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  少林寺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声誉显赫的禅宗祖庭,少林功夫的发祥地,位于登封市西12公里处的嵩山五乳峰下,是嵩山风景区的主要核心景区之一。 少林景区是嵩山风景名胜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景区地处嵩山西麓少室山阴,这里群山环寺、少溪南流,翠柏蓊郁,景致幽雅,千百年来,帝王将相,高僧名士,文人墨客,在此巡游祭祀,习禅演武,歌诗咏书,修殿建祠,流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少林景区以“禅”和“武”为特色。景区内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的少林寺,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塔林,还有中国现存最早的石阙少室阙以及十方禅院、达摩洞、初祖庵、二祖庵、甘露台等景观。少林景区现已成为中外知名的观光旅游、习武参禅的重要场所。 少室山地质遗迹丰富,两侧绝壁如削,堪称险关隘道。立于三皇寨环顾四周,东、南、北三面环山,千尺壁立,涧深莫测,奇峰怪石,比比皆是。西边群山碧绿,林海荡漾,云雾飘渺,每到深秋,少室红叶鲜艳夺目,姹紫嫣红,层林尽染,媲美生辉,尽显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美景,游人如临仙境,令人赞叹称绝。  ●初祖庵,位于少林寺西北约一公里,五乳峰下的小山丘上。这是宋人为纪念初祖达摩面壁而修建的一座庵院,又称“面壁庵”。三面临涧,古木掩映,为山中胜境;伫立院中,可仰望五乳峰顶达摩洞及达摩大型雕像。现庵院主体建筑有山门、大殿和千佛阁。 山门,应作“三门”。依佛经言,三门即三解脱门简称,称寺院大门为三门,取其入道之义。(公元1735年)敕修时所建。1974年重修。正门上方横悬长方形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字,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题颁赐。三门殿内神龛供奉弥勒坐像。神龛后面为韦驮立像。三门前有石狮一对,竖眉鼓目,纯真威武;雕工精致,元明旧物。 天王殿,为寺院第二进殿宇,与大雄宝殿、藏经阁并称三大殿。原建筑已毁于1928年“火厄”,1982年按旧制重建。外塑两执金刚像,内塑四天王像。 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原建筑毁于一九二八年,一九八六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上悬挂清康熙御书"宝树芳莲"。屏墙后壁悬塑观音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   钟楼、鼓楼座落在大雄宝殿两侧 ,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四层,高45米,巍峨雄伟,国内罕见。一九二八年,少林寺遭“火厄”,钟楼毁,大铁钟堕地,裂为数块。现钟楼按旧制重建于一九九四年。大铜钟按原型铸于一九九五年,重六点五吨。钟楼北隅平台上残破大铁钟,即金泰和四年所铸原物,钟上有铭,详记因缘。 鼓楼,一九二八年毁于大火。现鼓楼按旧制重建于一九九五年。 法堂,位于大雄宝殿后。为高僧讲经说法处。内贮元、明、清三代大藏经,及少林拳谱秘笈、明大藏经铜版,清《少林寺志》木版,达摩面壁影石等。一九二八年,军阀混战,国民军石友三纵火少林寺,法堂及其贮藏,悉毁于火厄,殊为痛心。现法堂按旧制重建于一九九二年,内供汉白玉大卧佛,长七米,重十六点五吨。东西两壁经柜,贮《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高丽大藏经》,及佛教、少林武术等典籍。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 立雪亭,在方丈室后,为纪念达摩慧可而修建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殿内供初祖达摩。神龛上方悬挂“雪印心珠”匾额,系清高宗弘历帝游幸少林时御题,匾额正中钤“乾隆御笔之宝”印鉴。神龛后奉紧那罗,铁铸,造型古朴有力。 千佛殿,为少林寺最后一进大殿,也是少林寺现存最大的佛殿。因殿内绘有大型壁画五百罗汉而得名。殿内供毗卢佛,故又称毗卢阁。神龛后面北壁及东、西两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壁画高七米五,长四十二米,面积约三百二十平方米,构图严谨,形象生动,气势磅礴,世所罕见。殿内地面上,尚有四十八个脚坑,传当年寺内武僧练武所遗。清代朝廷禁止民间习武,少林武僧只好选择最隐蔽空旷的千佛殿习武。   ●达摩洞位于少林寺西北约2公里五乳峰下的阜丘上.建筑物仅存一座大殿,两间小亭和一所重修的千佛阁。 大殿建于宋宣和七年(1125年),深广各三间,是河南现存最古的木结构建筑。这所小寺院是达摩的后裔为了纪念达摩而修建的。大殿门口的砖雕对联刻着“在西天二十八祖,过东土初开少林”简明地说出了达摩的身世和来历。整个殿房施八角石柱16根,殿内的4根金柱浮雕握柞执鞭气度恢宏的武士,活泼的游龙,潇洒的舞凤,飘然欲生的飞天,庞大浑圆的盘龙等,这些浮雕刚柔融合惹人注目.12根檐柱除4根为素面外,其余8根也饰有浮雕,画面有莲、菊、卷草、飞天、坐佛、莲花化生、凤戏牡丹、孔雀穿花以及群鹤闹莲等。