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往事安阳

[游记]往事安阳

2008-05-22    sina.com.cn

往事安阳——晨钟暮鼓何时响

2007-06-13 15:42:50

大中小

晨钟暮鼓何时响

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独有这里藏着一片难得的宁静;尽管四周商铺林立,却无法遮掩它独特的厚重感,虽然是重建的楼阁,但仍然能凸现出城市的古朴典雅。这里就是安阳城的钟楼。
钟楼位于古城北大街中段,东西钟楼巷交会处,和郭朴祠相邻,是一座高台建筑。如今我们见到的钟楼并非古建筑,原来的钟楼已毁于战乱。这座钟楼是安阳市政府于1988年整治老城和开发北大街时按照原有规模在原址上重建的。
老钟楼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当时可是处于古城的重要位置,不仅占据交通要道,而且其所占地势也是城中的最高点。据史料记载,钟楼台高7米以上,上建重檐歇山式楼阁,台下四面均有拱形门洞,可以连通东南西北,方便出行。
当年建造钟楼既是大势所趋,又是个人意志的体现。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经过几代君主的稳固统治,国家逐渐走向强盛,从上到下开始盛行建造高阁楼台,体现太平盛世。各地莫不依照京都的模式大肆修建亭堂殿阁,钟楼就是其中之一。而当时的彰德府知府刘聪既想为当地百姓做些实事,又想凸显自己的政绩,遂建造了这座拥有报时功能的钟楼。

