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亭是开封的骄傲,龙亭是开封人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殿堂,尽管稍具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今天巍峨辉煌的龙亭和让开封最为显赫荣耀的大宋朝毫无关系。 让时光倒流到1994年。这年夏季开封连降大雨,7月15日凌晨,“轰隆”一声闷响惊动了整个开封:龙亭大殿的后墙在被雨水浸泡多日之后,终于不堪重负,垮塌了!支撑大殿后墙的6根柱子4根倒下,两根悬空,重达470吨的殿顶开始倾斜…… “看到倾斜的龙亭?熏开封人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一听说修龙亭资金困难,没有人号召,大家都是自愿去捐款的!”在时过9年之后,从车站拉着记者去龙亭公园的出租车司机提起往事仍然颇为激动。 记者后来采访得知,当年有不少老开封看不到熟悉的龙亭大殿之后竟然痛哭流涕,纷纷捐款。重修龙亭不能损害龙亭的文物价值,最后重新屹立的龙亭大殿平面位置及标高和原来的误差不超过0.5厘米,所用构件90%是原来的,而这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在100天之内便告完成,创造了罕见的开封速度! “开封不能没有龙亭!”这是当年最有号召力的一句口号,也是开封人的心声。事实上,龙亭这块宝地也的确不同寻常,它本来就是“龙庭”。 “王气重,龙脉长。”14岁就到龙亭公园上班、和龙亭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原开封市园林处副处长张玉发用这六个字来形容他脚下的这片土地。 龙亭的发迹始于公元前364年。这一年,魏惠王作出了一个对于日后的七朝古都开封无比重大的决定———将魏国国都由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迁到大梁,并大兴土木。 现在的龙亭一带,幸运地被魏惠王大手一挥圈在了城内。大梁城比今天的开封城还大一点,龙亭基本上处于城的中心位置。那么这里当时是什么所在呢?它可能是繁华的街市,果真如此,两千多年前师旷、商鞅、孟子、信陵君等当在此漫步过吧。它更可能是魏惠王的宫城。明人高启有诗曰:“魏王此地昔为都,宫阙中天碧云起。” 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举兵伐魏,秦将王贲率大军将大梁城围了个密不透风。魏国军民拼死抵抗三个月之久,王贲一怒之下引鸿沟之水灌城,于是大梁城一朝被毁,永远消失在了历史的阴影里,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无法触摸它。 此后的千余年间,开封由国都降为浚仪县,又由县升为郡治、州治,但始终和显赫无关。 公元781年,唐朝的汴宋军节度使李勉将衙署从宋州(今商丘)迁到了水陆交通便利、地位日渐重要的汴州,随之而来的当然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李勉一眼看中了今天的龙亭一带,没过多久,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节度使衙城便在此拔地而起。 李勉没有想到,后人也没有想到,他这一“偶然”决定造就了中国城建史上的一个奇迹:开封城的中轴线,在以后的1200多年中竟然没有丝毫移动;中轴线北端的这块风水宝地龙亭,始终是开封城最为显赫的地方。 开封的王气随着904年朱温对汴州城的又一次大规模扩建开始升腾。本是黄巢起义军大将的朱温在投降朝廷之后割据一方,逐渐做起了皇帝梦。终于,907年,他逼迫唐朝小皇帝禅让,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面南称帝。汴州也升为开封府,定为后梁国都。这是开封首次以“开封”名世。新改建的皇宫被命名为建昌宫,这是龙亭一带首次作为皇宫见诸历史。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从朱温开始,中国便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割据时期,开封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的都城,龙亭一带的宫阙理所当然地成为皇家禁地。 历史终于翻到了公元960年这一页。