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柏坡之行 |
[游记]西柏坡之行 |
2007-07-16 sina.com.cn |
西柏坡之行 2006年9月19日,天高云淡,我们作为单位首批接受传统教育的职工参观了河北西柏坡革命旧址。 西柏坡在石家庄市平山县境内,在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处,距石家庄市90公里,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等中央工作委员会先期进驻西柏坡。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并实施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并在这里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集中回答了共产党人如何正确对待胜利和执政考验,如何防骄戒奢,如何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成为了西柏坡会议的精神和核心。 一进入西柏坡馆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只巨臂托起太阳的门景,意思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三面环山,山上苍松翠柏,松涛阵阵,气势雄伟的西柏坡纪念碑就矗立在其中。纪念馆前有供全县人民饮用水的岗南水库,水波潋滟,波光粼粼。院落中花团锦簇,妖娆的美人蕉开得婀娜多姿。静谧的院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领袖铜铸像巍然屹立,神态举止一如我们延安枣园纪念馆里的五大书记的雕像。这里的纪念馆集声光电一体,看起来高档豪华,让我们来这些来自革命圣地的人们大开眼界,甚为感慨,看来我们当地的革命纪念馆的建设也该有所进步了。 伟人们的旧居有窑洞和平房,窑洞其实是为毛泽东同志准备的,但是他后来又把窑洞让给了年龄长的朱德同志,自己则坚持住进了普通的平房小院。旧居院落里种植着海棠等树木,导游还对我们讲解了周恩来总理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不让他们吃房东的梨并与房东一起欢度中秋节的故事,与现代的那些贪官们比起来,不禁让我们对伟人们又增添了十分的敬意。 看着那用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半截铅笔画的、用红蓝色毛线标注的地图,我很难想象这些伟人们是如何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打响了具有决定胜利意义的三大战役,他们高瞻远瞩、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后辈党员们前进的动力。 如果说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代表,那么,西柏坡精神则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尊敬的领袖们,延安老区的儿女们来看望您们来了!我们沿着你们的足迹一步步地走来了!我们必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工作,不断开拓进取,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而不断努力奋斗! 短短的参观结束了,望着渐行渐远的西柏坡,我的耳畔还继续响着毛泽东同志那洪亮的声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b5a6fb010006jv2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