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开封府印象 |
[游记]开封府印象 |
2007-11-20 17u.com |
开封府印象 ――--府衙文化点滴 旅游是一项文化体育活动,健康的旅游有益于身心健康和提高文化素质;反之,将劳民伤财和降低文化素质。 10月16日,驱车4小时来到曾有七朝古都(汴梁)的河南省开封市。当地导游在接团后,向我们介绍沿路市容及古都历史,其中“……这片地方城摞城,文物都在地下, 4米以下,有明代遗迹;8米以下,有宋代东京遗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啊,沧桑巨变,除屈指可数可见的残存遗迹外,今人是难以想像到古地、古人的真实状况的,也只能借助考古及古籍文献资料用现代思维模式去推断、模拟吧! 下午,开始游览第一个景点――开封府。 开封府建筑物并不属于文物古迹,而只是21世纪初现代人的带有“名人搭台、经济唱戏”商业炒作性质的仿古建筑群景区。 该景区自2001年始建,2003年竣工,占地53亩,建筑面积1.36万多平方米。耗资近7000万元。官方报道2005年游客已递增达80万人。今年门票35元/人。这一景观虽比山西平遥真实古城景区富丽堂皇,但更多的是商业旅游气氛,是没有文物历史价值的! 1000多年前的真实开封府(南衙)面貌没有留下任何遗迹。据导游说,该建筑是根据《东京梦华录》修建;据网络资料,是根据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的建筑理论由现代人重新构思建造。据我所查,二部古籍并没有针对南衙作过具体描述。 准确说,该建筑群是宋代府衙文化博物馆,它集宋代建筑风格、执政体制、人物传记、民间传说于一体,能使游客增加历史知识和欣赏古建筑风格,但要注意避免由于导游忽悠而产生曲解历史的副作用。 请随我去参观考察吧―― 一、府外景观 图1“承流” “宣化”二牌楼 图2“奉诏”和“颁春”二亭 图3 包公湖 图1、“承流” “宣化”二牌楼 --开封府府门广场两侧东西各有一座过街牌坊,东边牌坊上书“承流”,寓意开封府的一切政务都要秉承朝旨办事;西边牌坊上书“宣化”,寓意开封府要秉承朝廷的旨意教化百姓,是开封府的政务所在。 图2“奉诏”和“颁春”二亭--开封府坐北朝南,府门前东西两边分别有“奉诏”和“颁春”二亭。东边的“奉诏”亭,是开封府行接受朝廷命令礼节的地方。西边的“颁春”亭一带,是官府举行隆重而又热烈的“立春”迎春活动的地方。立春的前一天,开封府要进献春牛于宫中供打春之用,开封县和祥符县,要置春牛于府衙前两边,供府僚举行鞭春活动之用。所谓“鞭春”、“打春”活动,其实就是在竹竿扎上五彩丝线或纸花,做成彩鞭来鞭打春牛,一则告示百姓春耕,劝农民劳作;二则祈求风调雨顺。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信仰中,牛是掌握雨水的水神,所以,鞭打春牛又有祈求春牛保佑五谷丰登的含义。 图3、包公湖 http://you.video.sina.com.cn/b/6153746-1287950852.html# 图4 獬豸图影壁 开封府正门外的大街另一侧、包公湖北岸边,正对着大门,有一方青石浮雕照壁(据古代传说,小鬼和煞气只会走直路,门前设照壁就可阻挡小鬼和煞气进入,以保平安。其实,照壁就是一面跨度不大、屋檐很浅的墙,又叫影壁墙。照壁,可以说是中国人委婉含蓄性格在建筑学上的一种表现。当然,照壁最重要的作用还是遮挡行人的视线,避免大门内被一览无余。) 府外景观剖析 原府衙位置不一定在这个位置,是在湖下面还是在湖西岸,还处于考古挖掘和学术探讨中,幸好包公祠的位置可以比照。 北宋时期,汴梁是京都,大内就在附近建造,下层官员的办公处所格调可不敢超越皇宫啊!古籍文献对大内的描述是很详尽的。 原府前布局设计仅是今人的推测想像而已。在《东京梦华录》中对大内、城墙、民俗描写较多,几乎不涉及南衙。但一些民间活动场面还是能有真实记载依据的。至于异兽影壁,不知原府前有此影壁的依据何在?创意作者也不得而知,估计是今人。其位置明显是假的,创意与出土文物所载形象也不同。但有关“獬豸”的知识还是很有趣的。 近代开封市内及市郊水系有黄汴河、惠济河、广济河、利汴河“四河”与龙亭湖、包公湖、潘家湖、杨家湖、铁塔湖、阳光湖“五湖”,而宋代汴梁城内、外水系情况及变迁仍处于地质地理范畴内的学术探讨阶段,但可以确定“坑”一定是宋代以后形成的。这里的变古代无水为现代有水,就如同“水泊梁山”景区是变古代有水为现代无水的道理一样。 包公湖的传说故事也很有趣,但传说毕竟是传说,可不要当真啊! 景区亮点――“獬豸图” 以下为从网上收集的“獬豸”形象出土文物: (待续)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09047.html31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