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龙门石窟-龙门的传说 |
[游记]龙门石窟-龙门的传说 |
2007-07-16 |
龙门石窟——龙门的传说 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石窟艺术之一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约12公里处。这里香山与龙门山东西对峙,清清的伊水潺浮动中流,远远望去,犹如天然门阙,故秦汉时多称“阙塞“、“伊阙”,汉以后则以“龙门”和“伊阙”并称。 龙门山清水秀,松柏苍翠,“龙门山色”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举世闻名的佛教石雕艺术杰作,就分布在伊水左右两岸的山崖间,恰似镶嵌在绿色织锦上的串串宝珠,琳琅满目。 龙门石窟的雕凿,始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北宋诸朝,其中尤以北魏和唐代最盛,大规模雕造达150多年。龙门现存窟龛2100多个,佛像10余万尊,佛塔40余座,碑刻题记2870块左右。 “龙门开不开” 洛阳南边,有两座峻峭的山峰,夹着玉带似的伊河。这个山口就是著名的游览地龙门。 传说很早以前,这两座山峰是连在一起的没有龙门,他没有伊河,只有一片连绵起伏的石头山,山上树少草多,山南是一望远际的湖泊。 在龙门山的北边,住着一个大财主,外号叫“笑面虎”。笑面虎胖得成了皮球,平时上山看自己的田地时总要让两个家丁搀扶着。不然,他一抬脚,准会失去平衡,骨骨碌碌一下滚到山底。笑面虎的脸上整天挂着笑容,可肚里整天在捣鼓着坏主意,因此他家的财富越聚越多。 笑面虎家有个放羊娃,穷人家孩子没正名,生在山边,就叫山娃。山娃天天赶着羊群上石头山上放牧。 一天,羊儿散开吃草去了,山娃就躺在山顶上休息。他隐隐感到身下的山肚子里有隆隆的震动声,就侧转身,耳朵贴近石头细听听。山肚子里似乎有人在问:“龙门开不开?龙门开不开?” 山娃好惊奇,回家就把这事儿告诉了乡亲们。一位白胡子爷爷说:“你可不敢乱接腔呀!听老人们说,谁要答一声‘开!’大山就会裂开,山那边的洪水就会冲过来了!” 山娃赶着羊回到笑面虎家,笑面虎嘿嘿一声奸笑,说山娃回来得晚了,早开过饭没饭吃了。山娃生气地回长工房躺下,心想,总有一天,我要叫这大山裂开,叫那洪水淹死你这狠心贼!他慢慢睡着了。忽然,有人轻轻在叫“山娃”。山娃睁眼一看,是丫头水秀偷偷给他送来了一块窝窝。 山娃和水秀互相体贴,天长日久,俩苦命的孩子有了感情。笑面虎看出来了,嘿嘿一笑,对山娃说:“你给我好好放羊,啥时候把羊放得满山坡了,我就把水秀嫁给你……” 山娃盼望着能和水秀结婚过上好日子,从此起早摸黑地为笑面虎放羊。冬去春来,草青草黄,终于,满山坡都成了老财家的羊时,山娃向笑面虎提出要与丫头水秀成亲。 笑面虎嘿嘿一笑:“好吧!三天后让你们成亲。” 山娃把这喜讯告诉水秀,两人高兴得跳了起来。 第二天,山娃照样赶着羊群上山。谁料,笑面虎竟把水秀卖到了洛阳城里!其他长工跑上山把消息告诉山娃,山娃气得立即下山去找笑面虎论理。笑面虎哈哈一阵狂笑,忽然变了脸:“穷小子,你想娶水秀?你去山南边湖里照照你的穷样子去!你老老实实给我上山放羊,掉根羊毛我扒了你的皮!” 山娃知道上了老财的当,气得头晕眼花,浑身打战。他恍恍惚惚来到山岗上,腿一软倒在地上。这时,他又隐隐听到山肚子里的隆隆声和“龙门开不开”的问声。愤怒的他撑起身子,怒目圆睁,挥舞双拳大声应道: “开吧!开吧!淹死这些恶霸老财吧!” 轰隆隆!随着山娃的呼喊,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山风从中裂开,山南的湖水汹涌泻下,冲向老财的庄园。翻腾的浪花中,笑面虎再也笑不出声了,挣扎几下,没入水中没了影儿。 