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慈城大鄮祖山 |
[游记]慈城大鄮祖山 |
2008-05-22 sina.com.cn |
清朝的《保国寺志》中叙,保国寺的所在古灵山,因秦时为鄮州地(注:此为鄮地秦时置州的新概念),此山遂名为大鄮峰。看来,鄮城在慈的可能性又多了一个佐证,因为在保国寺的传世地图上,北有汶溪、鄮峰、石柱峰、望海尖,西有马鞍山、荪湖、会龙寺等,都是古慈城的范围内。2000版宁波交通地图中,会龙庵标在今云湖的金沙一带;清慈溪县的地图中,望海尖与长溪岭东西相望;慈城的前县城古址鄮岭墩,正好处在望海尖山脉南北以向的中间。故《保国寺志》中,对古灵山描述时,称为四明大蘭(岚)之脉,慈邑之祖山。保国寺正是建在了鄮山顶下的三台之上。这一记载,证明了慈城以东一带秦前是称为古灵山的,秦时改称鄮峰山(应该和鄮州之城有关),汉时才称为骠骑山。 综观有关秦鄮的史记,秦始皇到过慈城(鄮地)一带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传说徐福率500童男童女东渡之地,就是在现秦山以北的达蓬山(山下还有徐福村的地名)。从雍正时的宁波府地图来看,骠骑山外即为大海。故秦始皇能南望于海立达蓬而留《会稽石刻》,《陆士龙集》可借叙秦始皇及鄮三十余日。再结合慈城“勾余鄮”石刻的发现、慈城鄮岭墩古县城的县志记载,汇合起来看时,慈城在秦时应该是会稽郡下的一个鄮州。因为清编的《明州系年录》中,对秦时宁波有否鄮县只是一种推测,而《说文解字》中只提鄞鄮两地。那么,越国时的勾章地区(以城山渡对江两岸为中心),在秦时改为鄮州并移城东山也是很有可能的。 现慈城镇有东西两条古岭,传世称呼为东悬岭和西悬岭。由于慈城土语中悬、县都读雨音,故也可能是东县和西县的变字。因为王家坝的勾余城及对江勾章的(城山墩)在西,古慈城的鄮岭墩在东。而解放前慈城也分为孝东和孝西两镇,大有历史演变的承续意味。从多种迹象来看,慈城的西边古县味更浓一些。因为西悬岭的岭路为精心嵌筑的青石之路,路面上现还有很多看不懂的花纹,具有古代官路的特征。可深究的是半山腰的一块路石上,至今还刻有一张与今略为不同的中国象棋棋盘,多少能证明与古代的城防卡守有关。山顶上还遗一处类远古的民居石坎,说明西悬岭上为历代祖传的居住地(古代的村落大多建在山上以防水患)。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0160710010006u04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