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少林寺游记

[游记]少林寺游记

2007-08-30    sina.com.cn

大中小

走进寺门,满眼参天古木,苍松翠柏。小王介绍说,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由西域僧人跋陀所建。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唐王李世民和王世充激战洛阳,王强占少林寺,激起寺众愤怒,才有“十三棍僧就唐王”的故事,也就是电影《少林寺》的故事版本。二十年代毁于兵祸,罪魁祸首是冯玉祥的部将石友三。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民国十七年三月,建国军樊钟秀乘冯玉祥的国民军后方空虚,夺占了巩县及偃师县,但不久被冯部将石友三夺回。樊钟秀南撤,转攻登封县城,其司令部即设在少林寺内。石友三部向南追击。三月十五日,石友三追至少林寺,为泄其愤,遂纵火焚法堂。将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处,尽付一炬,大火烧了整整四十天。现在的少林寺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新修建的。
跟随小王向里走,过一些殿堂来到立雪亭。相传此厅乃为达摩祖师及其弟子(后成为少林无祖之一的惠可)所建。关于达摩的传说有很多:一苇渡江”、“九年面壁”、“立雪断臂”、“只履西归”等。
据说达摩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拜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业之后的第27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即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来到了中国。达摩到中国以后,受到很高的礼遇,梁武帝萧衍亲自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但是他和梁武帝萧衍言语不合,告辞渡江北上。
当时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正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围观听讲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就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有时点头,有时摇头。神光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敬,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达摩见彼此对佛学有不同的见解,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北上而去。
达摩去后,有人告诉神光说这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惭愧之极,感到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就赶快追赶达摩,想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岸边。达摩停立江岸,只见水天茫茫,既没有桥,也没有船,甚至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达摩只好向老人求助,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庄,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便顺手抽出一根芦苇递给达摩。达摩双手接过卢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匝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苇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神光追到江边,看见达摩一苇渡江,不问青红皂白,抱起老人身边一捆芦苇,扔到水中,双脚踏上去,也想过江。谁知这捆芦苇不但不向前行进,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见势不妙,急忙涉水而出,险些溺入水中。神光带着浑身泥水,冲向老人责问:“你给他一根芦苇就渡过江,我拿你一捆芦苇为什么还过不去?”老人不慌不忙地答道:“他是化我的芦苇,助人有份;你是抢我的芦苇,物各有缘。无缘无故,岂能相助?”说吧,老人转瞬间悠然不见,浩荡的江面上空无一人。神光自知有失,惭叹不已,懊悔而归。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杖,信步而行。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丛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片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现在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这根芦苇共有五片叶子,所以后来的禅宗发展成五派。
话说达摩渡江到少林寺后,在南京讲经说法的神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渡过长江,追赶达摩到达少林。
神光到少林寺以后,一心一意拜达摩为师。达摩在南京雨花台和神光会见时,神光傲气十足,极不谦虚。现在神光提出向达摩求教,达摩不知他有无诚心,便婉言拒绝。神光并不灰心丧气,仍步步紧跟达摩。达摩在洞里面壁坐禅,神光合十,侍立其后,精心照料,形影不离。神光跟随达摩九年之久,对禅师的一举一动,真是心悦诚服。达摩离开面壁洞,走下五乳峰,回到少林寺,料理日常的佛事活动,神光跟随师父从山洞回到寺院。
时值寒冬,达摩在后院达摩亭坐禅,神光依旧矗立在亭外,合十以待。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夜晚入定以后,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压了下来,不一会儿,积雪逾尺。这时,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浑身上下好似披了一层厚厚的毛茸雪毯,但是神光仍然双手合十,兀立不动,虔诚地站在雪窝里。第二天一早,达摩开定了,他走到门口一看,神光在雪地里站着。达摩问道:“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答道:“向佛祖求法。”达摩沉思片刻说:“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神光意识到这是圣僧指点他禅悟的诀奥,便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向左臂砍去,只听“咔嚓”一声,一只胳膊落在地上,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神光的衣衫。谁知这虔诚的刀声穿云拨雾,飞报西天,惊动佛祖如来。如来随手脱下袈裟,抛向东土。霎时,整个少林,红光笼罩,彩霞四射,鹅毛似的大雪片被鲜血映得通红,粉扬而来。神光放下手里的戒刀,弯腰拿起鲜血淋漓的左臂,围绕达摩亭转了一圈,仍侍立于红雪之中,亭周围的积雪也被染成红的。此情此景,达摩看得一清二楚。他感到神光为了向他求教,长期侍立身后,今又立雪断臂,原来的骄傲自满情绪已经克服,信仰禅宗态度虔诚。达摩遂传衣钵、法器予神光,并取法名“慧可”。
慧可断臂以后,表现出高度的刚毅,他忍受着剧烈的伤痛,双膝跪在雪窝里,用仅有的右手,恭敬地接了“法”。顶礼拜谢而退。从此,慧可就接替了达摩,成为少林寺禅宗的第二代,称之为“二祖”。
为了纪念二祖立雪断臂,寺僧们将“达摩亭”改为“立雪亭”。清乾隆皇帝游中岳时,对“立雪断臂”的故事颇有感触,逐挥毫撰写“雪印心珠”匾一块,悬挂于立雪亭佛翕上方。少林寺僧人行礼不像其他寺院的僧人一样双手合十,而是右手单臂行礼,就是惠可留下的,也是少林寺为尊惠可,纪念这位断臂求法的祖师而传下的习俗。
看完千佛洞的站桩坑,和银杏树上的练功指洞,心中又一番感慨。出得寺门西行,来到塔林。塔林乃历代和尚的墓地,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只见座座佛塔(共有232座)。少林寺中有地位的和尚死后,把他们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宫,上面造塔,以示功德。少林寺塔林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个古塔
建筑群。塔的层数不同,一般为一至七级,高度约在l5米以下,造型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有柱体、椎体;有直线形、抛物线形;有瓶体、.喇叭形。种类繁多,形态奇妍,这些塔是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作,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宝库。