洪水过去,只见大山崩裂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宽山口,形似门阙,门阙中间流下了一条河,这就是现在的“伊阙”的伊河。 笑面虎据说变成了滚圆的癞蛤蟆,还是那副似笑非笑的丑样。水秀呢,不愿跟人贩子去受辱,过洛河时,趁人贩子不注意,纵身跳进了洛河,变成了秀雅洁净的荷花。山娃喊开龙门,造出伊河,成了伊河神。人也看到水秀跳洛河化作肖荷,就带着伊河流过来,汇入洛河,用自己流动的胸脯去扶摸、护卫、滋育着河边的绿荷,恩恩爱爱,至今再无分离。 大禹劈龙门 如果你面前有张洛阳地形图,你就会看到,从龙门口(伊阙)穿过的伊河,是从西南方向奔泻过来的,沿河上溯,两旁远远的有熊耳山和外方山逶迤夹峙,至伊川县西南边界处,两座山渐渐靠近,分别突起两个山峰,叫作九皋山和海峰山,隔河相视,犹如一个伊阙一般。 传说,古时候,龙门东西两山是连在一起的。山的西南边,由于数山夹峙,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湖泊。伊水滔滔不绝,那湖泊也不断加大,侵食了沿岸的良田和村庄,人们只好背井离乡,跑到四周的山上避难。 后来,大禹治水来到了这里。他采用的是疏导川河的办法。因此,他登上高高的海峰上仔细地观察了地形,就扛着大斧来到龙门山,一斧子把山劈开了一道沟槽,两山夹沟,恰如墙上开了门洞,让滚滚洪水穿门而过,流入黄河。于是,湖水消退了,只留下中间那条长年流沿的伊河,留下了河两岸平坦肥沃的良田。 为了纪念大禹,人们在当年避难的海峰上建了一座海渎庙,四时供奉禹爷,香火不断。不知什么时候,佛祖领着他的菩萨、天王、力士诸弟子出行到龙门口,望着禹泄洪的工程那么绝妙合理,且造成了那么宜人的景色,就喜欢得不想走了,立在那里久久地欣赏。无数起伏的河波把他们的神光四散反射开去,就在两岸的岩壁上印化下了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影子。当然,佛法大原,那神光反射出去也不大变形的,好比现在的激光一样,射多远都是如一的粗细。因此,印的影子表情都差不离。那神力小的,光就散射了,出来的影子,表情有的慈善,有的英武,有的凶猛,有的还挤眉弄眼不那么庄重。现在的艺术家们也不探究竟,反说这些力士、飞天、供养人之类的,雕刻得“更接近人类生活”、艺术性高呢!你说怪不? 哈蟆嘴 进入龙门西山风景区的第一个景点是“禹王池”。方正的石砌浅池里,温泉喷涌,热气飘荡,水草摆动,细虾闲游,更矗立一嫩绿色稀奇石柱,那幽静秀色几非人间所有。世水处,为一石雕蛤蟆嘴,将清泉抛珠倾玉般撒下,又构成飞瀑妙影,引得游客如痴如醉。 相传,大禹劈开龙门后,这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禹放心地东去治水了。不久,来了个蛤蟆精,见伊阙一带风景秀丽,水清地肥,又有不少石层断裂后自然形成的沟沟洞洞,便于居住,就霸占住阙口,胡作非为起来。蛤蟆精能一口将伊河吸干,让两岸沃田成年浇不上一口水,田地干裂,禾苗枯死;蛤蟆精能一口吐出波涛汹涌的洪水,淹田毁屋,让河两岸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安生。 后来,大禹巡视水情回到龙门,听百姓们诉说了灾情,十分气愤,就带着开山通沟用的石凿来寻找蛤蟆精,为民除害。 蛤蟆精看到大禹气冲冲赶来,知道不妙,就强鼓起肚皮嚷嚷: 此处风光好, 大禹笑一声,冷眉斥骂蛤蟆精祸害百姓,死到临头。蛤蟆精一看恐吓不行,就张开血盆大口,“呱”地一声,吐出一股夹着腥臭味的黑风,直吹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狂雨骤降,伊河暴涨。那伊河水掀起数丈高的大浪直向大禹扑来。大禹早有提防,纵身一跳,跃上山岗。 