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兵家必争之地虎牢关 |
[游记]兵家必争之地虎牢关 |
2008-05-22 sina.com.cn |
1017—1098),有一年早春时候,骑着驿马西行经过虎牢关。当他看到眼前披着银装的树木、漫着云烟的山峦时,不禁联想到历史上发生在这里的连绵战争,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草树高低雪,烟云左右山”二句,成为描写虎牢关初春景色的诗歌佳句: 武牢道中 韩 维 春寒驱传马,西度虎牢关。 草树高低雪,烟云左右山。 英豪攻战地,风物谈笑间。 俯仰看今古, 然百虑间。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的《虎牢关》诗,介绍了天险虎牢的地理位置,歌颂了虎牢的雄伟壮丽,也同样流露了对战争的憎恶: 虎牢关 司马光 天险限西东,难名造化功。 路邀三晋会,势压两河雄。 除雪沾枯草,警飙卷断蓬。 待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 三晋:战国时晋国解体后成为韩、赵、魏三国,故称三晋。两河:指黄河和洛河。这首诗大意说,虎牢天险,把中原分成了东西两半;大自然造物,奇巧妙不可言。关路迂回,连接着韩、赵、魏三国;关楼高耸,雄踞在黄河、洛河岸边。台阶上,枯草依附着残雪;道路边,断蓬被狂风席卷。这里曾经历尽了古今多少争战;放眼望去,不过是空有云烟一片。 金代文学家、曾历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的赵秉文(1159—1232)的《虎牢》诗,却更加措词激烈,他甚至认为苍天设置虎牢天险是一种罪过: 虎 牢 赵秉文 两崖峡束枕洪涛,自古英雄争虎牢。 苍天胡为设此险,长使战骨如山高。 束:束缚。洪涛,指黄河。这首诗说:山崖夹峙,峡谷锁钥,黄河拥抱;从古到今,英雄迭出,争夺虎牢。苍天呀,你为什么偏偏设此险要,总让那战骨累累堆如山高?绝句抒发了对争霸中原的古代战争的深深憎恶之情,表达了渴望和平、同情人民的深刻主题。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后,改虎牢关称古崤关,设司授职以守其险。后来由于持久的和平,这里逐步成为人们游览和凭吊的胜地。这里“万仞雄峰翠错摩,烽楼粉堞俯长萝”(明诗人谢原功诗句),这里“残柳经霜叶满溪,乱山回合映余辉”(明陕西道御史赵弘诗句),这里“满地夕阳斜照树,一溪寒水曲通村”(明万历进士沈懋学诗句),这里“衰草几丛衔战垒,白云一片亘盟台”(明万历诗人王稚登(1535—1612)诗句),人们凭吊着古人,咀嚼着历史,欣赏着山光水色,歌咏着古关胜地。明永乐进士、官拜尚书的德兴人孙原贞,在一首题为《过汜》的诗里,一方面描写了虎牢的险要形势和历史地位,另一方面他也认为仅靠“恃险”是不能征服天下的,惟独“有德”才能征服人心: 过 汜 孙原贞 前联嵩麓后河湾,自古中原设此关。 两峡路深天一线,四围山转谷相连。 周秦曾据咽喉隘,楚汉平分壁垒残。 始信万古归有德,如何险要重跻攀。 诗歌说:南连嵩山北麓,北临黄河河湾;自古以来就在中原设置了虎牢雄关。关路在山峡深处,只看见青天一线;四围里峰回路转,沟壑连环。早在周秦时代,它就是东西咽喉;后来楚汉争霸,也在这一带迂回周旋。我相信,夺取天下应该“恃德”而非“恃险”;为什么总是有人在这里拥挤攀援? 明永乐进士、翰林院学士薛瑄(约1393—1464),曾经长期寓居荥阳,他非常熟悉虎牢一带的地形和景色,在《汜水怀古》一诗中写道:“旌旗满眼无遗迹,壁垒连云只旧壕。广武西原通巩洛,万山南面接嵩高”。就是说,这西通巩洛、南连嵩山的虎牢、广武古战场,除了高耸的山寨城堡外,其它遗迹已经荡然无存了。永乐进士、后来成为民族英雄的于谦(1398—1457),他在任河南巡抚时曾经登临雄关虎牢,俯视汜水黄河,汜水的清澈、黄河的浑浊使他浮想连翩,他决心要做一个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清官。这首写于虎牢的诗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名篇: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52d4f010009gc.html35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