站在塔林向前看,只见层崖刺天,有一卧佛,横若列屏,其时正值雨后初晴,山上风烟披薄,风景甚是美丽。于是动了要去三皇寨的念头。可是他们都说累,无人相应。不能等极峰,一览少林,甚是遗憾。出了塔林,小王介绍说少室山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宽不过三米,长度约有两丈,那就是达摩面壁九年的达摩洞。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能爬上山去(上下山有4个多小时)。据记载达摩来到少林寺后,因其佛法不得僧众认同,遂把这个天然石洞做为自己修性坐禅的地方。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朝壁,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达摩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竟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来。开定后,达摩就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四肢,锻炼一下身体,然后继续坐禅。就这样,入定,开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面壁了九年。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达摩面壁的传说。达摩在石洞里面壁九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他坐禅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竟然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的形象,衣裳褶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之为达摩面壁洞。
参观完少林寺和塔林,已近2点,腹中饥肠辘辘。塔林门口有人介绍说,前面不远处有农家饭,就带着小王去吃农家饭(我们还没有商量定行程,因为还有三皇寨没有看。中间曾经问小王“三皇”是指哪“三皇”,小王回答是:天皇、地皇、人皇。我们甚不以为然,我记得学过,三皇应该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应该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到了农家饭庄,人很多,菜很贵,没有下于20元的饭菜,市场上售价3元啤酒要10元,饭菜亦没有多少味道。草草吃了一些,就来到了演武厅欣赏少林武僧表演震撼全世界的少林真功:凌厉狠辣龙爪手、二指禅、童子功、形意拳,天下闻名的少林棍等等。体会少林武僧练武的艰苦,学习他们吃苦耐劳、坚毅果敢、行善积德的传统武德,坚持育人先育德的理念。最有趣味的是有三个人现场学习少林拳。其中有一个外国朋友,竟然也学习得像模像样的,并且他还很能逗人乐。
今天还是写不完的
明天再写给你吧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3f7cba010008p922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