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大殿,重建于金大定24年(公元1184年),面阔五间,进深七架椽,大石柱上置硕大斗拱,单檐悬山造,为河南最古老的三座木结构建筑之一,纯度最高,由道人贺兰栖真采修。大殿选材有4绝: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济源生活网 www.jy391.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济源生活网 www.jy391.com 1、荆木、柿木梁,枣木、桑木柱,材奇、硕大。荆木梁,长9.1米,直径0.83米,出于思礼乡荆王村,距北8里;枣木柱,高7.1米,直径0.76厘米,出于承留镇枣林村,距西18里;桑木柱,高7.1米,直径0.7米,出于轵城桑榆河村,距南20里;柿木梁,长9.1米,直径0.76米,采于克井乡柿槟村,距北8里。现4件实物俱在,县志、碑刻均有记载,木材产地皆因树大希奇而改成现在的地名。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济源生活网 www.jy391.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济源生活网 www.jy391.com 2、设计科学,采取减柱造。大殿应有8根柱支撑,可采取横跨梁的结构减去6根,只用2根,可谓构思奇妙、大胆创新。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济源生活网 www.jy391.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济源生活网 www.jy391.com 3、选材人思想解放。这四根木材的谐音不吉利,意为“今、死、早、丧”,民俗忌讳使用,可贺兰栖真不顾忌这些,只要是栋梁之材,就采伐来重用。这种不拘一格用材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堪称难能可贵!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济源生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