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柏坡之行重温两个务必 |
[游记]西柏坡之行重温两个务必 |
2007-07-16 |
昨天我们培训班全体学员一行坐车从北京奔赴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革命传统精神. 抬头的照片是苍松翠柏、红旗飘扬下意气风发的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群雕。想当年,新中国就从这里走出来。 西柏坡岗南水库,截住了罅沱河。当年中央选择西柏坡,一是鱼米之乡,二是群众基础好,三是石家庄打下来了。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在这间简陋的屋子里召开。毛主席就在这里号召全党在全国即将解放之际,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美国国防部来这里参观时,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这里就是指挥过三大战役的中央军委作战室。 当年毛主席就坐这辆吉普车“进京赶考” 当年彭德怀振臂一呼:“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时,毛主席已做好中央从延安战略撤退的打算:“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当年毛主席离开延安时,在黄河以西和胡宗南玩捉迷藏,兜了一年左右的圈子,最后才潇洒地东渡黄河奔赴西柏坡。 毛主席警卫排住处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小院子。当时刘少奇先期来到这里,为了保密和安全需要,对外称“工农大学”。 周总理院子了的梨花。梨花在西柏坡的每个院子到处都是。当地俗话说:“家家种梨不分梨(离)” 周总理在西柏坡用过的书柜,转移时就可以折叠成行军箱,设计非常巧妙。被称为”马背上的书柜“ 西柏坡中央五大书记(左起:刘少奇、任弼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总指挥部就设在西柏坡这间简陋的指挥室里。 淮海战役油画立体模型图 淮海战役140万辆这样的小独轮车构筑了世界战史上都罕见的民间后勤供应系统。淮海战役号称60万打败80万,但国民党认为不对,应是200万(60万解放军+140万老百姓)打败80万。当地的老百姓都流传这样的民谣:“最后一尺布做军衣,最后一碗米充军粮”。老百姓的觉悟和热情从哪来?主要是打倒蒋介石后家家户户就可以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土改,分田到户种粮食了。 “土改后翻身的农民”群雕 淮海战役形势图。三大战役中,我偏爱淮海战役。一是60万吃掉80万这样的“夹生饭”战例太神奇了;二是粟裕当年没有听从毛主席在西柏坡的指令渡过长江,“斗胆直陈”,使得毛主席下令让粟裕亲自赴西柏坡当面陈述,由此形成淮海战役的伟大战略构思。 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与白求恩。中央之所以有西柏坡这块福地、宝地,聂荣臻功不可没。 西柏坡纪念馆里的电报墙。这是其中一面墙,刻着毛主席在辽沈战役期间亲手书写的给林彪的作战电报。据统计,就此战役,中央给四野的电报就达197份。周总理说:“我们在西柏坡不发枪,不发粮,不发兵,就光发电报,就打倒了蒋介石”。 辽沈战役形势图。从此图可以看出,当年辽沈战役“关门打狗”作战方针的确立经历了一番曲折的过程。 平津战役形势图。面对傅作义摆下的长蛇阵,毛主席定下了“打两头,促中间”的作战方针,成就了北京的和平解放。 傅作义(左三)至死都不知道,他左边这位得力的干将就是潜伏多年的中共地下党员。 西柏坡当年的印钞机。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大型群雕。 西柏坡纪念馆院子里怒放的桃花。 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中央书记处全体书记到西柏坡,号召全党重温“两个务必”精神,在新时期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评论 (2) | |
原始链接:http://ldy1972.blog.sohu.com/41259807.html |
转自:6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