蛤蟆精见大浪砸不住大禹,就把身子涨得比牛还大,双腿一弹,跳起来吞吃大禹。好大禹,不慌不忙,待蛤蟆精将到面前时,一凿打去,正打在蛤蟆背上。你想,大禹整年开山挖沟,练得何等神力,直砸得蛤蟆精“呱哇”一声,断了脊梁骨,跌落在山脚。顿时,风也停了,雨也住了,水也消了。蛤蟆精挣扎几下,想爬进伊河溜走逃命。大禹哈哈一笑,朗声唱道: 蛤蟆精,蛤蟆精, 唱罢,将石凿向山岗下投去,听听“扑”的一声,戳穿了蛤蟆精的脊背,将它钉在了山石上。 从此,石凿下清泉喷涌,流沿不息,浇灌着伊河两岸的沃田。老辈人观察,不管天多阴多旱,那清泉总是脸盆粗的一股跌出蛤蟆嘴,不见多,不见少。 禹王那石凿凿过三山五岳大江大河,粘过三山五岳的石屑,得过大江大河的灵气,几千年了仍泛着神奇的光泽。五湖四海的游客见了都称奇,都说似曾见过,可谁也说不准这到底 是哪座山哪梁上采来的物件儿。 卢舍那和武则天 在龙门西山南部半山腰,有龙门石窟最大的摩崖像龛“奉先寺”,寺中的主像是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其中头高4米,耳长1.9米。这尊佛像雕刻得慈祥和善,“方额宽颐”,丰满富态,传说是照着唐朝女皇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因此,当地人亦称为“武则天像”。 这佛像为何照着武则天的相貌雕造呢? 武则天是山西文水县人,父亲武士 (yue)出生于贫穷的农家,后来经商致富,又步入仕途,晋升为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县)都督(统辖数州军政的地方长官)。《旧唐书》等史料和传说盛赞的那位星相家袁天纲,有年路经利州,看了小武则天的相貌,说是君临天下的王相 ,便早早地使她产生了这个念头和欲望。 武则天14岁上,以美名被招进宫中侍奉唐太宗李世民。不被太宗宠爱,这个有心计的姑娘便凭着自己的美貌和才智,勾引迷住了太子李治。李治继位为高宗皇帝后,武则天又一步 步排除政敌,登上皇后宝座。 武则天要“君临天下”的念头是很强的。她不仅逐渐插手政事,还通过各种通径在天下 树立自己的神圣形象。 高宗敬重佛教,曾在长安为亡母长孙皇后建了大慈恩寺,并给玄奘为首的译经事业以极大方便,但他更重道教,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命家家要备老子的《道德经》。因为李氏在建立唐朝之初,宣扬道教的教主老子李耳是自己的祖先,借以抬高自家的地位,增强自家在社会上的号召力。麟德元年玄奘病殁之前,请求在公开场合改变“道先佛后”的次序为“佛先道后”,高宗都坚决不肯答应。 武则天要想改变唐朝,建立自己的新王朝,不仅要在社会力量上打击李氏势力,像她称帝后大诛李氏封王一样;还要在形象上树立自己至调我上、君权天授的神秘色彩。在这后一点后,利用和道教旗鼓相当的佛教是最适宜的。因此,武则天一直是把自己的形象和佛的形象有意连在一起,混为一体的。 有说是她撒着娇,让高宗开凿这尊大佛时依自己形象为模特的;有说是她慷慨捐助了两万贯脂粉钱(大佛左侧束腰部位碑刻记有捐钱事),工匠们受感动后主动依她为模特的,总之,这尊佛和其他佛像确实不同,的确是位慈祥貌美的女性模样。 大佛塑好后,名为卢舍那。卢舍那译意为“光明普照”,武则天后来造字给自己取名“(zhao)”,意为:“日明当人”。这相同的含义不会是巧合。 武后称帝前夕,授意翻译注解并大力推广了佛教《大云经》,明明白白暗示出武则天就是弥勒菩萨转世,要成为女王,天下之人都将崇拜归顺。这实质上是继卢舍那之后,又在官民心中依武则天为模特塑造的另一尊大佛像 |
原始链接:http://www.dayout.com.cn/read-htm-tid-2619.html |
转自:2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