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内黄二帝陵 |
[游记]内黄二帝陵 |
2008-05-22 sina.com.cn |
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东距濮阳 15公里,西距安阳90公里,南距新乡110公里,距郑州200公里,位于内黄县东南30公里的三杨庄村西,濮鹤高速从陵前穿过,属人文风景旅游区。 二帝陵,是 4000多年前上古时期“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园。汉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 830)建庙,宋乾德六年( 968)年修,金大定七年( 1167)重修,元代后又多次修葺,历朝历代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因地处黄河古道,豪华的二帝陵因清末宣统年间一场风沙南迁而掩埋于沙丘之中,地面仅存石碑两通。清末逐渐被黄沙湮没。 经1986年初步调查,陵墓计有大殿五间,前有长廊,殿内有明清石碑41通。殿前两侧各有配房三间。大殿后200余米,为陵墓围墙,东西长165米,南北宽66米,呈长方形,为元代砖砌建造。另有不少汉唐建筑遗物,占地300亩以上。 颛顼帝喾陵历史久远,传统祭祀活动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汉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830年)建庙,宋乾德六年(968年)修,金大定七年重修,元代后又多次修葺。建筑宏伟,古朴典雅,碑碣林立,松柏蓊郁,是著名的《滑县志》十二景之一“鲋岭松秋”。历代王朝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如《宋史˙礼志》记载:“洪武四年,谕中书省,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滑祀颛顼、高辛。”等等。此外,群众性祭祀活动历史悠久,至今尤盛。然而,到了清代末期,帝陵被黄沙湮埋,直到1986年,经过清沙,才得以重见天日。颛顼陵和帝喾陵同在一个陵区,同在陵区北端,面积同为3432平方米。颛顼陵在东,帝喾陵在西。经考古发现有御桥、御路、宋井、山门、棂星门、庙院、寝殿、享殿基址和汉建元修陵墓、165块御祭碑碣及纵横其间的甬道,还在殿院两侧清出汉砖路及唐、宋墙基、唐朝柱础,在陵墓前清出仰韶、龙山文化陶片。陵墓四周有护陵墙,颛顼陵南墙上嵌有元、清两面块标志碑,碑中央分别书有盈尺大字“颛顼帝陵”、“颛顼陵”。2002年再度清沙时,在陵墓北边发现汉墓群。2003年清沙,在山门西侧清出数块石碑,山门至祭祀庙院之间清出弧形古残墙,及祭祀庙院能往陵区的数甬道。3月份,帝喾陵护陵墙被发现,镶嵌在护陵前墙的明嘉靖七年的“帝喾陵”标志碑也随之面世。 1986 年,对陵墓区和祭祀区进行清沙,元、明、清历代 165通御祭碑碣展现于世人面前,出土碑碣之多为我国帝陵之首。顺中轴线发现御桥、山门、祭拜大殿、陵冢等主体建筑遗迹,唐至清代建筑基址 12处。景区占地 23.3万平方米,由朝觐祭拜区、碑林区、休闲区、森林公园区组成,建有山门、棂星门、祭拜大殿、东、西配殿、碑廊、井亭等建筑,元、明、清各代数条甬道纵横其间。颛顼陵冢居东,帝喾陵冢居西,两冢并峙,在帝王陵寝中极为罕见。 二帝陵现在已是内黄乃至安阳市、河南省的一处著名旅游景区,内黄县委、县政府还投资兴建了一条旅游专线,方便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但旅游是来这里的人很不在意的一个小章节。旅游重在游览,感悟山之伟岸,水之灵秀,建筑之精美,文化之浑厚。虽然颛顼、帝喾二帝,都是属于历史传说的人物,但是所谓二帝在历代人们的心目中,确被认为是我们华夏民族功德卓著的远祖。而在两位人文始祖安息的二帝陵,我们更多是对他们思想的感悟,与他们灵魂的交融,是对泱泱中华的敬爱,对灿烂文明的膜拜,是传承千年的精神的回荡与永续。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744ca01008p24.html23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