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河南安阳游记—尖兵中原行之安阳袁林—同程旅游博客 |
[游记]河南安阳游记—尖兵中原行之安阳袁林—同程旅游博客 |
2007-07-16 17u.com |
袁林——袁世凯墓 袁林与殷墟很近,结束殷墟的参观后,打车起步价就到袁林了。袁林是袁世凯的墓地,但我实在弄不明白,为什么不叫袁陵呢?(同样辽宁抚顺有一座元帅林是张作霖的墓)如果说“陵”是帝王坟墓的专用字,老袁好歹也做过几十天皇帝呀!莫非是这个“林”字是代表有身份地位的人的墓葬?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找到答案。现在的墓区被住宅区包围着,如果不是出租车送,估计我是找不到的。 进景点后发现,我的参观起点并不是在整个墓区的顶端,而是在金水桥和牌坊之间。按照中国古代墓葬的一贯模式,主人死后基本要按照生前居住的形式来建造身后的住宅——墓地。墓地的沿中轴从前到后是照壁、金水桥、牌楼、石像生、碑楼、享堂和墓穴。袁林也一样。金水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下的水已经干涸,浅浅的河床中的泥土离桥洞很近。也许是附近的居民认为河床中的土质肥沃,所以种满了麦子。走上桥面南望,远处是一条长长的用来给墓地抵挡不良风和气的风水墙——照壁。远远望着,照壁似乎有些斑驳,听说是当年日本兵将照壁当作了练枪靶子造成的结果。从桥到照壁的路很不好走(在修),因此放弃了过去仔细看看的念头,转身向牌坊走去。 (金水桥) 一条铁栅栏立在牌坊前,要进铁栅栏之内参观就要付费了。付费不要紧,但恰恰是这条铁栅栏将牌坊的韵味完全破坏,照相者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将这条栅栏躲避掉。这座六柱五间的高大石牌坊立在月台上,显得颇有气势。仔细看这六根方形的柱子上有两处有意思的地方,一是还能隐约看到当年用黄漆书写的“坚决贯彻毛泽东思想”等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革命标语。也幸亏毛主席当年“要把袁林保护起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的一句话,才免除了袁林在文革被毁的危险。相比被毁,柱上的黄漆标语就不算什么啦,毕竟文革中被毁的古迹多得数不胜数。这牌坊的柱子象是水泥制品,不明白这座牌楼是毁了重建的还是就是用水泥建的?后来查了资料才明白,这座牌楼也是中国陵墓史上的特例了,真是用水泥钢筋建的,水泥居然还是从日本进口的。可谁能想到若干年后,就是那日本人,竟然在这个墓地大动干戈。整座牌楼最传神的不是柱子、也不是绿琉璃的坊楼和雕刻,却是高高立在柱头的那六尊望天吼兽,似乎在向上天宣诉着什么。 (牌坊) 牌楼后的甬道两边分立着两排一对望柱和两排石像生。这两排仪仗向世人显示着墓主人显赫的身份。不知是建墓时间紧迫还是资金不足或是级别不够甚至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些石像生和望柱都很小,比之我见过的明孝陵、清东陵等帝王陵墓中的都要小上很多。打头的一对六角形望柱,望柱周身饰以云纹,用以指引墓主升天的通路。 (望柱) 望柱后面的石像生也是袁林的一大看点。这些石像生简直是写实与夸张、奔放与内敛、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综合体,看上去却又不起冲突,实在是难得的紧啊。石马的头和身体写实,腿脚粗的比例失调,却看上去顺眼;写实的雄狮完全是一派西方的风格,却坐落在中式的须弥座上;文臣武将是按照中国画中人物的通常形象来制作的,头和躯干不成比例,却不显突兀。最有意思的是武将形象,竟然是按照当时北洋军阀的装扮来雕刻的。有些遗憾的是武将脸上的受损部分使用的填补原料是水泥,看上去就像是贴了一块狗皮膏药,想当难看,严重违反古迹修复中的修旧如旧原则。还有一点遗憾的是,石像生的后部不应该有东西的,但是现在,西面有一堵围墙,东面是一排陈旧的房屋。使整个通向碑楼的甬道看上去很挤,与整个墓区的建筑物造成了强烈的排斥感,令人感观不适。 (武将石像生) (狮子石像生) 碑楼和传统帝王陵墓相似,是一座歇山顶的红墙方形建筑。顾名思义碑楼就是放置那块巨大的表明墓主身份的墓碑的,碑楼的作用就是为这块墓碑挡风遮雨。碑楼伏卧着一座巨大的赑屃石雕,赑屃背着一巨大的刻有徐世昌手书“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的墓碑。看着这个碑文,想想当年的袁世凯,从一介布衣一步步攀上总理大臣高位,又转而变成大总统,确实是一个及其不简单的人物。如果他从此引导中国走向共和、步入民主,那么他肯定会载入青史成为中华人民的大功臣。可是往往就是棋走昏招,也许是这位袁公野心实在太大了,亦或许是他认为让中华人民走向民主后对他本身的制约太大,就把正准备逐步驶上民主轨道的中国一下子拖回专制的封建洪宪王朝,一生几起几落的袁世凯最终也没有在墓碑上留下皇帝的名号,却在后世留下了窃国大盗的恶名。也许这八十多天的洪宪朝就是对这位窃国者的最大讽刺吧。 (碑楼) (墓碑) 碑楼后面就是大门,大门是一座绿琉璃的歇山顶建筑,门上同样装有大大的涂有金漆的木钉(应该是铜钉),横七排纵七列,也许这就表示出墓主并不是一个大家公认的皇帝吧。正对大门的享殿和左右为配殿,组成了一个大大的院落。院落中甬道两边都是密密的绿化,令这座墓园显得有些生机。这座享殿叫景仁堂,是一座九立柱七开间的建筑,梁架上会有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看上去相当雄伟。从前这里是祭祀袁世凯的地方,如今这里是安阳殷墟出土文物介绍陈列馆(比之殷墟的地下陈列馆,这里的展示陈列可逊色太多太多了)。两边的配殿则是袁世凯的介绍资料陈列。 (享殿) 如果说这些建筑是仿造清帝陵墓格局建造,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话,那么后部这座仿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修成的坟茔则具有鲜明的西方色彩了。罗马柱、铁铸门、青石砌成的坟丘,都与前部建筑形成了对比。铁门的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十二章纹徽章,强调着墓主人身前的尊贵身份。坟前是石刻的供桌,桌上的五供中的两个宝瓶已毁,现在用水泥补做了放在原位。坟丘也很有特色,下部是砖石砌成,层层堆叠,墓周围均分排列着十二尊使用写实手法雕刻的石狮,顶部同样是用泥作为封土。据说这座墓没有地宫,而是直接在平地上建墓室,只是墓室外使用了钢筋混凝土作加固。 (墓园) (供桌) (坟茔) 资料显示,安葬安阳的洹水边是当年袁世凯遗愿。他死后政府拨款五十万元,但是经费远远不够。督办田文烈(当年袁世凯在朝鲜时的文案)向各方求援,靠着他当年的老部下老同事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张作霖、曹汝霖等各界人士的捐款才得以建成(总耗资约七十五万)。 世事变迁,一代枭雄的墓穴早已被盗。他窃国大盗的名号被作为反面教材写进了历史,他的墓区也被作为了反面教材警示着一代代的后人。抛开这位墓主人的生平是非,这个景点、这座中西合璧的墓园倒确实是一处访古览胜的好去处。 (铁门上的徽章) |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73414.html51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