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否另一批游客前来,他又改变了自己的籍贯? 饕餮在橄榄坝 直到今天,我依然无法形容橄榄坝馈赠的心灵感受。 橄榄坝,在泰语中叫做“勐罕”,“罕”表示卷起来。勐罕的地名来自一个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到这里讲经,教徒们用棉布铺在地上,恭请佛祖行走,然后再把布卷起来。 橄榄坝,在泰语中叫做“勐罕”,“罕”表示卷起来。勐罕的地名来自一个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到这里讲经,教徒们用棉布铺在地上,恭请佛祖行走,然后再把布卷起来。 这块被佛祖垂青过的橄榄坝,宛如一颗50多平方公里的巨型青橄榄,澜沧江,则是嵌在它橄榄形边缘的一条华美的缎带。530米的低海拔,赋予它得天独厚的秀美热带风光。假如把西双版纳比作一只绿孔雀,橄榄坝就是孔雀开屏时绚丽多姿的尾羽,所以人们雅称它为“孔雀羽翎”。而“不到橄榄坝,算不得到版纳”之说,也流传得愈加广远。 我想,西双版纳也许把万千宠爱都集于橄榄坝一身了。这里四季满目青翠、花香鸟语、果树飘香、风光旖旎。别致的傣家传统竹楼隐约在椰林深处,身着艳丽筒裙的傣族妇女,肩担竹箩,在寨子与郁郁葱葱的树林之间穿梭,像随风摇曳的凤尾竹一般婀娜多姿,万般风韵。难怪有人说,橄榄坝汇集了澜沧江风情的精华。 在“花果寨”曼听,我跌入了五彩缤纷的水果市场。 面对那些花花绿绿的热带水果,闻着空气中弥散的混合型水果浓香,我不禁眼迷心荡,一时间不知从何处开看。除了香蕉、柚子、椰子、芒果、龙眼、菠萝蜜等少数眼熟的,绝大部分或者似曾相识,或者未曾谋面。似曾相识的,如那些野生水果:野荔枝、山李子、野蒲桃、野柿子、树杨梅、番石榴等等,它们与一些同类的栽培果形状相似,味道也有点相近,但绝对是此果非彼果;至于那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如羊奶果、人心果、蛋黄果、五眼果、三桠果、木乃果、神秘果等等,则果形怪异、色泽诱人。眼前的果市,色彩红黄绿白黑都有,体形圆的扁的腰果形的长条状的,甚至多面体的,看得你瞠目结舌。尝一口,味道有甜、有酸、有异香,也有的无法言喻其滋味。 听说仅野生果类,已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就达五六十种,至于历史传承的,外邦引进的“新生力量”,可就要以百为计数单位了。例如芒果和荔枝,还有甜瓜类,每一类中又分不同品种;其中又分早熟、中熟、晚熟,品种齐全,有机配置……总之,一年365天,不管哪天,西双版纳处处都有香甜可口的水果恭候着你。插队此地的上海知青,曾编了句顺口溜形容水果的丰盈: “头顶香蕉,脚碰菠萝,跌倒抓把花生果。”虽略显夸张,却委实形象生动、诙谐有趣。 我们走着看着,问着尝着,感兴趣的水果就买一个尝尝。此时只恨爹妈给自己少生了眼睛和嘴巴,肚子也容量太小。在一个芒果摊前,我为一只足足半公斤的金红色芒果惊呼,赶紧买来给大家分享,真是色香味俱全! 摊主却说,这算不了什么,还有重一公斤多的巨芒、二三公斤的柚子、巧如玉指的美人指香蕉等果中极品呢,保准叫你们大开眼界。 我惊奇地发现,这里的菠萝不仅个头大得惊人,而且皮面无眼。记得在赣州吃菠萝,一般是剜眼剔皮切成片后,再用淡盐水浸泡一会儿吃,方能除去涩味。这儿却不必多此一举了。削皮就能吃,扑鼻香气熏人欲醉,满口蜜汁甜得嘴巴发粘,我挑了个最小的狼吞虎咽,已经被水果大杂烩撑饱的肚皮,变得更加滚圆。 要离开了。贪心的我,真想每样水果都能捎一点回家。这当然是大大的奢望。只好择其二三,拎上几大袋,恋恋不舍地一步三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