说起这位知府大人,其在任时还是有一些作为的。据《安阳通史》记载,刘聪在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出任彰德府知府,他办事果断,为政廉洁。甫一上任就整顿吏治,使彰德府内的一些不法刁蛮之徒闻之一惊。刘聪不仅主持修建了钟楼,还在漳河上修造了石桥,受到了漳河两岸百姓的广泛拥戴。
刘聪任职彰德府时,正值宦官刘瑾专权。刘瑾在朝内积极培植自己的党羽,并四处派亲信巡查地方,排除异己。据说,刘聪带人修建钟楼时正逢刘瑾的亲信来到彰德府巡查,就有下属劝谏刘聪暂时停工,以免遭受流言飞语。刘聪对刘瑾的恶行素来不齿,闻听此事后更是激起心中的怒气,遂置之不理,依旧按照计划动工修建,并留下了“业已为之,虽被罪不怨”的豪言。
正当大家对此惴惴不安之际,事情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刘瑾不仅没有行文责训刘聪,反而嘉奖一通,欲拉拢刘聪成为自己的党羽,后来还保荐刘聪为佥都御史。其中原因不为所知,大概是因为两人同姓的缘故吧。
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刘瑾被告谋反,明武宗朱厚照一声令下,菜市口斩了刘瑾,并由此牵连广泛,刘瑾的许多党羽或被杀,或被贬。刘聪虽不是刘瑾的亲信,但也未能幸免于难,被剥夺官位,发回原籍为民。
抛开刘聪政治生涯的不幸,我们接着说钟楼。
钟楼建立起来后,确实方便了很多。早晨钟声一响,府官衙吏准时到岗,这钟声就像是如今上班的打卡机一样;老百姓的受益更大,几时几分终于有章可循了。
刘聪主持修建的钟楼大约延续了400多年,可见建筑技艺的精巧。相传每年的农历夏至正午,钟楼四面均无阴影,民国时还有人验证过,确与传说相合。如此构造真乃匪夷所思,可惜如今我们已不得见。
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200多年过去了。期间风吹雨打不计其数,钟楼也略有破损。到了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安阳县的知县彭元一看到钟楼破损得越来越严重,就想重新修缮一番,数次上言州府,都没有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
眼看大厦将倾,彭知县再也顾不上请示报告了,就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部分,组织工匠开始修补。历时数月方才完工,钟楼复又安然无恙。从此,钟楼的历史上又多了一位有功之臣。
为了庆贺修缮钟楼完毕,同时也是向上级表露一下自己的功绩。彭元一请他的上级——彰德府知府卢崧题写了匾额,前题“闻天”,后题“瞻极”,北面长匾为“瞻天尺五”,南面长匾是“声震天中”。这和我们如今见到的四面都是“钟楼”两个大字又有所不同。
据说也是从那时开始,钟楼就不再撞钟了,完全为观瞻所用。如此这般直到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县府响应老百姓的心意,花钱雇人按时按点敲钟。同时又更改了楼上悬挂的两块匾额,一块儿题“唤起民众”,一块儿题“惊醒睡狮”,其内容和当时时事紧密相连,可见当时安阳的主政官员也是意味深长。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县府为了在钟楼平台的四周增建围房,组织人员将楼内的大钟撤除。后来,又在阁楼内设置了民众教育馆,开设讲演室,四周的围房里还展出了自然科学和生理卫生方面的图片。当时的中国正是新思潮、新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民众寻求知识的愿望与日俱增,而普通的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子们的要求,教育馆的开办也算是当年的先河。
教育馆的开办确实是一件好事,对当年正处于混沌状态的老百姓尤其可贵,这从参观的人数可以反映出来,据说鼎盛时期一天的参观者有千人之多。
可惜教育馆并没有长期坚持下来,钟楼的命运再一次陷入了绝境。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日军夺取北平之后沿平汉铁路径直南下,第二年就攻占了安阳。在安阳城内,日军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老百姓东躲西藏,再也没有人到钟楼参观教育馆了,钟楼一天比一天破落。
即便如此,钟楼也没有逃过日军的魔爪。据说,当时在安阳城内有一支日军的机动化部队,全部是摩托车和汽车装备,这支部队在城内横冲直撞。某日,机动化部队的一辆汽车从南向北急速行驶,欲从钟楼的拱门中穿过,不知是驾驶员的技术不行,还是当时喝醉了酒,汽车竟然一头撞到了钟楼上,车毁人亡,还引起了一阵骚乱。
日本人不说是自己的过失,反而怨恨钟楼的存在,竟以钟楼影响交通为名强行拆除,好好的一座明代建筑毁于日本侵略者手中。拆除钟楼的那天,安阳的老百姓莫不叹息,甚至还有些老人偷偷落泪。
新中国建立后,安阳城重新纳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后由于种种原因钟楼始终没有重建。直到1988年春,市政府开始改造北大街时,征求了专家和广大市民的意见,按照老照片的样式,在原址上重新建造了一座钟楼。新钟楼雕甍画栋,角檐翼然,高台重屋,蔚为壮观。台下东南、西北各设一座小门,拾阶而上可至平台。钟楼内悬挂明代的一尊铜钟,重860公斤,系铜掺银而铸。楼内四壁四门,四壁分画安阳八大美景,可使游人领略安阳古代八大景观的优美风光。
站在钟楼之上,古城的繁华景象一望而知。脚下踩着的是历史的台阶,眼前看到的是现代的辉煌,这座既承载着历史又体现了现代的楼台确实不可或缺。
说完钟楼,我们再来聊聊鼓楼。相比钟楼,鼓楼的命运更为悲惨。如今我们还能看到重建的钟楼,可鼓楼连影子都不知到哪里去找。
其实鼓楼比钟楼的历史还要长。据《彰德府志》记载,鼓楼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地址就在老城的中心。当时官府召集工匠筑土为台,周围用青砖垒砌,台高约10米。高台之上建有三间重楼,明柱林立,楼外四面环绕走廊。高台下有拱形门洞,连通南北大街。
中国鼓楼的修筑历史可以上溯至南北朝时期。史料记载,北魏时兖州刺史李崇为了防范盗贼,命令辖区内的各个村庄设置鼓楼,安排人员轮流值班,一旦发现盗贼就击鼓报警,鼓声响彻百里,防范盗贼十分有效,一时间各地乡村纷纷仿效。那时鼓楼的作用也仅限于此。
到了明朝,各个城市也开始修建鼓楼,除了防盗之外,有些是为了观瞻,城中多了一处景观;有些是为了颂扬太平盛世,展示自己的政绩。
安阳城中的鼓楼又有些不同,当时楼内置有计量时间的滴漏铜鼓,是为了报时所用,并以此命名为鼓楼。
明弘治年间,上文中提到的那位知府刘聪在建钟楼的同时,对鼓楼进行了复修。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安阳县知县彭元一在修完钟楼后,又对鼓楼进行了扩建。领着工匠不仅将楼台增高,台基加宽加长,还在楼台周围建了雉堞。阁楼则扩建为面阔5间,进深3间,有三重飞檐挑角斗拱的高大楼宇,而且楼内前后设门。
扩建完之后,彭元一照例邀请了彰德府知府卢崧。看来这位卢知府对自己的手笔也是颇为自负,依旧留下了墨宝。前面所题的匾额是“邺镇”,后面的是“洹光”,向南的长匾上是“式是南邦”。
彭知县还特地在鼓楼里安放了一架大鼓,平时用以报时,遇到地方大事,就会敲起大鼓,召集当地百姓商议一番。
此后在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和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又进行了两次修缮。民国初年,鼓楼已不再具有报时作用了,渐渐成了市民休闲的地方。
直奉战争爆发后,战火殃及池鱼,鼓楼遭到严重破坏。1928年,冯玉祥驻军安阳,曾有人提议修建鼓楼,当时资金匮乏,不得已将文庙中的10余棵柏树标价拍卖,筹得若干资金,才得以修缮鼓楼。
当年10月,又将鼓楼改为中山图书馆,成为安阳城内著名的读书阅报之地。图书馆楼上楼下两层共16间房,藏有古今图书1万余册,报刊数十种,据说还有《四库全书》、《大藏经》等珍贵典籍。1931年,在鼓楼上的西北隅设置铜钟,用以报时,在西南隅树起一通纪念碑。
如今,我们都说文物价值连城,鼓楼还真的明码标过价。中原大战后,军阀石友三驻军安阳。为了筹措军饷,石友三竟将鼓楼标价两万块大洋卖给了蒋村马丕瑶的儿子马三。事实上,鼓楼一天也没有姓马,仍然是老百姓娱乐的场所。
1935年端午节前夜,正当大家包粽子准备过节时,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虽然附近居民尽力扑救,但火势实在太大。面对熊熊大火,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鼓楼被一点点吞噬。整整两天两夜,大火才逐渐熄灭。原本威严的鼓楼仅剩下了一座高台,已有500多年历史的鼓楼就这么烟消云散,最为可惜的是楼内收藏的上万本图书也化为灰烬。至于失火原因有的说是电线走火,有的说是盗书灭迹,其中实情如何至今仍是一个谜。
当时鼓楼是安阳文化人的聚集地。楼毁之后就有人号召捐款修复鼓楼,许多人纷纷响应,积极出资,可惜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修复鼓楼的事不得不停了下来,这一停直到今天也没有重建。
又过了十多年,楼台逐渐风化,成了危险建筑。1956年,市政府将其拆除,原地辟为广场,附近老百姓就把这片广场称为鼓楼广场。如今,鼓楼广场已没有任何鼓楼的痕迹,倒是在西北角上的一座影院还以鼓楼为名,算是留有一丝鼓楼的余香,可惜影院也已破落不堪,停业多年。(刘云鹏)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6170801000a12.html31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