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中岳嵩山景区游记 |
[游记]中岳嵩山景区游记 |
2008-06-13 6tour.cn |
中岳嵩山 游记类型: 【游】 日期: 2004-06-20 “赫赫天中王,巍巍踞中”嵩山,位于九州和五岳之中,北依黄河,南临颖水,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五世同堂”的奇特地质风貌,且能领略中华民族八千年历史进程。佛、道、儒三教荟萃,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鼎足而立,少林寺千佛殿的西侧是地藏殿,殿内南北两面供十大阎罗王神位,是道教的。后壁绘制二十四孝画图则又是儒家的,并承认释迦、孔子、老子都是“至圣”,强调三教九流“为善殊途”,“各有所施”,钟楼前开元碑阴刻:“混元三教九流图赞”,图面是释迦、孔子、老子三圣合体像,赞语是:“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各有所施,一以贯之”一些禅宗大师既通佛理,又懂儒学,到明、清以后,道教变吮吸更多的儒家思想,少室山的安阳宫主殿洞是三皇洞,内祀释迦牟尼、孔子、老子,门上大书:“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由此可以窥见三教在中岳嵩山已熔铸于一炉,使他具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难以具备的魅力。 悠久历史 嵩山属伏牛山系,史书对伏羲和黄帝在伏牛山作为活动的中心,有许多记载。《孟子》中说:“禹避舜之子于阳城”;“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箕阴即阳城,在嵩山南麓,《大记》云:“伯益旧政,就国于箕山之阴,是箕山为益封国也”。今舜墓嵩山之马峪川,启母墓在嵩阳书院之左,许由、巢父墓均在箕山之颠。“尧舜遗风”,“尧天舜日”之语流传至今。《庄子》云:“尧让天下,许由遂逃箕山,洗耳于颖水”。现在还有“挂瓢崖”“洗耳泉”,据说许由在山泉之下正在为牛饮水之际,大尧与之商谈禅天下,许由听说此事,马上把饮牛喝水的瓢挂在山崖上,把自己的耳朵用此水洗了洗,以示去其污秽之言,逃入深山林去了。这个事情,嵩山脚下童叟皆知。 据古书《竹书纪年》和《世本》记载舜十五年命禹主祭嵩山,舜禅位禹后,“禹居阳城”。历代历史学家都认为阳城即今嵩山附近的阳城(在今告成镇西三里)。夏代自禹至桀,共传十七王、十四世,历四百三十二年,王都自阳城数迁,但均在嵩山周围。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至今在嵩山广为流传 嵩山地质 嵩山据中外地质学家考察,嵩山岩石发育完整,在地球发展历史上,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习称为“五世同堂”。其出露良好,虽在世界上不为仅有,但也了了可数。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据地质学家考察,经过二十三亿年的“ 嵩阳运动”,八亿年前的“中岳运动”,五、六亿年前“少林运动”,才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两亿三千年前后,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
|
转自:http://scene.6tour.cn/ar_89146.html3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