫子约好的,我们之前同游过黔东南;而小静则是大辫子去年冬游东北的同伴,而小刘是小静在网上征来的独驴。四人就是这样走在一起,渡过整整5天快乐而艰苦的时光,四人一起,既有相互的照应,又保留了个人的爱好,还可以分担了不少费用,真的非常谢谢两位PLMM。她们不但只在旅程中细心的照顾我们两个大男人,重要的是还把她们带的学生证与我们分享,减轻我们的费用。可惜,我一直无法相报,只能在此衷心的说声: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