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版纳游记-----布朗族 |
[游记]版纳游记-----布朗族 |
2008-06-27 sina.com.cn |
自古以来,布朗族人民就与汉、傣、伉、拉枯等民族和睦相处,为共同开发和捍卫祖国边疆作出了贡献。19世纪中叶,布朗族人民参加了边疆各族人民反对英、法帝国主义侵略云南边疆的爱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布朗人民曾与汉、傣、哈尼、拉祜等民族人民一道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军。 布朗族村寨一般分布于海拔1500~2300米左右的山腰地带,住房为干栏式房顶双斜竹楼,以草排覆盖。分上下两层,楼上,剖竹铺设楼板,前有凉台,室内中置火塘,为住宿、聚食、待客之所。楼下关牲畜,放置大型生产劳动工具。布朗族男子着黑对襟长袖衫,宽短裤,白包头,黑巾。男子有文身习俗,在四肢、胸、腹部都刺染有各种花纹。妇女着两衽黑色窄袖紧身衣,双襟于胸前交合,左腋下双带打结,下着黑筒裙,白布缠腿,头包青布,发髦多银饰,下垂肩,喜戴银手锡、耳塞,配以诸色彩线。男女都有抽烟和嚼烟的习惯,男子抽短烟斗,专选择味辣、刺激性较强的烟叶。妇女烟斗较长,一般用一尺余烟杆,选择的烟叶味淡,少刺激。男女嚼烟时用“割该”树皮、石灰和草烟混合放在口中细嚼,可以保护牙齿和防止口臭。 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谈恋爱有一种独特方式,叫“赠白花”。就是男女青年在平时的交往中,若小伙子看中了姑娘,便采一束白桂花,托自己的姐妹或较好的朋友将花送给女方,姑娘如果有意,就会说“请来玩吧!”。入夜,小伙子吹着葫芦丝登楼探访,家中其他人也有意回避,让出火塘,由一对情人在火塘边娓娓交谈。你有情我有意,定下终身后,姑娘就在发髦上用心上人送来的白桂花绕成圈,表示已有心上人了。历史上,布朗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氏族外婚制,恋爱、离婚均自由。勐海山区的布朗族盛行随妻居住3年的习俗,期满再举行一次婚礼;然后携妻带子回夫家。 布朗人有的信鬼神,崇拜祖先,有的崇信小乘佛教。丧葬习俗各地大致相同,人死后用竹、木做一棺材,将死者装棺,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3日内出殡,进入坟地,将死尸葬入土,并将棺材就地砸碎,一起 填入土坑,不垒坟。在公共墓地按年龄排墓坑。老年人葬在高处,中年人在半坡;青少年在下部。80岁以上者行火葬。居住在山区的布朗族耕作以种旱谷为主,其次是包谷、红薯、黄豆、豌豆之类,有的地区也种水稻,以十食为主。布朗人喜吃酸笋、酸菜、酸肉之类的酸性食物,有的地区家家都会自制水酒。在以山地农业为主的布朗山上,经济作物有茶叶、棉花、紫胶等等。布朗山茶叶是制作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主要原料,布朗族人民喜爱喝茶,也善于种茶。在富饶美丽的布朗山上,生长着一片片古老茶林,春天,当高大茁壮的茶树抽出嫩芽时,布朗采茶能手便爬上四五米高的茶树采撷鲜茶叶,采下春茶后,放在竹德笆上揉搓,晒干后,便制成散茶,也叫大叶子茶。还有一种颇具民族特色的“竹筒茶”,其制作工艺独特,可储存数年而不变味,品之香味浓郁。布朗妇女还喜好将茶叶制成酸茶;供自己家人享用,平时喜欢把酸茶放在口中嚼细咽下,以帮助消化和解渴。在布朗族居住的布朗山和西双版纳西部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各种林木,盛产三七、萝芙木等名贵药材,以及可供提炼高级香料的香茅草。地下蕴藏着铜、铁、硫磺、水晶等矿藏。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39b0201008a87.html2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