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标签: 查看博客相关的最好的地区详细介绍:  查看博客相关的最好的景点详细介绍: 大相国寺:曾经的皇家寺 开封的大相国寺可能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寺院了。它的知名和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对开封大相国寺的描写,以及草莽英雄鲁智深在此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密不可分。今天的大相国寺内还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雕塑,许多游客都会在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像前拍照,似乎鲁智深是大相国寺的第一符号。 其实,大相国寺还有许多震撼人心的地方。据说,这地方原为战国魏公子无忌——信陵君的宅院。史书记载,唐代,日本高僧空海来华学习佛法,曾寄居大相国寺,后来创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 在国内,有这样历史的佛教寺院并不多。我想,仅仅有信陵君、片假名这样的人物和文化渊源,大相国寺就足以让每一个游览者感慨半天了。 今天的大相国寺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包围了,这里大概是开封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了。大相国寺也可以说是闹中取静了。 开封是“七朝古都”,曾是“富丽甲天下”,民间也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这是元代陈孚笔下的大相国寺。今天的大相国寺依然气宇非凡,声名显赫,与众不同。 大相国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原名建国寺。传说中,原为战国魏公子无忌——信陵君的宅院。后寺院毁于战火。唐长安元年(701年),僧人慧云来到开封,托辞此处有灵气,即募化款项,购地建寺。动工时挖出了北齐建国寺的旧牌子,故仍名建国寺,唐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为了纪念他由相王即位当皇帝,遂钦赐建国寺更名为“相国寺”,并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匾额。 唐宋两代是相国寺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北宋时期,因受皇帝崇奉,相国寺地位日益隆高,屡有增修,宋太宗、真宗都曾出资对大相国寺进行大修,相国寺终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据记载,鼎盛时期全寺占地540余亩,辖64个禅院、律院,养僧1000余人,其建筑之辉煌瑰丽,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称。 北宋时,各个帝王都多次巡幸相国寺。帝王生日时,文武百官要到寺内设道场祝寿,重大节日,祈祷活动也多在寺内举行,新科进士题名刻石于相国寺为北宋惯例。寺院著名的和尚都获得过皇帝钦赐的封号的荣誉。所以相国寺又称“皇家寺”。 北宋灭亡后,相国寺遭到了严重破坏,以后各代屡加重修,时盛时衰。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大相国寺在一次人为的黄河决口中被大水淹没。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皇帝下诏两次重修,弘历皇帝亲题“敕建相国寺”匾额。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决口,大相国寺再遭厄运,损毁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依循古制,几度维修,宝刹重光,再现辉煌。现在相国寺占地30亩,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殿宇古迹。主要建筑都是清代遗物,布局严谨,殿宇崇丽,高大宽敞,巍峨壮观,依然不愧为久负盛名的古寺宝刹。 相国寺的钟楼中悬挂的铜钟是清乾隆年间的遗物,重达5吨,高2.23米,口径1.81米,上铸“法轮常转,皇图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辉 ”十六个大字。据说,钟声响亮优美,尤其是秋冬霜天叩击,声音清越,能响彻开封全城,“相国霜钟”就成了汴京八景之一。 重檐复宇的大雄宝殿是相国寺的主殿,气势恢宏,被誉为 “中原第一殿”。殿高约为13米,周围及月台俱白石栏杆,上镂狮子,刻工精巧。殿内供奉三世佛。我进入大雄宝殿时,僧人们正在做法事,一些游客也在跟着膜拜,气氛很是庄严。 相国寺的罗汉殿是最值得细看的,因其为八角造型,因而俗称“八角琉璃殿”。该殿的独特造型,在中国佛教寺院中独一无二。附檐周围游廊环绕,殿中一院,有八角亭耸立。游廊四周塑有 “释迦牟尼讲经会” 的大型佛雕,众佛、菩萨、四大天王、罗汉、高低胖瘦,姿态各异,告型生动。八角亭中站立一尊7米多高的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立像是乾隆年间公元1736——1785年),由一名民间无名艺人历时50多年,用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状小手三至四层,每只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间俗称 “千眼千手佛”,为观音菩萨三十三变相之一。此造像不仅材料珍贵,雕工更是精巧,可谓鬼斧神工,是相国寺镇寺之宝。 罗汉殿曾遭水患陷于泥沙,清代乾隆三十一年重修,1980年6月至1981年5月,当地采用撬升技术,成功地将此殿整体提升1.67米,在古建筑修缮技术中取得重大突破,这项成果还荣获国家和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相国寺的最后一座高大二层建筑为藏经楼,是相国寺保存历代佛经的地方。楼中的佛龛中端放一尊盈盈含笑的释迦牟屁白玉佛,是海外华侨所赠,雕刻精美,材料珍贵,堪称一品。 藏经楼西侧是大师堂。堂内安放的铜像是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空海大师像。空海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35年,在世61年。他31岁那年入唐求法,其间曾到相国寺拜方丈为师,学习佛法。回日本后,他在弘扬佛法的同时,创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为了纪念历史上的这段中日交流佳话,1992年日本友人捐资铸造了空海铜像,并于寺中修建大师堂供奉。 唐宋时,大相国寺一直是中外佛教交流的重要场所。到了宋代,每逢海外僧侣来华,皇帝多诏令大相国寺接待;四方使节抵汴,必定入寺巡礼观光。宋神宗时,日僧成寻曾率第子前来巡拜。日本佛教界出于对大相国寺的钦慕,在京都也建了相国寺。 梵音远播,一座寺院记录的是一段历史、一段文化。 今天,大相国寺虽然身处闹市,但古老的寺院在灿烂的灯火辉映下,更充盈着国泰民安的祥和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