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再见罗山

[游记]再见罗山

2008-05-22    sina.com.cn

再见罗山——希望唤起你的记忆

(一)

告别罗山“五.七”干校是在1972年的4月,当时没有对罗山说再见。是否再见,根本就没有想。急于回北京上学,摆脱已经不再新鲜的农村生活……有一种胜利大逃亡的感觉。

转眼过去三十四个春秋,笔者几近天命之年,总是感慨过去的时光。从记事时起,仅在北京和罗山长期居住。总是想再到罗山,就是看看,看看而已。说走就走,北京到罗山有高速公路。

信阳市与罗山县城

五月一日中午十二点钟,笔者从北京出发,仅十个钟头,971公里,就到达京珠高速路(京石高速的延长线)信阳站出口。从高速路信阳站驶出向西九公里是信阳市;向东三十多公里是罗山县城。由于当年去“五.七”干校的起点是从信阳开始的,所以首先选择到信阳歇脚。通往信阳市区九公里的道路可以用康庄形容,而且路灯通明。实际上这并不新鲜,往后的几天,我们都是“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对信阳的印象只有火车站,和火车站对面的招待所。1969年的11月3日早晨4点钟,笔者从北京来到信阳,我们一共是七个孩子,最大的小学五年级,笔者;最小的还在上幼儿园。由于中苏珍宝岛战争,北京疏散人口,大批的北京人涌向农村。中央机关响应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在河南省信阳地区建起若干“五.七”干校。一时间,信阳这个城市成为中转“五.七”战士及家属的枢纽。一下火车,就是绵绵阴雨,冷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觉得比北京的天气还冷;还有黑糊糊的人群,全是黑色的粗布;还有就是满大街的架子车。

住下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到火车站转转。夜半时分,看到的是灯火辉煌的车站夜景,满大街的叫卖声,夜生活在火车站延续。周围是高楼大厦,原来那个黑糊糊的火车站,已经没有踪影。

早晨起来新奇地看到一辆与三十几年前别无二致的架子车,就看到一辆。

…………

今日的罗山县,交通发达,南北贯穿京珠高速公路;东西贯穿沪陕高速公路。从信阳出发,沿312国道向罗山行进,路途顺畅。没有中途飞身扒车的农民,也没有颠簸坑洼的路面。过了浉河大桥,进入罗山境内。浉河从大别山发源,由罗山向北汇入淮河。淮河中心线就是罗山北面的县界。毛主席说:一定要把淮河的事情办好。就是指的这条河。

到罗山的目的之一是寻访“五.七”干校的遗迹。据了解,当年在罗山有一机部、学部、物资部、全国总工会、外经委、团中央、国家经委、国家科委、旅游局等十来个“五.七”干校。《罗山县志》记载:中央直属机关在罗山创办数所“五.七”干校,大批“下放干部”来此“劳动锻炼”。“五.七”干校撤销时,通常移交给当地的农场。只要罗山地图上标明的农场,就有可能是当初的“五.七”干校。另外,“五.七”干校一般乐于建在高坡上,远处一看,红房子,有水塔,那一定是“五.七”干校。笔者凭着这种想象寻访“五.七”干校。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5b476010003r4.html36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