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隆兴寺(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里作“龙兴寺”)。周末,游客和烧香的人都非常多。隆兴寺一侧的停车场边有两块大招牌,其一是摘录的毛主席语录:“正定是个好地方,这里出了个赵子龙”,其二是江泽民的题词“正定隆兴寺”。 隆兴寺正门是天王殿,单檐歇山,七檩中柱式。天王殿对面有一堵很宽的红墙正中有绿蟠龙雕饰的照壁,色彩对比有浓厚的古典特色。 天王殿后是一处正在认捐重修的寺庙基址,基址上还有柱础遗址。 基址往后是摩尼殿,据说是隆兴寺价值最高的古建筑。重檐九脊顶(宋代称“九脊顶”,即清代所称“歇山”),四面有抱厦。另外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它的斗拱,“耍头斫作昂嘴形,且微斜向下,故所呈现象,有类单杪重昂者”。摩尼殿内光线较为阴暗,却别有一番寂静的美感。殿后的彩色菩萨悬雕和大殿四周的壁画都非常精美。据说还有非常精美的“倒座观音”。 佛教和木建筑两者是相互依存和催生的。 摩尼殿后大悲阁前一左一右分立有转轮藏阁和慈氏阁。慈氏阁也是宋代建筑,但似乎没有太多特色。转轮藏阁则是非常“好玩”。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座超级大的木制“转轮藏”,是宋代小木作的稀有遗物。转轮藏上的细部雕饰也非常精美,花卉纹、莲花柱顶等等。除此以外整个阁的结构据说也很有讲究,详细情形在《中国建筑史》里面有介绍…… 再往后是戒坛以及一大堆各种碑,其中的龙藏寺碑据说很有艺术价值,另外还有康熙碑亭和乾隆碑亭,可惜字迹都有些泯灭不可考了。 大悲阁实在是非常有气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副阶周匝,四层三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我从来没有在寺院中见过如此高阁,两边还有飞桥连往左边的集庆阁和右边的御书楼,竟让我想起了曹操的铜雀台——“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铜雀台和原先的大悲阁都早已如许许多多精美绝伦的古代建筑一样毁于天灾人祸,如今大悲阁虽然得以复原,但有些缺憾却已经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梁思成先生曾经提到说古人选择木材为建筑材料的原因之一也是“不求 ....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