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版纳印象 |
[游记]版纳印象 |
2008-04-09 blogtt.com |
详细内容: “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哟,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像夜明珠;听啊多少深情的葫芦笙,对你倾诉着心中的爱慕。哎金孔雀般的好姑娘,为什么不打开哎你的窗户。” ——《月光下的凤尾竹》 飞机到达机场,恰好是晚霞变幻的黄昏时分,金色的民族建筑提醒我们:这里就是美丽的西双版纳了!据说,西双版纳这个名称,是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宣慰司(当地最高的行政长官)把辖区分十二个“版纳”(傣语意为千亩,西双为“十二”)而来。 在首府景洪的一家旅馆安顿好之后,我们就兴冲冲的融进了这个小城的夜色里,那是一种久违了的宁静。远处昏黄的街灯下,一对傣家夫妇正在卖烧烤,妻子穿着红上衣绿筒裙的傣家服饰,这种为城市人所不屑的“红绿搭配”在这位女子窈窕的身上竟是如此协调,不禁让人想到了妩媚傣寨孔雀舞。 版纳五月的阳光有些灼人,不过在版纳街边的普洱茶店里一边品茗一边赏景,真是很不错的选择。尽管是在景洪市区,依然能感受到“版纳热带雨林”的风采:亭亭玉立的槟榔树、随风摇曳的芭蕉叶、姿影婆娑的凤尾竹、枝繁叶茂的橡胶树、随处可见的“热带花王”兰花等等。时不时有几个婀娜身姿的傣家女人从远处的傣家竹楼中幽幽行来,缅寺佛塔的金光洒落在她们身上,美态让人回味无穷。 在傣家寨里赏银饰听民俗又是另一番感受。傣家人一般是女子当家,生了女儿要大肆庆祝,母亲地位也高;儿子则是“赔钱货”,长大了要吃得起很多苦,例如上山砍柴下河淘金等才能娶到老婆。傣家竹楼里,成年女儿的床铺一般都在最外间,据说是方便感觉到男子的约会信号并出去相会,自由恋爱对他们而言是古已有之了! 风情园分为南园和北园。南园种植着芒果、荔枝、柚子、杨桃、菠萝蜜、椰子等热带水果600多亩,还有速生林、棕榈、槟榔、砂仁等珍贵植物标本,园内终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珍稀的天堂鸟、古桫椤在这里几乎随处可见。北园则是动物园,饲养着大象、绿孔雀和各种热带鸟类。徜徉其中,常常会由衷的感叹雨林的神秘莫测和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样的环境里过泼水节自然是一种享受。下午三点,正是阳光灿烂时,我们来到泼水广场,一个雕塑着西双版纳的象征——大象和孔雀的水塔高高矗立在广场中间,整个地面向之倾斜,形成边水浅逐步向场中水深的形式,观看完民族歌舞表演的游客们已聚居在此,很多“骚多哩”(傣语女人)和“猫多哩”(傣语男人)都已经换上了傣族服装。主持人一声“水往天上泼,福从天上落”,四周顿时锣鼓声大作,“猫多哩”与“骚多哩”展开激战,水花四起,天空晶莹一片。彼时方知,泼水也是个巧活儿,讲究节奏韵味,需要一鼓作气的。幸福之水天上来,很多“骚多哩”已是曲线毕露,不少“猫多哩”则干脆光了膀子,泼水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站到高处拍照,晶莹剔透的水珠似乎已经融进蓝天里,变成佛光普照,何等壮观。 听当地人说,这远远无法与每年4月13日至4月15日傣历新年真正的泼水节相比,那时整个景洪城都在幸福之水的笼罩之下,傣家人相信:被泼到身上的水越多,来年享受的福分就越多! 单是“曼听”这个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了,这是景洪城区历史最悠久的公园,其前身是傣王御花园,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曼听”傣语名为“春欢”,意为灵魂园或御花园,相传傣王妃来公园游玩时,灵魂被美景色吸引,花园也因此得名。 走进公园,是一片碧草茵茵、繁花似锦、绿树掩映的精巧园林,园林正中是身着傣族服装、手拿泼水盆的周恩来铜像,面带微笑,欲将幸福之水泼出。周总理铜像左侧,是泰国王姐干拉雅妮·瓦塔娜公主手植的两株菩提树;铜像后面,就是过去遗留下来的近百亩铁刀木林。 曼听公园孔雀园建在一片长满铁刀木的小丘上,数以百计的西双版纳绿孔雀在铁刀木林间漫步觅食或攀枝小憩,有人走到跟前也不惊不慌。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不断地抖动着彩丝巾,希望能够引孔雀开屏。 穿过铁刀木林,隐约可见水平似镜的古河道,水中游鱼成群。坐在河边的草亭里,可以见到对面的山丘上绿林掩映中的曼飞龙笋塔和西双版纳景真八角亭模拟仿真建筑。据当地人介绍,公园后侧的佛寺是西双版纳总佛寺,又称为“洼巴洁”,总佛寺院内还有一座新建的西双版纳佛学院,在那里傣家男儿可以学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的傣文。
|
转自:http://www.blogtt.com/itinerary/itine64078.html#kx262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