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少林寺游记 |
[游记]少林寺游记 |
2008-01-16 sina.com.cn |
大中小 4月14日,晴间多云。 上午前往少林寺游览。 一部《少林寺》,一曲《牧羊曲》,引发了少林寺旅游热。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15公里处的嵩山少室山下。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拔陀落迹传教而依山敕建少林寺。而后,释迦牟尼大弟子摩诃迦叶的第28代佛徒达摩泛海至广州,“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少林寺,广集信徒弘扬佛法禅宗,被佛教界尊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少林寺也因此被奉为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到了唐代,少林寺又因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而声名大振,少林寺遂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 从登封市区拐上前往少林寺的公路,一路两旁,武术学校林立,无不标榜“少林正宗”。极目所见,到处都是列队操练和格斗练习的学生,据说在校学生有10万人之多。刀光剑影,喊声震天,成为少林寺一道特别的风景。这样的场景无异于一种“前戏”,朝拜者的情绪在不知不觉间被调动起来。 在外山门口,身着桔色僧服的表演者举行了欢迎式。接着,我们随众到少林寺武术馆观看武术表演。 武僧表演有几个节目:少林棍、十八段锦、童子功、硬气功。少林棍似展示轻功为主,一如电影表演的动作一般,飞跃腾挪,身轻如燕;童子功似表现软功为主,武僧肢体能够随意扭曲,柔若无骨;硬气功则表现了刚的极至,飞针穿玻璃、长缨剌喉、头顶钢板承受打击等等,惊世神技让人咋舌。飞针穿玻璃的表演,武僧手持一块玻璃绕场一周,向观众展示玻璃的完好。然后双手持稳竖立,另一武僧将一只充满气体的气球紧贴在玻璃背后。表演武僧运功发力,“嗨”的一声大喝,右手一甩,电光石火之间,气球“砰”地爆裂——显示飞针已经穿透玻璃,刺破气球。武僧手持玻璃再次绕场一周,只见玻璃有一个明显的小孔……于是,喝彩不断,掌声不绝,观众情绪达到高潮。 随后,我们参观了寺庙和塔林。 现在的少林寺占地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少林碑林、大雄宝殿、千佛殿、方丈室、钟楼、鼓楼、立雪亭等。 大雄宝殿是少林寺的正殿,是寺内最大的殿宇。六祖殿位于大雄宝殿西侧,内祀六祖朝观音像。正中自左至右为: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后墙上的泥制悬塑为“达摩只履西归图”。六祖殿内南北两山前的六尊泥塑,是达摩及所传的五位传人。北山前三尊为初祖达摩、三祖僧灿、五祖弘忍;南边为二祖慧可、四祖道信、六祖慧能。 立雪亭又名达摩亭,传为二祖慧可断臂求法得传达摩衣钵法器的地方,匾额上的“雪印心珠”四字是清乾隆皇帝所题。传说有一年冬天,达摩在少林寺北五乳峰面壁,天下着大雪,神光站在洞外,雪已经积到神光的双膝,而他仍然恭恭敬敬,一动不动。第二天,达摩看到洞外雪地里站着一个人,问那个人是怎么回事。神光告诉他,自己想拜他为师。达摩回答说:拜我为师除非天降红雪。于是,神光拿把刀砍下自己的左臂,染红了一地白雪。达摩于是收神光为徒,并给他取法名“慧可”,成为禅宗二祖。 有人说,慧可断臂,向达摩证明的不止是诚意,更是能够参禅的悟性。我以为,“人造红雪”证明诚意是可以的,证明“悟性”则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据说,其它寺院的和尚见人道礼均是双手合一,而惟独少林寺的和尚只能单掌前竖。这是因为在这里曾断过二祖慧可的一只胳膊。 在少林寺立雪亭东配殿内,供有达摩面壁影石,是达摩面壁十年图破壁的惊人写照。导游介绍,少林寺初祖庵后的五乳峰上有一个天然石洞,相传达摩就在那个洞里,面壁十年。 少林寺的最后一进殿宇,便是昔日僧侣们的练功房——千佛殿。殿内墙壁上绘有五百罗汉彩色壁画,堪称少林寺“镇寺之宝”。砖铺地面上有48个陷坑,据传是当年和尚练武所遗。少林习武,不同于其他武术门派。少林武术的特点是禅武合一,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对于在少林修行的僧人来说,武术禅就是最终“见性成佛”的参禅路径。 少林寺前是一条小溪,沿溪西行300米,就来到少林寺奇观——塔林。塔林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墓建筑群,共建砖石塔250多座。这些墓塔是历代少林寺高僧圆寂后最后的归宿。“塔”即和尚的坟莹。寺僧们圆寂后,死者骨灰埋在地下,上面建塔立碑。因其建造成年代不同,塔林中的墓塔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砖塔、石塔和砖石混合塔。造型有单相塔、单层密檐塔及各式各样的喇嘛塔。有四角、六角、八角、柱体、椎体、瓶体、抛物线体等形。大小不一,高低不等,层级一般为一至七级,高度在15米以下,建筑的规格是根据僧人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佛学修养及威望高低而决定的。塔林是少林寺的一座博物馆,演绎的不止是少林寺的历史,还有佛家的兴衰,佛法的绵延…… 曾有人说过,建筑是可以屡毁屡建、可以仿古的,但树木无法仿造。我相信此说,古木可以见证少林寺历史的久远。 没有电影中的山明水秀,没有《牧羊曲》的诗情画意,但古老和宁静孕育的少林传奇,却使少林寺比电影《少林寺》的影响更广更深。 游客和朝拜者蜂涌而至,也就不奇怪了。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8ea87010004sh.html3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