精细生动 清秀 美丽。神台须 弥座和殿 墙的 石护脚上面雕 有卷草、猛狮、武士、骑鹿、麒麟、水兽、马、羊、以及飞舞翻腾吞云吐雾的翔龙和维妙维肖的山水人物等 ●二祖庵位于嵩山少林寺西南4公里的钵盂峰上,创建于北宋后期,二祖慧可从菩提达摩学佛,立雪断臂,得受衣钵后,相传在此养伤。其徒众为作纪念,在此建庵。元代日本国僧人邵元在少林寺期间,大部分时间就住在此地。庵内有大殿三楹,碑碣数通。殿前四井,传为慧可卓锡所凿,名卓锡泉,虽近咫尺,其味各异。庵外有古塔3座,其中在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所建的唐塔最为挺拔俊秀。南上有许有炼魔台,又名觅心台,为慧可经行处。登台远眺,东揽太室,西望伊洛,邙山横亘,黄河西来,千里景物尽收眼底。  ●塔林,是研究少林寺从唐至清代发展兴盛和历代建塔制式、结构等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佛教研究、建筑、书法、雕刻艺术和旅游观赏价值。位于少林寺院西约三百米处,因塔散布如林,故称塔林。塔是印度古音“塔婆”简称,意为坟墓,在我国专指僧人的坟墓。塔内一般安放逝者的灵骨或生前衣钵。 塔林是少林寺历代住持和有成就、有贡献的僧人的墓群。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圆寂后,才设宫建塔,刻石纪志,以昭功德,激励后来。塔的形制层级,高低大小,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尚和具体情况(如战争时代,改朝换代等)影响,还体现着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地位、成就和威望。塔林现存自隋以来各代墓塔共232座,其中隋舍利塔1座,唐塔1座,宋塔2座,金塔7座,元塔43座,明塔139座,清塔10座,当代塔2座,年代不清塔27座,另有残塔和塔基35处。面积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为我国最大的塔林。 这些塔的造型多姿多彩,按层级分,有单层和多层,最多层级为七级,即世称“七级浮屠”,最高达15米;按平面形状分,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圆形等;按型制分,有密檐式、堵波式和喇嘛式等。 除塔林外,少林寺院内及周围还散布着自唐代以来墓塔17座,其中唐塔4座,五代塔1座,宋塔2座,元塔1座,明塔2座,清塔4座,年代不清塔3座,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其中法如塔建于唐大周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塔室存碑,对早期禅宗史研究,价值更大。  ●三皇寨景点是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少林景区。生态自然环境、地质地貌独具一格。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而著称天下。主峰海拔1512米,三千米栈道穿梭山腰,险胜华岳、难似蜀道、秀如峨嵋、雄比泰山,尚有5平方公里的山顶原始森林绝少有人涉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诗云: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目前,该景区20多平方公里的红叶林正逐次绽放。金风送爽,天朗气清;山道弯弯,溪水淙淙;层林尽染,红霞灿灿。朋友,放松你疲惫的身心,让你我相约红叶树下、沉醉于奇峰怪石秀水之间,返朴归真,品享大自然带来的愉悦吧!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于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传禅宗。至此,少林被称为“禅宗祖庭”。唐初,少林寺志坚、昙宗等十三棍僧,在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立下汉马功劳,得到了李唐统治者的赞誉和封赏。在此期间,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极快,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称,少林功夫也从此美名远扬。明代达到鼎盛。民国时期,军阀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筑,千年基业毁于一旦。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少林寺雄风重振,特别是1982年一部《少林寺》电影,使少林寺、少林功夫风靡世界,成为河南乃至世界的一个顶级旅游产品。 少林寺自建寺以来,禅、武、医举世闻名,经久不衰,沉积了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曾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是名副其实的中原旅游明珠,华夏旅游胜地。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