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嵩山 |
[游记]嵩山 |
2008-06-10 sina.com.cn |
5月4日,“5-1”旅游出行热刚刚结束的日子,我和高中时期的老同学杜立强一起参加了赴河南郑州登封市嵩山风景区的一日游活动。所谓的嵩山风景区主要包括“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道教胜地—中岳庙、女僧胜地—永泰寺以及集佛教和武术胜地与一身的少林禅寺,除此之外,还包括嵩山周围大大小小、名气不一的众多景点,而我们此行的内容就是集中于中岳庙、永泰寺和少林寺三个景点。这次旅行总体上来说还算比较满意,但还是觉得走马观花的效果不是很深刻,而且还没有机会去嵩阳书院去走走,实在是个遗憾。平常心、平常心!如果有机会再来,一定要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一站:中岳庙 中岳庙大门前 (因为导游讲解比较简单,常常语焉不详,姑且以百度网上的资料为准):登封中岳庙,道教著名宫观,在河南省登封县嵩山东麓。始建于秦,西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游嵩山时下令祠官增其旧制,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增建“太室阙”。南北朝期间曾两迁庙址于嵩山玉案岭、黄盖峰,约在北魏时改为今名。后庙址复有变迁,唐玄宗时复归原址,并有扩建。宋乾德二年(964)增建行廊一百余间,祥符六年(1013)增修崇圣殿及牌楼等八百余间,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为极盛时期;明代崇祯十七年(1644)毁于大火。现存庙宇为清代重修后的规模。 此庙坐北朝南,东毗牧子岗,西邻望朝岭,前对玉案山,背靠黄盖峰;自中华门起,经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崧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至御书楼共十一进,长达一点三华里,共有楼、阁、宫、殿、亭、台、廊等各种建筑四百余问,面积十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中岳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挑檐抹角,四龙吞脊,顶覆黄色琉璃瓦,庑殿式建筑,朱墙黄瓦,气势雄伟,素有“台阁连天,甍瓦映日”之称,是庙内最大的建筑,殿内正中供奉崇圣大帝中天王,两侧配祀以使臣和侍者及镇殿将军方弼、方相,陈列有清代乾隆皇帝所赐铜铸香案、香炉、蜡合和明代铁钟、大鼓等珍品,殿前两侧各立有亭,一曰御香亭,一曰御制亭,两亭均为重檐八角,结构精良,造型优美。庙内古柏森森,碑石林立,碑石之中最为著名的是北魏中岳嵩山高灵庙碑,该碑碑文记述了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456),著名道士寇谦之修复中岳庙及在此传播道教的经过,是研究道教历史的重要金石资料和古代书法艺术之珍品;庙中还珍藏有铸造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的四大铁人像,四尊铁人铸像为我国现存镇库铁人之中形体最大、保存最好、铸造较佳的艺术精品,属道教文物。该庙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之一。 “配天作镇”牌楼前 “嵩高峻极”牌楼 与“药神”扳手腕!(四大铁人即是四个“药神”铜像) “岳立天中”石碑前 峻极殿前和一个爱尔兰朋友,可惜没询问人家叫什么 中岳大殿 第二站:永泰寺 永泰寺是佛教禅宗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尼僧寺院,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家皇家尼僧佛寺,被称为佛教禅宗尼僧祖庭,与“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有姊妹院之称。永泰寺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北太室山西麓,依山就势,座东朝西,西对古刹少林寺,南望千崖万壑的少室山,北依秀丽多姿的子晋峰,面临碧波荡漾的少林湖,整个寺区依山傍水,环境古幽。 历史上,曾有北魏文成帝之女转运公主、南朝梁武帝之女明练公主(禅宗尼僧鼻祖)、北魏孝明帝之妹永泰公主(如图)三位公主在永泰寺出家修行,从而成就了永泰寺无与伦比的尊崇地位。 据明代碑刻记载,佛教禅宗传入后有三件大事,第一件是达摩面壁,第二件是神光断臂,第三件便是永泰公主出家为尼。永泰公主出家以后,经常用钱粮救济周围百姓,因此嵩山地区的广大群众和僧尼都对永泰公主十分崇敬和爱戴,永泰寺因永泰公主出家而名扬四海,寺院也以永泰公主的名字而命名,其规格之高,影响之大,使永泰寺普通的红砖绿瓦上,蒙上了一层神秘而高贵的面纱。(摘自百度百科) 永泰公主石像 永泰寺天王殿 “长寿树”前 娑罗树前 娑罗树 皇姑楼 永泰寺塔 第三站:少林寺 少林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少室山。南北朝时,天竺僧人佛陀到中国,善好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太和二十年(496),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据佛教传说,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华以4卷《楞伽经》教授学者,后渡江北上,于寺内面壁九年,传法慧可。此后少林禅法师承不绝,传播海内外。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宇被毁。大象年间重建,易名陟岵寺,召惠远﹑洪遵等120人住寺内,名“菩萨僧”。隋代大兴佛教,敕令复少林之名,赐柏谷坞良田百顷,成为北方一大禅寺。唐初秦王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割据势力时,曾得寺僧援助,少林武僧遂名闻遐迩。高宗及武则天亦常驾临该寺,封赏优厚。唐会昌年间,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毁,迄唐末五代,寺渐衰颓。宋代略有修葺。元皇庆元年(1312)﹐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封赠为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统领嵩山所有寺院。一时中外僧众云集,演武礼佛,僧众常有两千人左右。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至少林,僧众散逃。明代先后有八位皇子到寺内出家,屡次诏令大修,寺院规模有所发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诸帝亦很关心少林寺,或亲书匾额,或巡游寺宇。1928年因遭兵燹,天王殿、大雄殿等许多建筑﹑佛像﹑法器被毁。寺内现存有山门、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等。千佛殿内有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寺旁有始建于唐贞元七年(791)的塔林,有塔220馀座,还有初祖庵、二祖庵,以及附近的唐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法华塔、元代缘公塔等。寺内保存唐以来碑碣石刻甚多,重要的如《唐太宗赐少林教碑》、《武则天诗书碑》、《戒坛铭》、《少林寺碑》、《灵运禅师塔碑铭》、《裕公和尚碑》、《息庵禅师道行碑》和近年建立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臣纪念碑》等。该寺近年来曾屡加修缮,古刹更为可观。现存建筑包括常住院及附近的塔林、初祖阉、二祖庵及达摩洞等。(百读百科)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6b8ec01009duf.html40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