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打虎亭汉墓游记攻略之探秘之旅打虎亭汉墓 |
[游记]打虎亭汉墓游记攻略之探秘之旅打虎亭汉墓 |
2008-06-10 yiqilai.com.cn |
打虎亭汉墓位于郑州下辖的新密市打虎亭村,有东西两座墓穴,地表原有两座封土冢(就是大坟包),分别安葬东汉弘农郡太守张伯雅及其夫人。汉代流行夫妻同茔异穴,如先前见到的汉阳陵。现在,地表的祭祀建筑都不复存在,坟包也在发掘时被挪走了,只留下墓穴。 汉墓历史上多次被盗,陪葬品被偷得干干净净,不过,仅凭盗墓者拿不走的墓壁石刻和壁画,打虎亭汉墓也绝不负“东汉第一墓”的美誉。 张伯雅所居的西墓(也称一号墓)主要由大青石砌成,石面雕刻了大量浮雕式的人像和图案,所以西墓也称画像石墓(“画像石”是一个词)。张夫人所居的东墓(也称二号墓)主要由大青砖砌成,表面绘制大量彩色和墨色壁画,所以东墓也称壁画墓。石刻与壁画的内容反映了墓主生前的奢侈生活和升天后的想象图,表现了东汉地主的真实生活,也又一次为汉代“事死如生”的丧葬风俗提供了佐证。 由于壁画不易保存,目前只有画像石墓对外开放。工作人员在壁画墓的南侧挖了个复原墓,后面再说。 画像石墓的组成由南至北依次为:墓门-墓道-前室-中室-后室。前室和后室都比较狭小,中室比较宽阔,且东西长、南北宽。中室的东部又向三个方向延伸出三个耳室(即附属的墓室)——东耳室、南耳室和北耳室。各室之间有石门。前室墙壁的石刻表现了主人生前迎宾接客的场景,中室和后室无石刻。中室有祭祀用设施,后室为放置棺椁的地方。三个耳室墙上的石刻表现了主人阳间生活的各个方面。 墓门全部由长方形大青砖和楔形大青砖砌成(门顶一头大一头小的青砖就是楔形砖),高近3米,发掘时门被青砖封死。 走过墓道就能看见前室的石门,走进石门就是通往前室的甬道,然后是前室。前室甬道和前室都比较狭小,东西墙壁上一共刻画了六组男性形象,表现了男主人迎接男宾客的场景。以下是其中的四组: 前室东壁南侧。三个头戴平底帽、身穿宽袖长衣的男子正在向里屋(左边)缓慢行走,左边二人一同提着一个壶形器具,右边一人手持一竹箱形东西,似乎在搬运客人送来的礼品。画像表面有细细的阴线(即凹线)表现人物细节,可惜从照片上看不出来。室内光线比大家见到的要暗得多,照片是感光度调到1600的效果,对手的抖动非常敏感,画面偏虚,请凑合看吧。 前室东壁北侧。也是三位成年男子,因为墙壁拐弯了,所以最左边的人像没有拍到。最左边的人手持长把扫帚,立于门侧,这是汉代主人迎接宾客的礼仪(扫帚还是马马虎虎可以看清楚的,就在墙角拐弯处的下方)。中间一人右手持一盘状物,似乎在献礼。最右边的人左手敞开做迎接状。
|
转自:http://www.yiqilai.com.cn/bin/view/travel/%E6%89%93%E8%99%8E%E4%BA%AD%E6%B1%89%E5%A2%93%E6%B8%B8%E8%AE%B0%E6%94%BB%E7%95%A5%E4%B9%8B%E6%8E%A2%E7%A7%98%E4%B9%8B%E6%97%853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