这一年,后周皇帝柴荣最为信任的大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将即位不到一年的柴荣的儿子赶下皇帝宝座,黄袍加身,大宋开国! 和历代开国皇帝一样,赵匡胤也要好好“装修”一下自己的家,而这一“装修”便整出了一个“富丽天下无”的东京城。在今天龙亭公园的陈列室里,安放着复原的东京皇城模型。尽管只是模型,其豪华堂皇、气势雄浑仍然夺人心魄。 史载,北宋东京皇城周长5里,其正门宣德门红墙朱户、飞檐翘角,正殿大庆殿“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到了1113年,风流皇帝宋徽宗赵佶嫌皇城太小,就将皇城北墙外的兵营、寺院、作坊全部拆迁,建了一个几乎和原来的皇宫一般大的新宫延福宫。但宋徽宗仍不满足,又将延福宫向北扩展,直达他登基前的住所龙德宫。宋徽宗在1117年又下令在皇城的东北方向修建皇家园林艮岳,这一劳民伤财的巨大工程花费了5年时间,它是我国园林建筑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艮岳周长40余里,其中有峰峦岩谷和池沼岛屿,还点缀着楼台亭榭和四方花竹奇石,养殖有各种珍禽异兽。艮岳所用山石全部取自太湖沿岸。 这时的龙亭一带不但是全国的中心,而且也是世界上最为显赫的所在。今日北京故宫不可谓不豪华,然而众多历史学家都承认它在相当程度上借鉴了北宋大内的格局和风格。 物极必反,繁华似梦。在显赫豪华的背后,一场大劫难正离龙亭越来越近。 东京梦华何处寻 “靖康之变”,这是南宋宗室对这一灾难性事件的委婉叫法。其实说白了,这是一种耻辱。 在许多历史书籍中,不少专家将“靖康之变”列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100个历史事件之一。事变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彻底移往南方,中国也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靖康之变”在公元1126年。而在此一年前,形势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1125年,金人长驱直入,渡过黄河,逼近汴梁城下。宋徽宗赵佶极为恐惧,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匆忙传位于其子赵桓,即宋钦宗。由于主战派李纲等人的苦心经营,金兵并没有占到便宜,被迫退却。但不到一年金兵卷土重来,汴梁很快陷落,徽、钦二帝竟双双被俘! 靖康二年(1127)农历二月的一天,杨柳青青,暖风拂面,春色正好。然而,徽、钦二帝却没有一点赏春的兴致。在金兵的押解下,他们和太后、皇妃、公主、驸马以及数不清的宫女被迫向北进发。江山没有了,熟悉的宫阙越来越远了,一步一回头,一步一洒泪,椎心泣血,回肠九转,可又有什么用呢?!和他们同行的除了皇室、官僚外,还有大宋王朝的全部精华,有玉玺、仪仗、礼器等御用品,有天文仪器、书籍书版、文物珍宝、府库金银,还有工匠、倡优。凡是能掠夺走的好东西,金兵全不放过,这支队伍是那么浩大,不算押解的金兵竟然达3000人之多! 为抗击金人围城,宋朝军民拆屋为薪,凿石为炮,再加上城破之后,金兵大肆掠夺,一代名园艮岳从此消失。1994年修复龙亭大殿时,有关人员发现了深埋在地下的明代周王府的假山。据考证,这座假山就是用艮岳遗石堆成的。“为了不影响龙亭大殿的稳固,当时只拿出了三块艮岳遗石,它们无一不符合太湖石‘瘦、透、漏、皱’的特点。”张玉发告诉记者,如今这三块石头两块安放在龙亭大殿的东西两侧,一块放在相国寺内。 虽然宫阙已废,城池萧条,但东京的赫赫王气仍然难以掩盖。1158年,金主完颜亮又将目光投向了这个昔日敌国的都城,他调集劳役数十万在开封营建皇宫,并且要求宋宫的一砖一瓦都不用。1161年,完颜亮踌躇满志地迁都汴京,但未几金国便祸起萧墙,帝位易人,都城北迁,新宫只用了几个月。 1214年,迫于北方强敌蒙古的强大压力,金国再次迁都汴京,龙亭一带再次成为中原的心脏。 历史常常有着惊人的相似。金都汴京于1233年5月被蒙古军攻陷,华丽的皇城之中再次哭声四起。 金皇宫完成了19年的历史使命之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废宫。开封作为都城的历史也就此结束,前后210年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龙亭也真正由“龙庭”变为龙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