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许昌春秋楼游记 |
[游记]许昌春秋楼游记 |
2008-05-09 dahailove.com |
许昌春秋楼游记 头天晚上从老家回时到许昌已经是11点多了,张师傅的意见是连夜赶回南阳,但我坚决不同意,因为他是为我办事,我要保证安全。我们到了许昌宾馆,服务员说180元的房间12点以后降到120元。为了省钱,我们先出去吃了饭,最后住到了808房间,并商议明天游览春秋楼和灞陵桥。由于一整天的疲劳,我们很快入睡。
第二天醒来,已是上午10点多了。我拉开窗帘一看,惊奇地发现窗外正南就是春秋楼。我便拿出摄录机,把镜头越过鸿宝百货和证券大楼,录下了春秋楼全景。
开车在春秋广场前折了几个来回也没见到停车场,但也不敢象别人那样停在路边,因为我们是外地人。最后,我们开到一家饭店门前吃了中午饭,老板也答应给我们看车。
来到春秋楼门口正要买票,我看见一个老太太在向我招手。我走过去买了两张为本地市民发的优惠票。 我站在山门前,综观景区布局:中间大院是春秋楼主景,左边大院是“文庙”景点,右边便是甘糜二后宫(昭烈皇后祠)。所谓“两院英风”盖指中右两院。
山门是进入春秋楼景区的大门,砖木结构,五彩描绘,是一处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明代建筑。走过山门,沿外院中轴线是一条甬道,甬道两边有数通石碑,其中两通石碑最为有名。一通是明代景泰六年立的“关王辞曹操之图”。石碑正面上刻关羽辞曹书文,下刻关羽辞曹图像。关羽勒马横刀,大义凛然,正向曹操揖别。图案线条清晰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另一通石碑就是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关羽勒马挺风图”,为明代秣陵弟子李宗周翻刻。碑额纂书“乾坤正气,日月精忠,满腔义勇,万代英雄”十六个大字。关羽的威武,骏马的雄姿,跃然画面,显示着吴道子的高超技艺。春秋楼前的残墙上布有浮雕照壁,嵌刻麒麟,狮子,造型古朴,甚为壮观。
看罢续行,便可看见春秋楼两翼的刀楼和印楼。左边刀楼藏有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右边印楼悬有汉寿亭侯印。
穿过甬道,春秋楼迎面而立。大修后的春秋楼仍保持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色琉璃瓦覆顶,飞檐翘角,赤柱接地,正面门楣上镌刻“春秋楼”三字,为清康熙末年许州吏目、著名书法家腾之瑚所书,门楣两旁书对联“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步入楼内,看到的是一尊高约3米的关羽坐像。只见关公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身着绿袍,手捧《春秋》,孜孜不倦。
出关圣殿,经过一个月亮门进入二位皇嫂居住的内院,内院为园林建筑风格,有甘糜二后宫,问安亭,水榭,挂印封金堂。在绿柳翠竹丛中露出一座重檐攒尖式亭子,这就是关羽当年每天早晚向二位皇嫂请安的问安亭。内院还有一座曲脊飞檐二层楼阁式建筑,为内院的主体建筑——甘糜二后宫。宫内一楼为客堂陈设,二楼东间则为甘、糜二位夫人的居室,居室里有甘、糜二位夫人的蜡像,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在问安亭与二后宫之间的小花坛里,有个小牌子,上书:雷池。意为:不得越雷池一步。
《三国志.蜀书》载:“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相传关羽下邳兵败后,为保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归附曹营入许。曹赐羽宅第一处。羽避其嫌,将一宅分为两院,两位皇嫂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夜读春秋,秉烛达旦,传为美谈。
还有一个传说:曹操为了挑拨关羽和刘备的关系,就把关羽和两位皇嫂安排一室,只给他们一支蜡烛,以乱其君臣之礼,离其兄弟情义,妄图使关羽和刘备对立,死心塌地跟着他走。可是,关羽明其奸意,抽出宝剑把蜡烛劈为两半,分开使用。关羽秉烛夜读书,通宵达旦;二位皇嫂亮烛做针线,终夜不眠。后人赞颂关羽的贞操,把春秋楼誉为“大节亭”。同时,剑劈蜡烛的故事由此传开后,做蜡烛的人想借这个名字赚钱,就把常见的圆蜡改做为扁蜡,并起名为“剑蜡”。一时成为许昌之特产。
清代许州知州甄汝舟为春秋楼赋诗一首:“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颖川。”
|
转自:http://www.dahailove.com/bbs/dispbbs.asp?BoardID=35&ID=7906&page=41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