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徐霞客在嵩山

[游记]徐霞客在嵩山

2008-06-27    sina.com.cn

徐霞客是明代的大旅行家,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他都详细纪录下了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想,并集结成《徐霞客游记》一书,给后人留下了一手的、宝贵的自然、山水及历史资料。

徐霞客于1623年农历二月初一日开始了中岳嵩山的行程,当月十九日到达郑州,并在当天从郑州赶到了密县,晚上到达登封的耿店。二十日到达石淙河,之后过告成,到达中岳庙,傍晚时分看卢崖瀑布,住中岳庙。二十一日上太室峻极峰,下山过无极老母洞,西行到法王寺。二十二日,向东游嵩阳书院-崇福宫-启母石-中岳庙,之后又折返向西,过登封县城到会善寺,最后到达少林寺。二十三日登少室山大寨并登连天峰。二十四日,他从少林寺出发,过甘露台、初祖庵,上五乳峰看达摩洞。之后下至少林寺游玩,当天过轩辕关出登封。二十五日则在龙门石窟游玩,之后向西直奔华山而去。

徐霞客从郑州出发到离开登封,前后只用了六天时间,虽然有点走马观花的感觉,但他还是写出了《游嵩山日记》(http://blog.sina.com.cn/u/584c5425010003ne)一文,文章中对沿途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传说都作了详细而准确的描述。在今天,即使无数次上过嵩山的人,也很难像他那样纪录的那么准确。由此可看,徐霞客在上嵩山之前,曾经作过大量的“功课”,应该也是写出了极为详细的“攻略”的。

从二十日开始,徐霞客开始在嵩山脚下的登封活动。他先是到了告成东边的石淙河,看了当年武则天大宴群臣的“石淙会饮”原址,奇怪的是在从石淙河到中岳庙的途中,经过告成时,竟然没有拐到观星台一看,而且他的文章也提到了“测影台在其北”,说明他是知道有这个地方的。到达中岳庙时,天色已晚,大概太阳已经快落山了,由于是二月,白天还不是足够长。但他依然直奔卢崖瀑布,中岳庙离那里有十华里远,他赶到那里后,还在那里坐下喝了僧人的茶水,这么短的时间,这么长的路程,他颇像今天的一些游人那样,匆匆忙忙赶到一个景点,到那里照了张像后,又急急忙忙赶往下一个景点。

徐霞客是在二十一日登嵩山太室的,由于他头天在去卢崖瀑布的路上顺便已经请了个当地人做向导,所以,他上峻极峰并没有从传统的路线上山,而是从太室东面上的山。他所走的路,并非今天从卢崖瀑布上峻极的那条步道,也不是今天大家经常走的所谓的“老单小道”,而是从中岳庙出发,先向东北,在中岳庙与卢崖瀑布之间的一个地方,对着西边山峰中的一个大豁口(极可能是“老单小道”中那个二十多米的悬崖)向上攀登,到达那个豁口后,顺山脊折向北,最后走到了今天的那条步道上(想来那时候应该也是有条隐隐约约的小路的)。之后他大致沿着今天的步道,过二仙洞、白鹤观,向北到峻极峰顶。从文中可以看出,在300多年前他到峻极峰顶时,那时候峰顶还有三间真武庙、庙旁边还有口宋代御井,而且井里还有水,而今天这些已经都不复存在了(看这些描述颇像今天的松树洼,只是他说的是绝顶处,而从松树洼到绝顶还有十多分钟的路呢)。徐霞客的下山路线选择的是今天从峻极峰下到嵩山书院的那条步道,那时候应该也有一条登山路线。他在下到无极老母洞后,没有直接下到山下的县城里,而是往西拐到了法王寺。这天的嵩山上浓雾弥漫,徐霞客一路除了爬山及看了些建筑外,山上风景几乎一无所见,可以说,他上太室时,同现在一些虐驴没有什么两样,除了埋头爬山,还是埋头爬山,完全成了磨碲的“贱驴”了,或者说,徐霞客也像有些登山的人一样,上去后就可以说:我上过嵩山峻极峰了。

二十二日一天,徐霞客基本都在嵩山脚下观看人文景观。他在嵩阳书院看到了完整的三棵将军柏,可能就在他看过的十几年后,三将军遭雷击烧毁,因此,徐霞客可能是看到三将军柏并留下文字的最后一人了。之后在先后看了崇福宫、启母石、中岳庙(头天只是住在了那里,并无暇观看)后,折返向西,过登封城到了会善寺,之后又赶往少林寺。从徐霞客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在他到达嵩山的时候,嵩山的各处寺庙建筑都比较破败,而且都十分荒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

二十三日是徐霞客上少室的一天。他从少林寺出发,向南到达二祖庵,之后向大寨顶攀去。从文中看出,徐霞客到达了大寨的最高处,即今天驴友们经常在那里吃饭休息的地方。但他文中所描述的摘星台即连天峰,则并非今天的连天峰。现在,从连天峰到达大寨,先要下到一个深峡里,然后上到翠花峰顶,接着过鲫鱼背、磨肚崖,到未名峰,然后上到大寨顶,途中十分凶险,而且也需要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而徐霞客从大寨上连天峰时则非常容易:“俯瞩其下,一丝相属。余解衣从之,登其上,则南顶之九峰森立于前,北顶之半壁横障于后。”由此可以推断,他上的那个山峰并非连天峰,而是大寨东边的那个未名峰。后面的下山路线也说明了这点,他接着又回到了大寨上,绕大寨一个圈子,到了大寨口的地方,然后向北,走今天人们常走的那个龙潭沟下山。那条路也异常陡峭,我从那里下山时,曾怀疑可能是徐霞客的下山路线,但看到路途的艰难,还想着他可能不会走那么难的路,现在想来,他也只有从那里下山了,因为那条路的下面,就是龙潭沟里的一龙潭、二龙潭(可以参看《走过鲫鱼背》一文http://blog.sina.com.cn/u/584c5425010003j1,过了磨肚崖后,基本上走的就是徐霞客的下山路线了)。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4c5425010007vg.html36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