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2007年3月9日 楼主 小大 个性首页 | 邮箱 [原创]养子沟游记--雾霭暴雨踏歌回 养子沟游记--雾霭暴雨踏歌回 七月十六号的夜晚,是个即浪漫又兴奋的夜晚。好多人都不愿意选择西边的房间,说是怕“西晒”,晚上休息时太热。我却与人不同,一看分配的二楼西边房间的窗户,面对着群山的山峰,马上就开心地喊:“天没黑时看山看云,天黑了看星星,多好的房间呀!我喜欢我喜欢!” 背包一扔,把自己甩在床上,看天上的云朵,丝丝缕缕的游来游去,想起小时候在武汉吃的棉花糖,一分钱买一大团。笑着向同伴们说:“这云彩真象棉花糖,要是能扯下一块来,够咱们这一个旅游团的人吃了,哈哈!”同伴们被我的话逗得大笑:“长不老啊你?快一百了还在想着棉花糖!” 晚上睡觉时,我特意把枕头移到能看见星星的那边,真的象小时候那样,数星星。被大自然拥抱着,那些童真的快乐一古脑儿的回来,灵魂仿佛在清新的山泉中荡涤着,那一种纯真的快乐,世界上最美丽的言辞也难以形容。 十七号凌晨五点多钟,我第一个醒来,第一件事情,还是看天空看群山。这时的天空灰蒙蒙的,群山被雾蔼包围着,更妙的是那雾是活动的,飘来飘去,象一支飘缈的乳白色带子,飘啊飘,飘啊飘,一会儿飘到这座山峰上,一会儿飘到那座山峰上。就这样欣赏着,快乐着。 六点多钟,大家都已经起床,洗漱完毕,照相开始了。下面这个景致,大家都说很美,这是在三楼的平台照的。为了上传占的空间尽量的小些,从1000多K缩小了到了20多K,风景的清晰度明显要差些,但大致的轮廓还是出来了。 早餐后,趁着没有出发,我们又一起转了村庄。看这石碾,看这水车,是不是有些乡村的特殊味道呢? 七点多钟,我们就进了养子沟景区。所谓养子沟,传说是樊梨花当年教子养子的地方。养子沟景区前竖有石碑,照过后觉得人为的痕迹太多,不大喜欢,也就没有采用。养子沟比通天峡要大得多,所以我们在这转了五个小时左右。一路左边是山,右边是水,有时是石板路,有时是栈道,有时是铁梯,时而在山上攀爬,时而在水中行走。从九点开始,雨就下起来了,下得那个大啊,说是瓢泼大雨,一点不过份。我们虽然撑着伞,可风伴着雨,雨顺着风,身上哪能不淋透?每个人全是一身泥一身水,脚上的运动鞋更不用说了,最后我们干脆就在水里连鞋带袜一起洗。在这样的情况下,想照风景是不可能了,赶快保护相机吧! 到了十二点多,有一阵不下了,看到前面的山峰,雾罩群山,连忙又拍下一张来。哈,幸亏拍了这一张,没过一会儿,雨又下了起来,而且越下越大,倾盆大雨。山中的泉水浑浊了,瀑布更大了,整个景区都是水流的哗哗声,我们在左山右水的木栈道上一路小跑,虽说浑身上下没有干的地方,可是心情却非常愉快。我常这样认为,如果每次旅游都是风和日丽,没有一点例外,也许就留不下多深的记忆。因此暗暗的,倒希望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 出了景区大门,离我们的住地还有二十分钟的路程。环顾四周,除了我们四位女士,哪有一个人的踪影?我对一位学姐说:“这里全是平路了,咱们唱歌吧?”学姐唱了一支歌《真的好想你》。我向学姐炫耀:“这支歌我也会,我在网上学了好多歌呢,现在就唱给你们听。”每唱一支歌,我都要向学姐说明学这首歌的来历。比如《小三**》是专门为忽悠我先生学的啊,《干杯朋友》是为网上的依然网妹学的啊,东北民歌《摇篮曲》是为孙子准备的啊,我还逗学姐说:“学姐,你在想谁呀?有支歌比这首还带劲,你听我唱来。”我唱一句就用普通话再翻译一句:“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你让我一路洒满芬芳的影踪......”然后调皮地向学姐建议:“学姐,你就用这支歌去忽悠你想的那个人,保准能把他忽悠晕啦!”后面那两位我们一个团但不是校友的同伴也笑了起来:“你们可真有意思!” 虽然十七号的养子沟之行没有照下几张风景,可是我们在滂沱大雨中,踏歌而回的情景却那么深刻地印在脑海中,四周围全是雾蒙蒙的山峰,我们几人在雨中大声地唱着,笑着,闹着,浑身上下水淋淋的,浅色的裤腿溅满了泥点子,只有我们快活的歌声伴着雨声飞扬着,山能听见,雾能听见,雨能听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