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黄河故道旅游黄河故道游记黄河故道评论黄河故道周边酒店. |
[游记]黄河故道旅游黄河故道游记黄河故道评论黄河故道周边酒店. |
2008-06-25 luopan.com |
详情 游记 评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一条害河,自秦汉以来平均三年两次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给商丘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明万历年间工部尚书潘季驯,采用“束水攻沙以水治水”方略,动用了五万民工历时16年,修筑了南北两条大堤,结束了400年的黄河之灾。清末黄河改道,这两道大堤就成了黄河故堤。 秦汉时期,黄河平均每26年决口和改道一次,后来逐渐频繁,三国到五代时期,平均10年一次。据记载,黄河下游的决口泛滥达一千五百余次,大改道26次,所以才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语。每当这些灾难来临时,“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民不聊生,而当灾难过后,留下来的黄河故道便成了伤痛的纪念碑。 黄河故道基本有三种,一种是荒芜的盐碱地,一种是水草丰美的湿地,还有一种是尚存的河道。象宁远、商丘一部分的黄河故道就属前一类,不过这些故道大多年代久远,以至于许多当地人都不知道在这样的河床上曾经流淌过一条叫作黄河的河流。而大多数黄河故道都属后两者,比如盛产梨子的砀山、山东单县、豫北的湿地、江苏宿迁,黄河夺淮入海后在徐州留下的故道;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境内,还有一条盛产黄河鱼的故道。 1168年至1855年,黄河曾流经砀山近700年。黄河最后一次改道北徙后,在砀山县中北部留下了一条46.6公里的废河道,即现在美丽的黄河故道。黄河故道两边种着大面积的桃树,春天粉色的桃花与黄色的河岸、蓝色的河水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黄河故道水面、湿地和动植物资源丰富,是皖北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基因库。砀山名景“鳌头观海”即在此处。 黄河故道历史悠久,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今开封)留守于滑县西南人为决河遂使河道东夺泗入淮,黄河流经商丘727年,到1855年(清咸丰五年)从铜瓦厢(今兰考县)东坝头处决口北流,才成为黄河故道。如今,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内东西有天沐湖和郑阁湖,中间有万亩国有林场。天沐湖水域面积1万多亩,郑阁湖水域面积1500多亩,平均水深2米。湖面碧水荡漾,湖水清澈见底,湖内鱼翔浅底,湖边芦苇茂盛,成为独特的“北国水乡”,润泽着周围的万亩良田。这里一年四季候鸟栖息,仅目前发现的就有天鹅、丹顶鹤、白鹭、鸿雁、野鸭等数十种。区国有林场主要树种以刺槐、杨树、泡桐为主,兼有多种经济林杂果。由于林木茂密,栖息有金雕、猫头鹰、喜鹊、百灵等各类禽鸟40余种,还有野兔、刺猬、狗獾等10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出没。故道南岸绵延横亘着被誉为“水上长城”的黄河故堤,平均高出堤外15米,是一处名符其实的“悬河”。故堤外是万亩良田,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为主,还有一片片的桃、梨、杏、枣等经济林,道路阡陌,绿树成行,花红果香,林茂粮丰,一派田园风光。沿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还散布着历朝历代遗存下来的几十处人文景观。主要有:我国大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的出生地--蒙城遗址;古黄河边上闻名遐迩的水旱码头--刘口古镇,包括陆陈会馆、山西会馆、南山会馆等,至今,这里还传颂着雍正御景、刘庸赏景、华佗行医、太平天国习武等一串串神奇的传说,使得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国内外旅游界专家赞叹为“古老的水上长城”和“迟到的发现”。
|
转自:http://www.luopan.com/travel/detail/223800L00001435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