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郑州洛阳少林之行流水账 远方自助游社区游记攻略

[游记]郑州洛阳少林之行流水账 远方自助游社区游记攻略

2008-04-30    likefar.com

(四)白马驮经访遗踪

省委第二招待所的环境真是很清净呢。早晨六点起来,窗外的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用完早餐,七点半,坐上一尘老师已经准备好的丰田车,走连霍高速(从江苏连云港到新疆霍尔果斯),后转二广高速,前往洛阳白马寺。路上,我指着路边的路牌问沧海一粟,二广高速是哪里到哪里,他也说不上来。二广高速,就是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到广州,当时我只是这样猜想,并不是很肯定。

出了高速路口,洛阳的韩局长已经带车在那儿等候我们多时。九点半左右,到了白马寺,寺外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于是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达洛阳,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由于该僧院是“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白马寺,山门外有四柱三间石牌坊一座,过牌坊即为放生池,池上有三石拱桥跨池南北,池之周围石栏环绕。池内鱼很多,龟尤其多,都趴在浅水的地方晒太阳,因为有和尚喂养,这些龟的日子倒也悠哉悠哉。

寺门上“白马寺”三字乃赵朴初居士所书。寺门前,左右有一匹石马。石马形象温驯,雕工圆润。白马寺山门两侧书有“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个大字。很多大的寺院门前都可以看到这几个字,而且大能都是楷体的。一般人都不大明白这几个字的意思,我这里费一点笔墨解释一下。《维摩诘经》说:“欲净其土,当净其心。惟其心净,则国土净。”赵朴初居士曾解释道,“庄严国土”里这个“国土”的概念很广泛。当然不仅仅物质方面的庄严,还有精神方面的庄严。这就是人间净土的思想。人间佛教就是建立人间净土,我们所在就是五浊恶世。你看到现世间一些不好的东西,这很平常,你说是普遍的,这不错,因为它是五浊恶世嘛!要庄严国土,必先庄严自己。国土庄严,才能有益于众生,即利乐有情。有情,是梵语Sattva的意译,旧译萨埵,后译众生,有情即众生。利乐就是有益。后世之益曰利,现世之益曰乐。《成唯识述记》说:“利谓利益,即是后济。乐谓安乐,即是现济。”利乐有情,就是为众生谋利益。这种利益不但在今天能得到,以使众生乐;也要有益于后世,以使众生的未来得利。所以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入得寺来,左右各有二座方形角楼,东楼悬钟,西楼架鼓。白马寺的一天也是以晨钟为开始,暮鼓为结束。钟楼、鼓楼,本是提醒僧侣晨钟暮鼓,不要贪恋红尘,但是现在已经沦为善男信女求福的工具。

韩局长在寺内为我们请了一位法号为宗德的和尚作导游。边走边聊中,他跟我们说,他毕业于南普陀,修习的是律宗。既然是佛学院毕业的,我就想试试真伪(我这个人就是这么不厚道,连出家人都不放过,(*^__^*) 嘻嘻……),于是就随便聊了几个问题,他先是称呼我为施主,后来就改称居士了。

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进大殿,歇山顶,正脊中央饰圆形“佛光”,“佛光”两旁雕龙塑莲,两端饰鸱尾,脊正面有“风调雨顺”四字,脊背面有“国泰民安”四字。全国各地的天王殿一般都是这个样子。殿内正中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是供奉弥勒佛。“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佛经上说,我们这个世界处在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和未来星宿劫三大劫中,各有一千尊佛成就,每当一尊佛入灭后,就要经历相当漫长的岁月,另一尊佛才会出现于世。我们现在这一劫叫做贤劫,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出世的第四尊佛,住世仅八十年,佛陀入灭后,正法时期有一千年,像法(相似于正法)一千年,然后是一万年的教法衰微时期,称作末法。(这是《大悲经》的说法,《大集月藏经》、《贤劫经》和《摩耶经》等则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末法过后,将经过漫长的没有佛法的岁月,而后我们贤劫的第五尊佛弥勒才会出现于世。弥勒佛是未来佛,将于其涅槃后五十六亿万年“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全消,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法灭尽经》)因此,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弥勒佛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的南方增长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的西方广目天王,手托宝塔的北方多闻天王。天王殿的后门处还有一尊韦陀像。

第二进是大佛殿,殿顶正脊上有“佛光普照,法*轮常转”八个大字。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是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据说这是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涅磐会上”、“捻花示众”。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迦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第一”。迦叶左侧为手持经卷的文殊菩萨;阿难右侧为手持如意的普贤菩萨。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散花天女”。

第三进是大雄殿,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大雄宝殿。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据宗德和尚说,这些塑像是用所谓的夹苎干漆造像法制作的,大致是先用漆、丝、麻在泥胎上层层裹裱,然后揭出泥胎,制成塑像。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宝物,殿门有栅栏档着,不能入观,而且丝麻惧火,里面的灯光设施也一并撤去,在阴暗的光线下观看光闪闪的佛像,让人倍感神秘。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进大殿。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手持净瓶的观音菩萨,左侧为手持宝珠的大势至菩萨。

清凉台位于寺院后部,是一座砖砌的高台。当年,来寺说法的印度二高僧也在此台上禅居和译经传教。第一本汉文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便是在这里译出问世的。自东汉后,此台均为历代藏经之处。台上的毗卢阁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左边为文殊菩萨,背光中有青狮;右侧为普贤菩萨,背光中有白象。

虽然白马寺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但是其布局和后来的禅林规制,并没有什么不同。“五山十刹”,我去过近一半,其总体格局都是,寺内的主要建筑,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而附属建筑,则左右对称。

寺院内的牡丹还没有开放。在回到寺门的路左边有一颗千年古桑。桑树上已经绽出些许新芽。宗德和尚说,以前寺院的僧人常用桑树的叶子熬汤汁治疗咳嗽。

离开白马寺的时候,忽然想起赵朴初居士的一首诗:“四海重一马,千秋护两坟。若教梼杌在,应记楚桑门。”

转自:http://www.likefar.com/thread-4850.html40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