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日――安阳殷墟“后申遗时代”的第一次大考 2006-09-16 16:26:26 大中小 2006年10月1日安阳殷墟“后申遗时代”的第一次大考 作者:庭恺 2006年7月13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立陶宛首都威尔纽斯召开的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传来消息:安阳殷墟“申遗”成功!在安阳殷墟的时空坐标上,“2006年7月13日”无疑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时间节点,如果我们把2006年7月13日之前,称为安阳人民为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努力奋斗的激情岁月,那么2006年7月13日之后,安阳殷墟就成为了世界的殷墟,安阳殷墟就从此进入了殷墟保护历史上的“后申遗时代”。 2006年7月16日,为庆祝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安阳市人民政府宣布从即日起安阳殷墟免费开放一个月。 2006年7月20日,安阳殷墟免费开放的第5天,殷墟日游客接待量迅速暴涨到日均5万余人;随后,为缓解免费开放给殷墟造成的巨大压力,安阳市区内的文峰塔、袁林等景点同时免费开放或实行一元门票;紧接着,为尽快的疏散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游客,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和殷墟王陵遗址、文峰塔、袁林等景点之间开通免费公交。 2006年7月16日,《东方今报》讯:殷墟免费开放一个月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6.5万余人。 当我们还在为过去的一个月的紧张和忙碌而气喘吁吁时,另一个将会让我们更加忙碌的大考――2006年10月1日,已经在不远处等待我们了。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我们紧张而忙碌着接待的大多是我们的父老乡亲,或者是周边兄弟地市的近邻,这样的比例应该占到接待总量的80以上。从现代旅游的五要素“吃、住、行、购、娱”来讲,这些“游客”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游客,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进行“吃、住、行、购、娱”的基本消费。相比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大考而言,过去的“一月免费游”只能算是一次“单元测试”。 我们难以想像: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长假”中每天都有5万以上的来自伟大祖国五湖四海的广大游客兄弟云集安阳殷墟,全面的从“吃、住、行、购、娱”五个方面来考验我们时,我们是否还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远朋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从安阳的城市功能定位来讲,我们并非传统的旅游强市,甚至称不上旅游型城市,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从安阳市现有的“吃、住、行、购、娱”的任何一类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来看,我们都难以应对国庆长假期间即将汹涌而来的游客大军。更何况自1999年实行第一个黄金周长假以来,经过10多个黄金周的历练,广大游客已经对国内的重要旅游景点(特别是文化遗产类的重点旅游景点)完成了一次地毯式的围歼,并且在一次次的大规模“黄金周旅游征战”中历练的“英勇而善战”,自助游、自驾游、生态游、自由团等新的出游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吃要健康、住要舒适、行要安全、购要特色、娱要参与”已经成为“旅游五要素”新的基本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