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清明上河园记 |
[游记]游清明上河园记 |
2008-05-22 sina.com.cn |
刚一进大门,便听见盘鼓震天价地响,盘鼓是开封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没有安塞腰鼓之出名,但在中原,还是颇有名头的,盘鼓队员中有男有女,一身宋人的打扮,即使是女子,也都虎背熊腰,显出中原人民的英气和茁壮。看过了盘鼓,然后就开始欣赏江泽民同志来此地后与工作人员所留下的合影,之后就沿着碎石铺就的小路去观高跷等民俗文化的表演。游人太多,好不容易才挤出一道缝隙进到前面,踩高跷者一色的瘦子,他们的动作很是麻利,还故意表演了几个惊险动作,引来了观众的啧啧声,我们也跟着拍掌祝贺。 清明上河圆养了很多的马,因此设了一个跑马场,包公迎宾,马队巡城,还有其他耳熟能详的宋代故事中都要派上用场。说是跑马场,其实还有许多牛搀杂其间,因为这里还有许多牛车的来回穿梭。有勇敢者在管马者的帮助下,还可以在场内春风得意一回。在跑马场和高跷表演场地之间,是一个较大的水池,中间停靠了一艘木船,看其样式,就知是仿宋的作品。船上停留了许多鸽子,在四周飞来飞去,有许多小游客正在那里喂食,洁白的鸽子在空中翩翩起舞,是留影的好背景,它们的羽毛也将五月清新的空气扇动,像是洁白的双手,将季节的温柔接住。 从跑马场折回来,走向向南的道路,便来到了大名鼎鼎的虹桥上方,张择端的画卷中,虹桥占据了非常显要的位置。高高的虹桥,御风架月,桥身光滑如斯,站在上方,与龙亭的城楼遥遥相对,辛稼轩说,休去倚危栏,说的是高处易起思古之幽情,而幽情的地方必有暗恨,李白的诗中有晋代衣冠成古丘句,站在虹桥的上端,想想当年大宋的繁华,而如今零落成泥,已深埋在地下十几米处,不免多了几分唏嘘。桥的下方,婉转的是挖就的人工河,河上停着一些仿宋的木船,船头皆书大宋客船的字号。 虹桥往南,刚下桥头,又一节目吸引了我们,内容是武松路救兄嫂,虽然都是群众演员表演,倒也逼真传神,杏花楼上,一群恶少围着潘金莲撒泼,其调笑大方的内容招来了游人的哄笑,这时武松拍马赶到,经过几个武打回合,将领头恶少踢下楼去,武打动作虽比起电影中经过剪辑的内容差了很多,却很是粗朴。本来,在《清明上河园》的画卷中是没有此内容,何况其间时间也有错落,不过仿照深圳锦绣中华的思路,经营者也将一些发生在宋代家喻户晓的故事搬到这里来,集中展示。 从桥头往西,就到了民俗绝活表演的地方,飞刀、火圈还有其他,别有一番精彩绝伦之处,然后折而往北,在一个十字路口,是梁山英雄劫法场的地方。各个节目之间有时间的间隔,如果把握的很好,可以逐次观看,所以我们是这方登场后,就赶到下一个地方去。劫法场之前,中间的空地被绳子围住,观众就在线以外等待,这时就在我身边,恰看见李逵的扮演者和他手中的巨型板斧,演李逵的自然是一凶悍的大汉,满脸的胡子根根直立,须眉横张,确实一卤莽汉子,他手中的斧头我用手去摸了摸,原来是木头所制,板斧的模样确实夸张,有单人课桌大小,非常好玩。劫的时候也有打斗动作,救了宋江后兄弟相见的时候,有人还留下了眼泪,群众演员能做到这一步,确实让人感动。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4195801000abr.html38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