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转载]风中的哭泣-记河南巩义北宋皇陵-旅游日记-游记-写作 |
[游记][转载]风中的哭泣-记河南巩义北宋皇陵-旅游日记-游记-写作 |
2007-07-16 sjylw.com.cn |
沐着冬日的寒风,驱车于巩义北邙山麓,几经辗转,缓缓进入了北宋陵区?/P> 俗话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巩义境内的邙岭南面是巍巍的嵩山,北面是奔腾的黄河,秀丽的伊洛河从中间逶迤穿过?/P> 公元960年,通过"陈桥兵变",雄才大略的赵匡胤建立起了大宋王朝。建国后的第三年,即963年,他把埋葬在东京(今开封)东南的父母的遗骨葬到了巩义?/P> 976年春,赵匡胤亲往父母的永安陵祭奠,当他看到远处的不老青山,近处的悠悠流水时,不禁唏嘘感慨。他抽出一支响箭,搭弓向西北射去,那箭直飞?00米以外才落下。他长叹一声,对随从的大臣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归宿之地。你们记住,今日箭落处,就是我百年长眠之所?并亲自为自己的陵寝拟名为"永昌??/P> 这年十月?0岁的赵匡胤驾崩于东京,次年四月葬于永昌陵。从此以后,北宋朝的9个皇帝,除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127年东京城破遭金兵所掳,客死漠北之外,其?个皇帝皆葬于此。加上赵匡胤父母的陵墓,在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12公里,方?56平方公里之内,至今存?七帝八陵"?/P> 在皇陵的周边,还埋葬着北宋?2个皇后,300多个皇亲国戚?个名将勋臣,1000多个皇室随葬者,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宋代陵墓群。其中就包括千古流芳的北宋名臣包拯和寇准的墓葬?/P> 穿越千年时空的隧道,历史在这里陡然拐了一个大弯。注目现实,裸露于农田的残垣断壁依稀昭示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P> 然而,直到今天仍然忠实地守候着北宋皇陵的那一个个文臣武将们的石像,不仅没有守住北宋王朝的荣华,甚至连他们的威仪也丧失殆尽----农民在它们身边面无表情地耕作,看也不看一眼;孩童放学后爬到它们的身上无拘无束地玩耍;贪婪的盗贼,曾经割下它们的头颅,卖到国外…?/P> 历史总是有着太多惊人的相似,当年赵匡胤选陵于此,当然是希望神灵保佑大宋江山"永昌"?永安"的,可惜,只传了七代,便只能"偏安"于江南一隅,又过?00多年,万里江山终被雨打风吹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几座陵墓,在这荒郊旷野中无声哭泣?/P> 北宋的灭亡,标志着数千年来以黄河流域流为轴线的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开始向华北和长江流域的转移,历史由此转折,黄河流域千年帝都的繁荣景象和恢弘气度从此荡然无存?/P> ?赵匡?们更加无法想象的是,他们留给这一片灵山秀水的福祗和财富,却给今天的河南人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由于资金匮乏,北宋皇陵的保护开发工作刚刚开场便偃旗息鼓?/P> 与唐陵、明陵、清陵相比,宋陵的人文和旅游价值毫不逊色----唐陵的规模略大于宋陵,但分布于多个县市,不易统筹规划,要开发利用,投入太大,成本太高;明陵地处八达岭长城黄金旅游线路之上,占尽地利,但长城的名声要远大于此,难以吸引众多游人的视线;清陵尽管已经列于世界遗产名录,但不在旅游热线上;宋陵集中于一个县级市如此之小的范围之内,在全国实为罕见,且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由东西轴线向南北轴线的分水岭。宋陵附近不?0公里,有女娲补天洞;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遗迹;炎黄会盟坛;河洛出书处;伏羲画八卦处;杜甫故里;苏秦墓等等,人文价值无出其右?/P> 但一到开发利用起来,便让人们伤透了脑筋。七八个皇陵若不分轻重,齐头并进,必然财力不允,也无此必要。经过一番斟酌,决策者们决定首先开发北宋第四个皇帝宋仁宗赵桢的陵寝----永昭陵?/P> 仁宗在位42年,系北宋的鼎盛时期,其陵寝规模宏大,且在市区。为此,"抢救保护"永昭陵曾被列入到"八五"期间河南省重点文化旅游的龙头项目?抢救工程"?995?月动工,至今已七年之久,累计投入资金超过?亿元人民币?/P> 然而,他们到底抢救保护出了什么成绩呢?002年,永昭陵的门票收入仅区?2万元。连名不见史传的西夏王陵,年门票收入也有400万元。人家四川人盖了几间草屋,名"杜甫草堂"?002年一年的门票收入就是9400万元。巩义是杜甫的老家,又有几人知道?真可谓:种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P> 永昭陵的修复方案几经研究,最后决定在陵墓上方建一个木结构的棚子(我叫它棚子),大抵是为陵墓遮风蔽雨,使其免遭日晒雨淋之苦?/P> 修复前的永昭陵虽然破落,散布于田野之间,但一看就像一座大陵墓,其气势威严仍在。走向荒野,黄土、蓝天、衰草、枯树、沟壑,那一座座呈覆斗状的巨大的夯土遗址,仍会以一种古老苍凉的氛围给人一种历史的凝重感和美感;陵台神道两旁的共计上千件石雕无不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它们似乎在向游人诉说着那段历史的风风雨雨?/P> 修复后的永昭陵,却让人怎么也看不出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远远望去,一个硕大的粉红色木匣子将陵墓包了个严严实实,下宽上窄,分为三层。顶端平平,老远看去,像一个用来擂鼓唱戏的舞台。一片刺目的粉红,如同桃花般地鲜艳和标致?/P> 走近细瞧,这个硕大木匣子的油漆已经斑驳陆离,连接木板的铁钉裸露在外;长年的风吹雨淋,有的木板已经腐烂;撕裂的缝隙在寒风中发出凄厉之声,俨若鬼神的悲鸣?/P> 难怪有人在陵墓一侧在木板上写道:"这弄的是个X"?/P> 看着这种让人啼笑皆笑的、经过所谓的专家"论证"?创新"修复,真该给那些在修复永昭陵工作?有所作为"的人们,发一?诺贝尔搞笑奖"……?/P> 而遗憾却永远留给了永昭陵?/P> 缓行于一座座陵墓之间,坚守千年的石雕人像是一种风景,一种境界,它们的脸上刻满了皱褶和苍凉,仿佛在向我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困惑?/P> 我的心终于被撕扯得粉碎,掉头飞驰而去,我要回家,去享受那属于我的天伦之乐。让无比英明的宋太祖们哭去吧?/P> |
原始链接:http://www.sjylw.com.cn/yj/6/159505.html |
转自:http://www.sjylw.com.cn/yj/6/159505.html8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